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2019-02-14陈凯
摘 要:伴随着体育新课改的深度推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除了用创新的方法去教授学生知识外,还加强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状况不乐观,学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小学生处在长身体的重要年龄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能训练势在必行,如何发挥体能训练效果,让小学生拥有健康体魄成为小学体育教师的难题。针对现代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详細的研究,帮助小学体育教师更好地展开体育教学。
关键词:体能训练;小学体育教学;运用策略探究
现代体能训练是针对学生肌肉耐力、肺活量、速度等方面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训练。由于传统教学对体能提升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学生体能状况不容乐观,改变这一现状是体育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小学是学生扎实身体素质的关键阶段,需要用现代体能训练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抵抗力,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拥有好的体魄。小学体育教师应正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充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能训练的真正价值。
一、现代体能训练概述
现代体能训练包含的内容绝不是单一化的,它是覆盖在多角度、多学科知识基础上的一种训练,运用合理、科学的手段对学生及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及体能进行培养及提升,是当代众多运动教练及体育教师常用的有效训练手段,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及运动健身人士的喜爱[1]。现代体能训练包含的学科众多,如体能训练计划、诊断方法、体能训练恢复等,这些学科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在它们中间也存在必然的关联,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是符合训练的有效方式、方法。现代体能训练除了要关注它的内容与形式,还要注重现代元素的渗入,还要积极与创新理念相结合,做到创新实践方法与创新手段,这也是它本身所带有的属性。
现代体能训练有三大理念,分别是功能性体能训练、平衡发展理念、核心区理念,这三大理念缺一不可,为现代体能训练铺垫了理论基础,为现代体能训练更好地展开教学提供了方向。
现代体能训练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创新性特点,小学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性,灵活掌握并运用体能训练的创新特点,将体育教学做到与时俱进。
二、现代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各项身体机能都还不成熟,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展开现代体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据相关资料记载,身体素质中的柔韧度、速度、力量等都是受年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反应,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展开合理体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身体薄弱方面,缜密的教学规划与严谨的教学训练可以将体能训练发挥出真正功效,促使小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促进小学生心理成长
小学生处于一个敏感时期,对于外界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影响心理方面的成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入现代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抵抗力,还可以间接地培养小学生的优秀品质,让小学生适应外界环境,提高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2]。在一些训练竞赛中,小学生还可以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了解他人,学会配合他人,还可以从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失败的滋味,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体能训练是一项具有正能量的训练,这些正能量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可以将小学生培养成积极乐观的人,并在训练制度的约束下,教会小学生遵守规范,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阶段,体能训练的活动性特点很好地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再加上体育教学一般是在室外,室外环境的放松,可以很好地发挥出体能训练的优势。再加之体育教师展开一系列体能趣味训练活动,更可以激发小学生内心的运动欲望。小学生兴趣被激发,可以保障体能训练教学的顺利展开。
(四)增强小学生外界适应能力
不同于语、数、英等文化课学习环境,体能训练这一体育项目展开是在室外,小学生可以与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加之体能训练的功效,可以间接加强小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各类体能训练活动中,还能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帮助小学生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这些都是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只有学会与人配合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只有拥有了竞争意识,才能让学生拥有进取心,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持续进步。体能训练中的种种因素,都能加强小学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是帮助小学生更好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现代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教师的体能专业化培训
体育教师作为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组织者,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教师专业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训练情况。体育教师作为学生训练的主要指导人,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可想而知,因此,想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就需要加强教师的体能专业化培训。
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并牢牢掌握体能训练要点及难点,积极参加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能专业化培训,在培训中反思自身情况,找出缺陷及问题并加以提升和改正,牢牢掌握体能训练中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展开全面性的训练[3]。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对工作认真、负责,将培养学生的目标时刻牢记心头,精准地完成体能训练教学任务,耐心帮助学生克服训练中的困难,不吝啬对学生进行表扬,充分体现出教师应当具备的师德。
(二)激发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与热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达到体能训练教学目的,就需要将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兴趣挂钩,只有培养学生的体能训练兴趣,才能帮助学生保持兴奋状态,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怠慢的心理。想要培养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与热情,可以先从体育教学氛围营造做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放松身心、放松戒备,在学生怀有良好状态下展开体能训练工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安排。其次,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展开体能训练,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体能训练方式,让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快乐。最后,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认知体能训练的目的与重要意义,加深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知,并教授学生体能训练的方法,良好的沟通能有效改善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学习态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明确体能训练方法
为了使体能训练发挥出实效,就需要掌握正确训练方法,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训练方法的重要性,并加以总结和归纳,将好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减少学生盲目学习时间,提升学生训练效果。体育教师除了自身总结的方法,还可以借助高科技工具进行查询,听取体能训练名师讲座或摘取体能训练文章要点,将体能训练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目前,体育教师常用的体能训练方法是负重法、持续练习法和重复法。
1.负重法主要是利用体育运动教材的重量来达到锻炼身体、提升身体技能的方法,这些具有重量的体育教材包括哑铃、杠铃、实心球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训练工具。除了这些运动教材的帮助,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身重量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可以是引体向上、倒立等,在提高学生力量方面具有显著功效[4]。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柔弱的状况下,体育教师可以采用重量较轻的运动器材,也可以采用运动强度较轻的运动形式来对学生展开训练,做到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
2.持续练习法是指在一定操作范围内,针对一种专项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进而完成体能训练教学目标的练习方法。学生作为这种方法实施下的主体,体育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开动大脑,找到符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持续练习法实施前,体育教师应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合适的教材、合适的内容,满足学生训练的需求,符合体能训练的宗旨。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通过多样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开放思维、创新想法,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还间接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运动魅力,保障了体能训练教学的顺利展开。
3.重复法是体能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针对一项锻炼方式进行反复训练的方法,用来巩固学生某一方面的锻炼成果。重复法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特点是时间长、运动负荷大,正是由于重复法的这些特点,体育教师要严格把控好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5]。训练时间长,那么就把训练强度降下去,如果训练强度够大,就把学生的训练时间缩短一些,做到灵活掌控训练强度与训练时间,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展开重复法教学,让学生在新鲜感中进行训练,将体能训练教学发挥出真正功效。
总之,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小学体育教师在注重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借助体能训练,積极提升小学生的体格。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性,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运用好的创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促进小学生体能的逐步提升,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再进步,为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万学.探讨现代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36.
[2]王爽.现代体能训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4):14-15.
[3]孙露茜.现代体能训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8):98-99.
[4]吕丽红.自制体育器械在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运动,2019(1):118-119.
[5]孙静.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5):125-126.
作者简介:陈凯(1981—)男,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