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串”,演绎精彩课堂
2019-02-14鲁生福
鲁生福
“问题串”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认真思考而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问题串的设计必须关注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设计问题串时,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遵循一系列的原则,还要满足问题串的设计要求。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思考和设计,问题串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一、问题串设计的基础
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它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问题串不能随意编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认真思考而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这些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基础,问题串的设计必须关注教学目标的要求,离不开它。下面案例说明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串:
案例:倍数与因数
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情况识别倍数与因数。
2.探索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可以在自然数1-100中找到10以内的所有自然数的倍数。
3.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思维素质。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来组织教学:
1.四年级三班教室里有课桌横七排竖八排,请问班上有多少学生?
2.我们刚刚得出结论,四年级三班有7×8=56(人),所以我们可以说7和8是56的因数,56是7和8的倍数。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说一下吗,在12×5=60的方程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3.5、17、25、28、35、50中的哪一个数字是5的倍数?和你的同桌进行讨论。
4.100中5的倍数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的?
5.100之内30的因数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的?
这里设计的问题串中,问题1以班级实际情况为例,用乘法计算班级总人数,引出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学生可能无法独立地总结出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例子来说明哪个数字是因数,哪个数字是倍数。在给学生定义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后提出问题2,让学生独立地找出方程式12×5=60中的因数和倍数。问题3、4和5能帮助学生掌握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的要求
(一)问题设计要具体,逐层深入
问题串中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难度是渐进的。教师可以通过定义具体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找到核心知识点。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有必要明确要求。同时要注意问题与问题间的关系,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最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
比如,在二年级“加与减”教学内容中,教科书设计了明明和佳佳买书的情形,科普书每套118元,中外童话书每套138元,二人各卖一套,售货员说是256元。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付款多少?”售货员说得对吗?第二个问题是“300元给卖书的阿姨,就找回44元,对吧?”第三个问题是“请学生计算和检查”,可以看出这三个问题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清楚地告诉他们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同时,这些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难度是渐进的。只有解决前一个问题,才能完成下一个问题。
(二)“问题”设计要注重生活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解决办法。”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也应该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其不仅仅是抽象知识。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而且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比如,在三年级的“乘法”教学中,以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背景提出一系列问题。爸爸带着明明和小小乘火车旅行。据了解,火车有五节卧铺车厢和七节硬座车厢。有72人乘卧铺车,118人坐硬座车。问题1:“告诉老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2:“五节卧铺车能坐多少人?”问题3:“七节硬座车厢能载多少乘客?计算并填写。”问题4:”这列火车能坐多少人?”火车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乘火车的情况下,提出了计算旅客人数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在头脑中联想到乘车的画面,使数学情境更加真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问题情境设计要有趣味
小学生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喜欢有趣事物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情境,调动学习兴趣,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情境开始,而且可以从有趣的故事开始,还可以将整个问题整合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比如:1.在一年級“生活中的数”内容中,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数花生”的游戏来开始教学,小小说:“我比你有更多的花生。”明明说:“不一定,数了你才知道。”第一个问题是“明明和小小各有多少个花生,一个一个数”。第二个问题是“再数一次,两个两个数”。第三个问题是“我们能改变方法吗?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一数”。这样让学生在游戏的实践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五年级“长方体(二)”学习中,学习长方体积时,教师可以把“体积”的概念用“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来引入。“曹冲五岁时,孙权送了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问他的部下。没人知道如何称大象的重量。聪明的小曹冲说,他可以把大象赶到船上,标记它到达水面的位置,然后让船装载石头,直到水面到达标记位置,再称这些石头的重量,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故事的内容能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总之,问题串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