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关于法治教育的思考
2019-02-14冯丽君
冯丽君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将培育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生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是一种生活型综合教学课程。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丰富多彩,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出法治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需在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基础上,将学生的生活作为主要的教学出发点,从而推动生活化教学的发展。主要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的教学为主,将教学与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思考
道德与法治作为培育学生道德素养、规范學生日常行为的一种重要教学课程,特别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师需将生活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加强学生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教学内容充分讲解身边的事实案例,从而印证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钻研教材内容并充分掌握法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遵循,将宪法精神作为主线部分,并以增强规则意识、诚信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等作为核心内容,从而设计出具有法治内容的教学课程。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时刻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掌握较多的法律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尤其是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1]。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吃饭有讲究》一课时,若教师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进行教学,可能会涉及部分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结合教学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更改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所以,教师掌握较多的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中的法治教学。
二、理论结合实际并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目标,是对学生普及更多的宪法知识,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守法意识以及行为模式。教师通过法治教学培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以及法律能力,使学生将守法作为日常行为的标准,让法律规则逐渐成为学生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掌握部分与人交往的规则以及行为意识。因此,教师需充分认识到让学生单纯的记住法律条例,并不能较好地普及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意识。教师需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清楚哪些是不可以的行为,让学生更好地解决所面对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师需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着手点,并从点滴细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早对学生意识、能力进行培育,并在大方向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法治能力。
三、课后进行相关实践并统一学生的知行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生长规律,在法治教学中重视建立将学科的逻辑、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以及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统一教学课程,从而实现法治教学中道德相结合的统一教学目标。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治教学,还需要注意日常行为举止中渗透法治意识,并将法治意识彻底贯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2]。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中《干点家务活》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庭活动,能够主动承担家庭中的家务劳动等情况,并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能够掌握叠被子、叠衣服、洗碗等家务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劳动充分感受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简而言之,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中渗透法治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促使法治教育逐渐渗透法治教学,促使学生身心健康一同发展。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以及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充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进行一切行为活动。教师不仅需要对日常教学展开思考,还需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对学生的成长道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姜琳琳,刘晓强.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33-37.
[2]邹楠.新形势下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基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征分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152-154,104.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