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后偶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报告

2019-02-13周伟吴涛阚震葛瑞山

首都公共卫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偶合瘀斑出血点

周伟 吴涛 阚震 葛瑞山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因素攻击血小板导致的血小板下降,进而引起出血的疾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骨髓相对正常、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疾病[1]。目前,认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有关接种疫苗与ITP病存在着联系的报道日渐增多。预防接种后发生ITP的案例也偶有报告[2]。现将北京市房山区一例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后ITP个案分析报道如下。

1 病例描述

患儿,男,出生日期:2015年6月2日。于2017年6月26日10∶15在保健科接种甲肝灭活疫苗第二剂。6月30日下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7 ℃,无寒战、惊厥,伴有间断轻微腹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儿科,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小儿柴桂颗粒口服清热解毒,热退,仍有间断腹痛;7月1日,患儿腹痛较前加重,伴有全身皮肤散在皮疹及出血点、瘀斑,四肢为著,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未予特殊处理,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7月2日,皮疹渐退,四肢仍见散在出血点、瘀斑;7月4日,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未给予特殊处理。晚间20点左右患儿不慎磕碰到下颚,很快出现紫色血肿,不见好转;7月5日,患儿双下肢出现较多的出血点,紫色,无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考虑病情严重,紧急送至北京儿童医院,就诊于小儿中医紫癜专科。血常规显示:血小板7×109/L,CRP<8 mg/L, 白细胞12.05×109/L, 红细胞4.63×1012/L,血红蛋白124 g/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1.9%,淋巴细胞百分率75.3%,遂转至急诊,急诊以“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ITP?”收入院。入院后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好,面色可,四肢皮肤散在针尖样出血点,瘀斑,口腔黏膜可见0.5 cm×0.5 cm溃疡。下颌可见5 cm×5 cm血肿,余正常。骨髓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增生尚可,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且目前检查不支持结缔组织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故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能量合剂保护重要脏器,予酚磺乙胺、氨甲苯酸静点治疗,予甲强龙静点免疫治疗。胸部CT示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肺野内可见少量小条絮状高密度病灶,诊断为肺炎。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患儿共住院3 d,体温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29×109/L,中性粒细胞1.86×109/L,血红蛋白113 g/L, 血小板100×109/L,于7月7日下午出院。出院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肺炎。

2 讨论

2.1患儿接种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批号201503018,有效期为2018年9月4日,生产厂家为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注射途径为右上臂肌肉注射。当日门诊接种共4针次,6月1-30日,门诊共接种该批次甲型肝炎灭活疫苗16针次,未发生同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按程序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水痘疫苗,均未发生过异常反应。家长否认外伤、输血史及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患病史。

2.2疫苗相关的IPT发生率虽然极低,但属于严重的疫苗不良反应,需引起高度关注。本病例发病时间在接种疫苗后4 d,无时间关联性,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与ITP存在因果关系。经房山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诊断组诊断,本病例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诊断为偶合症的个案一般有两种情况:实验室支持其在发生ITP前有病毒感染,或发病前发现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与ITP存在因果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已明确排除与接种疫苗存在因果关系[3]。本病例与第一种偶合症相符合。

猜你喜欢

偶合瘀斑出血点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菏泽市1例接种Ⅰ+Ⅲ犁脊灰减毒疫苗偶合猝死病例调查、诊断分析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