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2019-02-14孔仙洁
孔仙洁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学生自身的国民意识,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对教材的挖掘,把握传承文化的切入点,构建多样的教学情境,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促使学生激发自身探索的兴趣,自主地开展学习互动,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文化传承;语文;小学;方法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将优良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使命。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设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注重对语文课本中汉字文化的挖掘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标识之一,能够促使学生深层体会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丰厚底蕴,吸收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智慧。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时,为引导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应注重对语文课本中汉字文化的挖掘,加强文化传承的效果。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本身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宝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故事,包含一首诗。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喜欢汉字,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深层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漢字文化,找出某个甲骨文汉字,促使学生猜测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全方面领悟汉字背后的内涵,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1]。
二、解读古诗文的情境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种象征,能够寄托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解读古诗文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出塞》这首诗后,可以引导学生解读诗意,展开与诗人间的沟通对话,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人向往和平,希望任用良将尽快平息战事,使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的情境进行解读,能够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进而传承传统文化,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创设课堂情境,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时,应不断地创新课堂情境,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新,营造有利于传统文化学习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文化气氛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构建空间教学的情境,在班级墙壁或班级小黑板上张贴古代诗人的生平简介或代表作,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能够使学生受到一定的积极影响,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明月几时有》时,可以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带领学生倾听相关的音乐,促使学生能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在头脑中构建唯美、真实的意境,为学习古诗内容、感受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如多媒体等设备,创设影像情境,展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像资料,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更多地传承传统文化[2]。
四、构建真实情境,灵活运用传统文化
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利用自身已掌握的文化知识处理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时,应为学生构建真实情境,锻炼学生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能力,促使其能够传承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索《小儿垂钓》这一文本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模拟文本中提到的小儿垂钓的场景,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大声朗读古诗,掌握古诗蕴含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认识专心致志和聚精会神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理解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3]。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时,应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对教学模式和形式进行创新,深度挖掘课本中的汉字文化,优化完善教学内容,利用古诗词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好家长,2018(66):112.
[2]严成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6):16.
[3]史达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7):37.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