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研究
2019-02-14马琳
马 琳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快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扩展阅读的需求,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兴起,辅助实现扩展阅读,让学生深度阅读。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扩展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环境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实际教学中,对扩展阅读有着深远意义。将网络环境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合,为扩展阅读注入新活力,提高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网络环境对扩展阅读的积极意义,以网络环境为阅读教学的“根据地”,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扩展阅读范本,基于网络环境实施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形成科学的扩展阅读体系。本文就如何基于网络环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扩展阅读教学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多角度赏析,让文本探究不再僵直
文本语言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会心的桥梁,是扩展阅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抓住文本语言的基本点,不能忽略“文”和“心”,因文而会心,从文本具体语言赏析出发,探究“文”和“心”的契合点。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本关键字,多角度赏析体会文本语言的别样意境。在网络环境中实施扩展阅读教学,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分析和品味,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语言的丰富内涵,赏析文本语言的独特审美。这种形式的文本探究远比传统的语言描述更加深刻,文本探究不再僵直,多角度的赏析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认同,从内心深处丰富文本意蕴。扩展阅读是在信息捕捉和理解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文本语言,读懂字里行间,琢磨清楚文本语言的言外之意。
比如在《牧场之国》阅读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让学生阅读文本,学生可能会因为与荷兰牧场的距离无法直观感受牧场的风光之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放映荷兰的牧场风景片,学生在短片视频中看到荷兰牧场中悠然自得的猪、羊、鸡、牛、马,一边欣赏牧场大自然的美,一边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特点,随着优美的画卷和牧场景致置身于牧场中,“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等等,学生在看图、想象、读文中,入情入境体会荷兰牧场独特的风光之美,产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深入领会文本意境。
二、发散性体会,让情境体验不再苍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基于网络环境创设奇异情境,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的积极状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作品,寄情于山、水、花、草等事物,但是因为作者创作背景的差异、传统的情境体验,小学生很难真正把握其中的意境。基于网络环境,创设声像情境,使小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进行发散性体会,快速融入文本意境。网络环境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着传统阅读教学所不可及的优势。教师基于网络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在全方位视听情境中发散性体会,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情境体验不再苍白,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陶冶情操和汲取知识,使得阅读教学有质有量。
比如在《忆江南》阅读教学中,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为例,写的是江南春色的美景,小学生对于古诗词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为此,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旭日东升,在朝阳的映照下,江边姹紫嫣红的花朵比火还要红,春江水青,波浪在绿草的映衬下,比蓝草显得还要绿”的视频短片,利用网络将文本中“江花”“江水”显示出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红胜火”“绿如蓝”景色的奇妙,促使学生发散性思考和体会,对文本的体验更加贴切、深刻。
三、共享化平台,让重点难点不再茫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网络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扩展阅读的共享化平台,让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更具信度。小学生想要对文本进行扩展阅读,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素养积淀还远远不够,在理解文本重点和难点时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搭建扩展阅读的平台。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以网络环境为共享化平台,为学生解读文本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突出了教学重点和克服教学难点的指向性,为学生更好地展现了文本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教师在搭建语文扩展阅读的共享化平台时,需要明确文本重点和难点,从细微处抓住文本精神,依托平台还原文本作者人生历程和情感变化的逻辑,让扩展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不再茫然。
比如在《赵州桥》阅读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设计是建筑创举。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为学生展现历史上赵州桥发水的视频资料,继而为学生播放赵州桥的设计图片和视频,一张张展示,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文本语言描述,而是被眼前的图片和视频所震撼,对赵州桥的雄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在讲解赵州桥设计细节时,教师抓住“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的设计特点,为学生展示设计图,然后结合赵州桥遭遇洪水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洪水流经大小桥洞的过程,真切感受赵州桥设计的独特性。经过慢镜头的视频播放,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赵州桥的设计细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学不再茫然。
四、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是什么事情,只要对其完全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事情做到最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顺利地开展阅读教学,这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竞赛的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好奇心的不断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桂林山水的景色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网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介入,使得语文阅读空间更加广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基于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语言,让文本探究不再僵直,促使学生发散性体会意境,让情境体验不再苍白,帮助学生使用共享化平台,让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实现语文的扩展阅读、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1]王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剖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03-104.
[2]冯璐.多媒体创設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场——以《哈利·波特》为例谈整合学习策略[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02):19-21.
[3]丁萍.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