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作家一样读书”:从新批评到创意阅读

2019-02-14许道军

当代文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意写作批评阅读

许道军

摘要:致力于创意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需要正确的技巧与方法。文章从创意写作学的角度,剖析了传统写作视野中关于阅读的种种误区,探讨了创意写作活动中“像作家一样读书”的重要性并赋予创意阅读新内涵,在此基础上尝试归纳了几种有效的创意阅读模式。文章认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从“欣赏”“鉴赏”“批评”到“新批评”等,虽然逐渐接近文学文本,但最终止步于分析哲学,未达创意写作的生成性艺术实践本质。创意阅读是创意写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历史经验,有助于积累经验、习得技巧、激发创意、产生写作活动和生成新文本,它对于走出传统文学阅读模式,提高创意写作的实践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创意写作; 阅读; 创意阅读; 批评; 新批评

创意写作离不开阅读。“要致力于创意写作,你始终要做四件不同的事情。写作,当然是核心部分,但仅仅是一部分。创意作家也需要知道如何阅读……”①经验告诉我们,不是阅读量越大越好,“读书破万卷”,有可能“下笔如有神”,也有可能被别人的著作尤其是经典著作的影响所笼罩,产生如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所描述的那种“影响的焦虑”(anxiety of influence),形成新的写作障碍。同样,阅读也并非越“专业”越好,比如传统的文学研究。实践证明,传统文学/写作教育中的阅读,从“欣赏”“鉴赏”“批评”到“新批评”,它们对于写作活动积极性的提高和新文本的产生,帮助有限。同样,阅读需要正确的技巧与方法。在创意写作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发现:“创意写作教学法的基础性规则包括:一个在写作的创意写作作家,写作式阅读(writerly reading),写作共同体,用于作品创作和修改的讨论。”②

一般情况下,“怎么写”取决于“怎么读”,“怎么读”决定“怎么写”,不恰当的阅读,会导致写作低效或误入歧途,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检讨包括批评、新批评在内的传统阅读方式的实质与缺憾,另一方面也要去发现与总结有益于创意写作发生的阅读方式,让我们的阅读成为有效的创意阅读。

一 批评的剖析

何谓文学批评,有多种解释,一般来说,它是专业阅读者站在一定立场,根据一定文学理论、文学思想对以作品为主要对象的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做出理性分析、评价和判读的评价行为,有的时候它还带有某种程度的意识形态色彩。一般认为,文学批评是文学阅读的高级阶段,是文学创作的有效前提。但在罗伯特·斯科尔斯(Robert Scholes)看来,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一个在特定语言文本(verbal text)与广义的文化文本(cultural text)之间建立联系的问题”。这里的“文化文本”被认为是种族(la race)、环境(le milieu)、时代(le moment)、语言系统(linguistic system)、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理论命题主体(body of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或其他从“语言学”(Philology)、“文学史”(literary history)、“批评理论”(critical theory)或“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等多个知识体系进行的研究判断。③

从创作角度看,这种观察是准确的,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阅读”与“创作”的背离关系。长久以来,“文学批评”习惯于将“文学文本”当作心理的症候、社会研究的材料、语言学的外壳、历史生活的演绎、经济活动的晴雨表,而忽视了文学作为“艺术”的本质,而这个从文本中寻找文学与他物之间的联系的过程,让我们的阅读离“艺术”与“创造”越来越远。创意写作致力于创作,以创作的发生和新作品产生为目标,因此它与传统的文学批评指向有着根本不同。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观与“对话理论”有助于文学阅读与批评的深化,它们强调发挥阅读者与批评家的主体性,发掘作品深层次与可能的意义,但整体上仍旧未脱离传统文学批评的范畴。离“像作家一样读书”最近的批评是新批评。将文学当作文学来研究,回到文学本身,是新批评的核心理念与前提。新批评运动的纲领性著作《理解诗歌》《现代诗歌与传统》《新批评》等,体现了一种切近文学本身、试图从内部探讨文学作品的尝试。新批评运动的发起者与参与者基本是有着诗歌写作实践经历的诗人,如兰瑟姆(John Crowe Ransom)、芭贝特·多伊奇(Babette Deutsch)、路易斯·博根(Louise Bogan)、马尔科姆·考利(Malcolm Cowley)等,一边写作诗歌,一边进行文学批评。在批评实践中,他们将关注点转移到了文学,也就是诗歌的内部结构(他们大多数是诗人,关注的“文学”也主要是“诗歌”),强调对文学/诗歌技巧的探讨,关心诗歌的构造,“诗的形式结构、修辞组织、含义的层次、象征手法、意义的矛盾冲突、反讽、作为有机体的诗”,关注“诗在诗人头脑中是怎样定型的”等。④

