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探究
2019-02-13许芳娟
摘 要:在语文高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题是一道分值极高的考题,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文体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增加了文本理解难度,极大地影响了考生的答卷信心,因此,教师应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与整合,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提升考试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题相对其他题目而言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会因畏难而丧失学习信心。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在实际开展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轻松地面对高考。毕竟,文言文阅读题的得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文高考成绩。
一、 注重整体阅读,把握关键信息
在高考中,针对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完成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把文章进行肢解,就会出现断章取义的问题,最终影响正确答案的判断。对此,与阅读现代文相似的是,学生可以从泛读上升到精读,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的具体内涵。第一遍泛读的时候,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即可。学生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可运用主要信息提取法,准确地把握相关信息。比如,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涉及什么朝代、哪些人、几件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带着问题去阅读,就会在心中形成一种暗示,学生就会更加自觉地寻找关键语句。掌握了以上信息,基本可以明确文章所写内容。在第二遍精读的时候,就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充分运用选项中的注解。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阅读的难度。第二,要关注整体阅读语篇,不能丢失篇章。比如,学生就要关注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着重关注句末标点的位置,保障文章的完整性。第三,要结合上下文,增强语境意识。一些考生在解题时,经常会把关注点放在选项上,而忽视了原文,这会大大降低作答的质量。因此,在实际进行题目解决的过程中,就应该结合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文句含义进行更加合理地推断。同时,把问题融入具体语境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做题能力。
二、 注意研究选项特点
(一) 查找差异,拨云见月
断句题是对学生文言语感的综合考查。学生在解决此问题时,常通读文章,根据语感断句,或运用“名词、动词、虚词、句子成分、句子对称性”等语法方法进行断句。但首先应观察好选项,找出差异,再结合断句方法,排除干扰,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课标一卷语文试卷中,断句题如下: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 爽懦感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该题中,学生在解题时仔细观察选项可由“爽”后断不断分成BC/AD组,由“志”前断或后断分成AC/BD组,经由句子的對称性,可排除BD选项,再由单句的完整性可知“爽”后不可断,随之排除A,迅速选出正确答案C。
(二) 张冠李戴,混淆视听
张冠李戴的选项经常出现在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的题目上。人物传记是按照时间顺序通过不同的事件来展现传主的行为和品格的一类文章。因此,命题人在设题时常会把另一个人做的事错位到传主人物上,又或者是调整事件的顺序,达到迷惑考生的效果。例如2018年的全国一卷12题B选项,“蜀地饱受侵扰”即是偷换了受灾郡县名称达到干扰判断的作用的。因此,学生在答题中,应捋清文章结构,关注人物、地名,对不同主体不同事件有清晰的认知。
三、 掌握翻译技巧,切忌望文生义
(一) 以音形义为解题前提
相信很多考生都知道文言翻译的六字诀“增、删、补、留、调、换”,但这些方法的前提是你要认识那个字。因此,想要更好地解决文言翻译题目,不仅需要精读全文,加深理解,还应该掌握必要的实词推断技巧。比如,根据汉字的音形义进行推测。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其意义和偏旁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样,学生在面对题目的时候,就可以从字形分析上着手。如“籴”“粜”,由字形即可推知意义为“买入米”“卖出米”。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本意不通,还可以从字音上联想到通假字。比如,针对题目“阴资装,百余里要之”中的“要”从本意上难以解释,就可以想到通假字“邀”,这样就可以准确理解句子。另外,还可以通过词语和成语的迁移联想进行解题。比如,“善才绳之”的“绳”,就可以联想到成语“绳之以法”,最终有效地解决题目。
(二) 契合语境,精准把握
很多文言实词都是一词多义,在用法上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别。命题者有时会把文言实词的相关解释与现代汉语结合在一起,迷惑考生。例如“十一”意为“十分之一”而非“11”;“犯法当死”的“当”译为“判处”而非“应当”。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现代汉语的含义去解释文言,就会产生错误。因此,必须要有全局意识,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词意,才能收获精准的判断。
综上所述,针对语文高考卷中文言相关阅读题的应试需求,学生应下苦功夫,多阅读多思考,浸染其中,培养语感。教师也应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侧重讲解文言阅读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阅读内容,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关注文本,契合语境,注重细节,在研究选项特点的情况下,更精准地把握考题。
参考文献:
[1]胡梅.浅谈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J].赤子(上中旬),2014(20):286.
[2]沈国全,张会杰.高考主观题评分标准:问题、思考及改进策略——基于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二(2014-2017)评分标准的分析[J].考试研究,2018(1):90-95+64.
作者简介:许芳娟,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紫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