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研究对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019-02-14张晓怡
张晓怡
摘 要:以“泡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为例,阐明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对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得出结论,一是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构建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二是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研究有利于完善美术教师专业技能;三是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提升美术教师的创新审美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泡沫画;专业知识结构;美术专业技能;创新审美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其核心的发展要素包括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要素,有共性的东西,也具有学科特征。美术学科因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不仅要求美术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艺术感染力、娴熟的美术技能,更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课程开发和课程整合的能力。
实践证明,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学校美术教研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泡沫塑料等废料,开发“泡沫画”美术校本课程,现以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为例,阐明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对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所谓“泡沫画”,其实就是利用生活中的泡沫塑料等废料,采用绘画、雕刻、粘贴、拓印等方法制作和创作的美术作品。教师在课程研究和教学、作品制作过程中发现、接触、分析、整合和梳理,从中领略到特殊材料带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课程研究的过程既有趣味性,又充满挑战性,无论对充实美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对训练教师美术专业技能,还是对培育教师艺术感知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等,都具有其他途径和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梳理和整合中构建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学校“泡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进行设计、选择和编制。学校美术教研组要对具体开发的“泡沫画”类型进行选择和分类,找到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符合各年龄阶段特征的“泡沫画”类型。比如,针对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主要选择在泡沫板上绘画及泡沫颗粒粘贴的方法制作“泡沫画”,而对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或者更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雕刻、拓印的方法,制作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编制过程中,最后又分工合作,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最后确定为:小学一、二年级,编制“泡沫画”第一册“泡沫板上的涂鸦”;小学三年级,编制“泡沫画”第二册“泡沫粘贴画”;小学四年级,编制“泡沫画”第三册“泡沫手工作品”;小学五年级,编制“泡沫画”第四册“泡沫版画的制作”。
在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掘中,或者说一册校本课程编写下来,教师基本重新梳理了一遍自己美术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知识点,使自己的知识层面不断延展。也就是说,通过对“泡沫画”校本课程素材的整合和梳理,对美术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是有作用的。
作用之一是“充实已有”。引入“泡沫画”这个概念前,对“泡沫画”的基本特点、制作方法、图案寓意等未必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能列举一二,但通过对“泡沫画”校本课程的进一步挖掘,就发现了以往没有重视或者不甚了解的知识,也从泡沫画的艺术特色、形成过程及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现了课程推广中蕴含的学校办学理念,以及融入了当代文化特征的现代气息,这种知识的补充对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作用之二是“填补未知”。当校本美术课程资源介入教师知识层的时候,总会自觉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这种欠缺更会督促自身主动介入摄取并填补,教师的知识层就会得以提高、提升和拓展。以“泡沫画”校本课程的美术资源而言,最初很多美术教师对它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它作用最为显著的幼儿益智制作上,而至于它形成的由来、现状、发展以及制作方法等,则都需要进行深入挖掘、研究以后才能得来。教研组开展的“泡沫画”校本课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开发、应用与探索研究,将给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反思的机会,从而培养教师观察、分析、解释、决策和反思的能力。
二、在示范和训练中完善自身美术专业技能
学校“泡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最重要的环节是实施。学校现已经编制完成“泡沫涂鸦”及“泡沫粘贴”两册校本课程,同时也已經编写完成“泡沫手工”及“泡沫版画”的教学讲义。四册校本课程和教学讲义,已经全部在美术课堂以及美术课外社团活动中予以实施。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美术专业技能重新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学校一至五年级的几位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自己任教年级的“泡沫画”校本课程的计划任务,也要同步熟悉其他年级“泡沫画”校本课程的计划任务。如本人任教三年级美术,除要完成三年级“泡沫粘贴画”课程的教学,还要熟悉一、二年级“泡沫涂鸦”及四、五年级“泡沫手工作品”及“泡沫版画”的内容。