“细读法”(close reading)也叫“实践批评(practical criticism)”,是新批评创造的建立在对文本语义的细致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具体的批评方法。细读批评的代表作《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实用批评》等展现了这种方法,其程序大致是:首先选择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的文本,如玄学派和现代派这些含义模糊、充满歧义的诗歌,作为批评对象。其次将目标集中于文本,对文本进行多重回溯性阅读,寻找其中语词的隐微含义,经常将语义学分析方法用于文学语言的分析,如词句中的言外之意和暗示、联想意义;仔细分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如隐喻和拟人等。再次,想像文本具有戲剧冲突性,将文本视为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有机统一体,分析语言的含混、悖论、反讽、象征等要素,以及由于这些要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诗歌的复杂意义和阐释空间;研究诗歌的诸多要素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形成了诗歌的和谐统一的具有张力的整体结构,等等。

新批评是最接近创意写作的一个运动,提供了新的阅读方法、批评模式,但却止步于分析哲学,没有顺势将修辞学、文学批评转向写作学,目标依旧是审阅文学本身的结构而不是文学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它完全斩断了文本与生活、类型(其它文本)之间的联系,无视文本的生成与形态与创意材料、创作动机、二度创意之间的互动。换言之,创意写作中的阅读关心的是“作品生成”,而新批评关心的是“作品分析”。

二 创意阅读的形成

创意写作是关于作品生成的艺术实践。“用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shott)的话说,文学被认为既是成就,也是希望;既有文本的继承,也有一套灵活的方法与标准,以产生新的文本。写作教学无论在哪里出现,对其他文学观念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任何致力于重新确立文学作为思想与行动相统一、文本研究与创作技巧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的努力,都被当成是‘创意写作,这都是出于文学(或写作)研究与实践本身的目的。”⑤致力于“思想与行动相统一”“文本研究与创作技巧相结合”是创意写作的本质,而致力于此种目标达成的阅读,即“创意阅读”。

从概念上说,“创意阅读”与“创意写作”一并产生。据迈尔斯(D. G. Myers)考证,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37年在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一次题为《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的演讲上,明确提出了“创意写作”与“创意阅读”概念:“于是,有了创意阅读(creative reading)和创意写作。”虽然迈尔斯说:“我们并不清楚爱默生的使用这个词的本意”,但创意阅读和创意写作“表明了爱默生将阅读和写作视为创造性活动,因为它们激发了人的主动性,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文本。”⑥

“激发阅读的主动性”,是创意阅读的内核。创意写作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到了创意阅读的重要性,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与方法。约翰·怀特海德(John Whitehead)说:“我教阅读,而且我是按照作家的阅读方法来教的。”⑦1930年代,多萝西娅·布兰德(Dorothea Brande)在《成为作家》一书中提出“像作家一样读书”(Reading as a Writer)理念和“批评式阅读”方法,1960年代,R.V.卡西尔(R.V.Cassill)在《小说写作》将其定义为一种文学学习的类型,一方面区别于新闻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区别于文学学术。其要义是,作家阅读小说时要明白,一篇小说之所以以这种形式存在,是因为作者从诸多可能性中选择了这一种;作为学习写作的读者要关注的,不是“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而是“这个故事怎样表达的”。现今,“像作家一样读书”已经成为创意写作教学活动中一个常规的组成部分,“从作家角度阅读”(Reading from the Writers Point View)是其主要内容,有些高校或教育机构甚至将其发展为专项训练的课程,比如,纽约哥谭作家工作坊(Gotham Writers' Workshop)就开设有《从作家角度阅读小说》(reading fiction from the writers point view)课程。

