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一课程,一课一情怀
2019-02-14沈雅飞
沈雅飞
摘 要: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和STEM拓展性课程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积极开发基于教材的STEM拓展性课程,从研发教具学具、制定课程纲要到研究拓展性课程实施的策略、措施,推进《桥梁工程师》课程向纵深发展。不仅深耕课堂,做深探究,还大胆尝试了项目式学习方法和学科融合的策略。通过“桥梁工程师”课程,发展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孩子的探究精神,提升了孩子全方位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探究;科学素养;项目式学习;学科融合
课程起源
《桥梁工程师》是基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教材而开发的拓展性课程。本单元教材涉及对平桥、拱桥、悬索桥以及各种复合桥梁的研究。但许多实验受制于实验器材的限制,无法便捷而深入地开展实验探究。本拓展性课程,借助“桥梁工程师”教具的研发,变浅层次的体验为深层次的探究,让学生化身为小小桥梁工程师,自主探究发现各种桥梁的受力特点。《桥梁工程师》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不仅顺应了当下拓展性课程开发的时代潮流,对于小学科学新课标中“工程与技术”(STEM)领域目标的培养来说,更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课程开发
一、教具开发
《桥梁工程师》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桥梁工程师”教具的开发为支撑,教具是本拓展性课程的灵魂与核心。为解决教材实验的难操作、难体验这一实际问题,我们从教具的开发入手,遵从“教学性”“科学性”“创新性”“探究性”“启发性”“多元性”等开发理念,最终开发出一套积件式教具,旨在发展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及工程和技术方面的科学素养。
1.积件式,功能多元,涵盖整个单元教学
本教具的主件是活动式桥梁基座,积件含有积木、垫圈、桥面、吊索、主缆、金属扣、各种形状的纸等10余种。该教具具有很大的通用性、便捷性和灵活性,可以开展平桥、拱桥、悬索桥、廊桥以及各种复合桥梁的探究,涵盖本单元中4篇课文总计14项探究活动。特别在“悬索桥”主题拓展课的开发与实施中,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拼搭式,边玩边学,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本教具采用了拼插式积木为桥梁的主构件,让孩子通过积木拼搭来建构桥梁模型。拼搭积木是每一个孩子都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而且让孩子在玩中学科学,更符合儿童脑科学发展理论,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本教具色彩明丽,符合孩子的学习需求和探究心理,能较好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探究式,动手动脑,发展孩子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各种各样的桥》,用文字介绍+模拟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认知悬索桥的结构特点。这个模拟体验的实验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学生就算体验了,也往往是一知半解,无法对悬索桥的结构特点有较深刻的理解。本教具的产生,解决了实验器材的瓶颈,突破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发展了孩子的科学素养。
二、制定纲要
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具特色,我们制定了《桥梁工程师》拓展性课程的课程纲要,确定了课程目标,设计了拓展性课程的内容,并设计了相应的课例。
(一)课程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平桥、拱桥、悬索桥、廊桥等桥梁的结构及承重特点。
科学探究:借助“桥梁工程师”模型,通过拼搭操作,学会模拟建构各种桥梁,并认识各种桥梁的主要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平桥、拱桥、悬索桥、廊桥等桥梁承重特点;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并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最终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定。通过团队合作尝试解决问题。
科学态度:激发对桥梁研究的兴趣,萌发做一名未来桥梁工程师的梦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明白一项桥梁工程蕴含着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一项重大的桥梁工程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感受中国桥梁文化及桥梁发展史。
(二)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桥梁工程师”拓展性课程的实施以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做深课内教学,做宽课外实践。
一、深耕课堂,做深探究
以拓展性课例《悬索桥》为例,本拓展性课例源于教材、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课堂中结构化的自制教具、有梯度的教学引导,有深度的教学设计,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创设了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一)结构化的自制教具——激发勇于探究意识
本课例,“桥梁工程师”模型是一根定海神针,激发出孩子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桥梁工程师”教具变浅层次的体验为深层次的探究,通过弹簧秤测出主缆受力大小,用具体的数据来理解悬索桥各主要构件的力学原理。孩子在动手动脑、拼拼搭搭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
(二)有梯度的教学引导——发展理性思维能力
本課例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借助有梯度的教学引导,步步为营,引导孩子通过实验探究、搜集数据、科学论证。并借助有创意的立体板书,帮助孩子理顺了悬索桥设计中的工程技术问题,澄清了科学原理,形成了清晰的逻辑思维。
(三)有深度的教学设计——提升批判质疑能力
本课例通过聚焦矛盾,引发认知冲突,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深度思考。在多种解决方案面前,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最终做出决策。
二、项目学习,拓展实践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在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项目化学习内容为载体的一种教学形式。项目化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实践操作技能等。
例:《桥梁工程师》拓展性课程之《我心中的桥》
第一阶段:项目启动,设计方案(科学课)
我们抓住2017年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这一时代背景,在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展“我心中的桥”纸桥设计制作比赛的活动契机下,我们发动全体六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到纸桥设计建造活动中。①初步设计:介绍活动背景和比赛要求,欣赏世界各地的桥梁建筑艺术,学生设计自己心中的桥,初步画设计图;②交流方案:从设计理念、可行性、工艺性等几个方面,参与者在班内对设计方案进行自我阐述;③成立团队:项目方案设计者招募合作伙伴,组成桥梁工程师团队,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制作前的评估和改进。
第二阶段: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劳技课)
在这一阶段,桥梁工程师团队进行桥梁模型的制作和完善。科学老师和劳技老师、美术老师启动合作模式。劳技教师对学生进行纸模制作的指导,美术教师给予工艺美术方面的指导,学生利用劳技课、美术课和课外时间,进行桥梁的制作和完善。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互动评价(综合实践课)
在成果展评阶段,桥梁工程师团队分别展示并介绍“我心中的桥”作品。然后全班同学从承重、工艺、创意三个方面,通过测试和投票评选出“最佳桥梁设计奖”“最佳桥梁制作奖”和“茅以升”奖。最后,在学校宣传窗进行了“我心中的桥”纸桥模型主题展。我们还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了市区级的“我心中的桥”比赛,其中学生的作品《荷桥》在萧山区科技节“我心中的桥”比赛中获优秀奖。
课程总结
《桥梁工程师》拓展性课程,基于国际流行的STEM理论,紧紧围绕技术与工程的培养目标,以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为契机,从“桥梁工程师”的角度,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了学生全方位的科学素养。
一、深层探究,发展素养
《桥梁工程师》拓展性课程,变浅层次的体验为深层次的探究,用数据说话。既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拓展学习,培养兴趣
《桥梁工程师》拓展性课程,除了能动手动脑探究各种桥梁以外,还拓展了悬索桥、廊桥、纸桥等各种桥梁建筑的工程和艺术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桥梁探究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工程和技术素养。
三、情感升华,筑就梦想
随着对桥梁工程研究的深入,学生对桥梁建筑的情感也在不断升华。当了解到舟山西堠门大桥是中国第一长的悬索桥,当知道更长的悬索桥还在不断超越当中,当老师问有没有可能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建造一座悬索桥,学生的激情被唤醒了,做一名桥梁工程师的梦想也悄悄萌芽。在“我心中的橋”设计制作活动中,学生不仅欣赏了世界各地著名的桥梁建筑,感受到了桥梁工程和艺术的熏陶。还通过实际的设计制作,将美好的梦想和愿景付诸成实际行动,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一桥一课程,一课一情怀。可以说,《桥梁工程师》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具,更延伸为孩子憧憬未来桥梁科技的美好情怀!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