美术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需要更为专业的基本技能,这个基本技能包括能够画一笔好画,包含所有美术基本技能,包括色彩的运用的技能、素描的技能、速写的技能、构图的技能、各类作画的技能等等。美术教师应该每天都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每天都要写字作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技艺不断增长,才能够达到技艺高超。学校美术教研组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美术技能领域,但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技能的练习,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在所有美术技能上能够融会贯通。“泡沫画”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实施,对美术老师美术专业技能的完善是有帮助的。
帮助之一是“夯实基础”。很多美术老师,其实平时并不注重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总是依靠原来美术院校修来的功底,课堂上按部就班,照本宣科,难有出彩表现。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实施,落实到每一个教研组,甚至每一位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吃老本,而要在专业上有所表现,甚至有所突破。“泡沫画”校本课程对学校美术组老师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自己为例,自课程研究并实施以来,如果自己要在课堂上示范制作一幅“泡沫粘贴画”,其课外所下的功夫是制作不下十幅的“泡沫粘贴画”,而这涉及色彩、勾画、构图等诸多美术技能。而如果要在课堂上示范制作一幅“泡沫版画”,其课外所下的功夫更在十倍以上,更涉及构图的意境、主题的选择等更多技能要素。一个阶段的课程研究实施下来,教师的美术专业技能或多或少都得到了验证和充实。也就是说,“泡沫画”校本课程的实施,推动并夯实了学校美术教师基本的美术专业技能。
帮助之二是“打造精湛”。学校每一位美术老师,都有自己在美术技能上擅长的领域。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美术作品示范教学,更要求教师能够拿出精品进行展示。作品“能否拿得出手”,成为每位美术老师衡量自己专业技能水准的标杆。自“泡沫画”校本课程实施下来,一、二年级分册“泡沫板上的涂鸦”装饰画制作,带领学生走向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色彩世界;“泡沫粘贴画”,更是以创意取胜,让大家领略特殊材质创造出的艺术美感;借鉴摄影构图的“泡沫版画”制作,也渐入佳境,大受学生欢迎。总之,“泡沫画”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学校里每一位美术老师,如果要在课堂示范中出彩,势必平时要加强技能训练,拿出自己最为精湛的技艺。
三、在评价和反思中提升自身创新审美能力
学校“泡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每一位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即要把社会、生活当作课程资源,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在创编教材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审美能力。他们通过系统设计、编制,并融入教学,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美术教研组老师通过课程实施后的评价和反思,认识到教师不再是仅仅利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的教书匠,而是要成为帮助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研究者。因此,提升美术教师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反之,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进一步促进和提升了美术教师的创新审美能力。
一是提升了创新审美的高度。“泡沫画”校本课程在实施中与平时生活资源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灵动的时空,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教师的思维。一名美术教师思维活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会很强。“泡沫画”课程的实施,势必让参与其中的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改革自己的教学。他们把课堂放大,把美术课堂放到社会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感受人文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同时提升了教师的创新审美能力。从课堂观察和调查看,几位美术老师在“泡沫画”课程实施课堂和课外活动中,都创造出富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创造了一个富有美感的课堂,一个极具热情和创造力的课堂。
二是提升了创新审美的宽度。即能够“勾连左右”,所谓“勾连左右”,即能够通过对美术专业知识的重构,能够与其他学科知识左右兼顾、融会贯通,能够通过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实施,把美术专业学科知识融入美术教学实践中,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对“泡沫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编制,主要从本校的学生资源、学生能力、学校文化、学校支持等方面探寻课程资源,比较容易形成一门适合学校发展的美术特色课程。教师在编制过程中,不仅要从课程本身的角度思考编制目标和编制脉络,更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学校的角度,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和编写,从而真正让课程发挥美术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也让教师能够逐步从技术型教师转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总而述之,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有利于促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需要教师收集、整理、整合多种知识。实践证明,一册“泡沫画”校本课程编写下来,从收集资料到设计作业,直至完成评价,都是对美术老师基本知识的全面考查和梳理。第二,学校艺术类课程的开发实施,教学中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展示。一名合格或者优秀的美术教师,要具有娴熟的美术技能。实践证明,一册“泡沫画”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下来,任教老师的专业美术技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第三,美术学科因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要求美术教师具备更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实践证明,一册“泡沫画”校本课程从设计、编撰到实施,对美术老师创新审美能力是一大考验,有助于在整体上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0,27(6):7-11.
[2]万伟.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7.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