创意写作关注文本如何生成、如何表达,创意阅读也一直着眼于此,“像作家一样读书”区别于过往的“像消费者一样读书”“像专家/批评家一样读书”。但“像作家一样读书”不应仅仅学习“文学职能性技巧”,仅仅着眼于文学一个领域,它应该适应今天无比丰富的创作经验、文本形态、表现形式和创新机制,适应日渐觉醒与提高的艺术欣赏水准,超越传统的阅读方式,赋予“像作家一样读书”新内涵,形成与这个时代匹配的创意阅读。

在阅读范围上,它强调以文学为主,但是不应局限于文学一隅,应跨媒介、跨文体、跨类型地去涉猎更广阔的领域,包括创意文案、软文、影视、数字技术合成等。在阅读方式上,它坚持用内心语言去阅读,用耳去听,用眼去观看,但在这个口头创作、纸媒创作与影像创作、数字合成并存的今天,复合的审美表达与审美体验正在形成,因此也要求阅读主体打开身心,感官开放,全息体验。在阅读方式上,它要求更贴近创作本身,更具有专业性。要求立足于文本的生产和创作的动态过程,以创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为目标;高度重视创作技巧,从技巧角度去探讨主题、价值观、情感、人道主义等实现的途径。高度重视作品独创、不可复制的成分,但同时寻找超越具体文本普遍的和永恒的要素,关注一般性中的特殊性,特殊性中的一般要素。虽然与叙事学、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等分享许多经验与概念,但创意阅读已经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规范术语和核心概念,立足于文体和文本,以文体为前提,以文本为中心,并以专业术语进行研讨。

三 创意阅读的形式

创意写作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需要创作者具备相应的文体知识、写作技巧,专属于自己的见识、世界观、情感体验,足够的素材库等。这些要素,有些可以自備,但更多的需要从阅读来,即使个人经历也可以作为直接的写作资源,它们也在很多时候需要阅读激发,方可以成为有效的资源。创意写作有不同的需求,创意阅读也具有相应的形式。

(一)知识性阅读

今天的阅读者素养已非过去任何时代可比,其专业程度以及建立在专业分化基础之上的审美趣味,导致今天的艺术越来越知识化、类型化,许多文学类型,已经跨越了多个生活领域,涉及多个专业,或与某种专业知识直接相关。比如,架空小说中的“穿越”轻易地突破了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物理时间与历史时间的界限、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界限,而其“架空”则建立在现代科技与各种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掌握一项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应的现代政治、社会、经济等知识和世界大势的判断,不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架空”根本无法展开,也不知道要把历史“架空”到哪去。跟过去的历史小说相比,其难度要大得多。对于科幻小说而言,没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和敏锐的社会发展判断力,幻想根本不能展开翅膀。新背景下的创意写作,让传统人文作家或“中文系毕业生”的创作逐渐失去优势,迫使我们的阅读发生相应调整。

知识性阅读着眼于专业知识、地方性智慧、他人生活,而不仅仅是审美愉悦。但“积累知识不是让我们成为专家,而是让我们成为见识广博的人,成为有着大量联想资源的人”⑧,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他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创意写作这里,一并是二度创意的资源,不存在哪种知识更加优越。一般情况下,资源越多,可供创意的选择就越大;资源越专业,作品提出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更具体,更能获得某种特定类型的审美效果。知识性阅读的本质是扩充自己的创作资源库,为自己的创作积累资源,增长个人见识。

(二)批评式阅读

欣赏或鉴赏式阅读感叹文本作者技艺的优越,沉浸于文本的审美效果之中;批评或新批评式阅读倾向于认为文本本来如此,“作者已死”,阅读者只需要从文本要素,比如视角、叙事者、意象等角度切入去揣摩文本的意义与可能性就可以了。但这两种阅读似乎都忘记了:阅读者看到的一切,都是文本作者想要阅读者看到的,是设计与构思的结果。此时的阅读外在于文本的创造,停留在被动接受或巩固文本已有效果阶段,并没有参与到文本构建过程,与作者形成真正的对话,同时也不能激发创作冲动。“当你学会了批评式的阅读,你会发现其乐趣比只是欣赏式的阅读更加浓厚。”⑨多萝西娅·布兰德认为,阅读应该是批评式的,比如好的书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是欣赏式阅读,完全凭感觉、直觉去把握,然后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阅读,也就是批评式阅读。批评式阅读要求读者作出个人化的总结和判断,甚至,阅读者可以质疑与假设,作者的选择是不是唯一的选择,是否还有更多或者更好的可能性。如果是阅读者或其他作家处理这个题材,还会有哪些选择。

批评式阅读实际上是读者尝试从作品生成的角度考察文本的综合技巧及其效果,反向思考文本要素的选择与处理如何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摆脱阅读的被动状态。

(三)全感官式阅读

发掘作品独特的地方性知识、智慧、生活以及个人独特的审美表现,是阅读的一方面;打开自己全部器官,从不同的体验角度进入作品,也是创意阅读的重要途径。只打开一个或两个感官,而关闭了其他,会白白浪费了更多有益的营养。虽然其他大部分的感官也在起作用,但是只是对对象作出被动的反应。在今天,即使一个短小的广告,也往往创意纷呈,但是我们经常要么只注意到了它精炼的词语,忽略了更加精炼的故事;要么注意到了画面的声音,忽略了画面的色彩。须知,阅读者的感知器官打开多少,就会获得多少相应的体验。

影视作品的“阅读”尤其如此,我们可以用心灵感知,用大脑思考,也可以尝试从眼、耳、口、鼻、舌等感官切入,体悟每一种特别的意味。每一次的专项阅读,都会为创作获取相应的体验积累,尤其是那些类型电影,更能专项刺激对应感官。例如《英雄》《阿凡达》《速度与激情》等电影的视觉冲击,《香水》带来的嗅觉冲击,《午夜凶铃》《电锯杀人狂》等给我们的恐怖感冲击,这些是纸媒文学远不能提供的。全感官阅读,能够格外冲击阅读者的感觉能力、感知世界的方式,以及表现世界的启示。

(四)代入式阅读

李欣频说,“我阅读、看电影的时候非常投入,仿佛作者正在我面前讲话,我会想象他的作品第一时间从脑袋出来的状态,会把自己当成电影或是小说里的人,亲身经历每一个故事。”⑩将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人物,代入式经历故事,无疑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同时也可以检验作品的人性逻辑、生活逻辑。另一方面,给作品中人物注入自己的活力,尤其是反面人物、对立人物,将它们当作活生生的生命,感同身受,更能理解创意写作艺术民主精神在技巧上的体现,这样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会深刻领悟到“文学是人学”真谛,而不会仅仅把创意写作当作符号的推理和结构的演绎。同时,代入式阅读还是虚拟扩大人生体验的方式。

从传统写作到创意写作,从传统阅读到创意阅读,代表了现代写作教育的新进展。在学理上探讨传统阅读的短板、“批评”的实质以及“新批评”的缺憾,梳理创意阅读的新内涵,进而探讨创意阅读的既有形式和可能形式,加深对创意写作活动全程的认识,对创作行为的发生和新文本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意写作新形式不断涌现,创意阅读也应与时俱进,永远保持开放姿态。无论如何,“像作家一样读书”,总是创意阅读的根本。

注释:

①The Practice of Creative Writing ——A Guide for Students Heather Sellers Hope College Copyright @2008 by Bedford/St. Martins,p.4.

②Does the Writing Workshop Still Work? Edited by Dianne Donnelly,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10),p.74.

③Scholes, Textual Power, p. 33,轉引自 D. G. Myers,The Elephants Teach__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introduction,p.8.

④转引自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24页。

⑤⑥D. G. Myers,The Elephants Teach__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introduction,p.4,p.35.

⑦转引自D. G. Myers,The Elephants Teach__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p.158.

⑧龙一:《小说技术》,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页。

⑨[美]多萝西娅·布兰德:《成为作家》,刁克利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⑩李欣频:《人生十四堂创意课——一个创意人的人生蓝图&笔记本圆梦学》(Ⅲ),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刘小波

猜你喜欢

创意写作批评阅读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培养特征分析
高校中文教育改革与“创意写作”学科建构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
写作课创意化教学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