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相关生长因子变化研究
2019-02-13王永成王延武朱广跃
王永成,王延武,朱广跃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河南 郑州 4500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以视网膜病变为主的眼部疾病,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20%-30%,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常见原因[1]。相关研究表明,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化属于DR重要病变改变,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不同程度的损伤[2]。神经生长因子(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参与了DR发生发展过程[3,4],但是否影响RNFL厚度变化,目前文献报道很少。本文通过分析DR患者RNFL、NGF、VEGF、bFGF变化规律,旨在分析相关生长对RNFL变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眼科2型糖尿病患者145例,均符合201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6]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符合《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断指南(2014年)》[7]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眼科疾病者、严重肝肾肺等疾病者、既往视网膜光凝术者。参照国际眼科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5]标准,其中无视网膜病变组(NDR)41例,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P)23例,中度DRP组25例,重度DRP组18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3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正常对照组。6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组SBP、DBP、HbAlc及糖尿病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1.2 方法①RNFL厚度测量:使用美国Carl Zeiss公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以视盘中心行直径(3~4 mm)环形扫描,测量参数包括上方、下方、颞侧、鼻侧、RNFL平均厚度。所有测量均由同一技师完成。②相关生长因子: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GF、VEGF、bFGF等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RNFL厚度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DR组、轻度DRP组RNFL厚度明显减薄,重度DRP组、PDR组RNFL厚度明显增厚(P< 0.05);与NDR组、轻度DRP组比较,中度DRP组、重度DRP组、PDR组RNFL厚度明显增厚(P< 0.05);与中度DRP组比较,PDR组RNFL厚度明显增厚(P< 0.05)。见表2。
表2 各组RNFL厚度比较 (μm)
①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0.05;②与NDR组、轻度DRP组比较,P< 0.05;③与中度DRP组比较,P< 0.05
2.2 相关生长因子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DR组、轻度DRP组NGF、VEGF、bF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对照组、NDR组、轻度DRP组比较,中度DRP组、重度DRP组、PDR组NGF、VEGF、bFGF升高(P< 0.05);与中度DRP组比较,重度DRP组、PDR组NGF、VEGF、bFGF升高(P< 0.05);与重度DRP组比较,PDR组NGF、VEGF、bFGF升高(P< 0.05)。见表3。
表3 各组研究对象相关生长因子含量比较
① 与正常对照组、NDR组、轻度DRP组比较,P< 0.05;②与中度DRP组比较,P< 0.05;③与重度DRP组比较,P< 0.05
3 讨论
DR是常见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神经改变在DR微血管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与神经纤维变性、神经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8]。RNFL主要由视网膜神经细胞轴突组成,能够反映神经节细胞活性及数量变化,通过检测RNFL厚度变化一直被作为诊断DR的有效方法[9]。相关研究表明,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演变为增生期视网膜病变过程中,RNFL厚度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其变化程度与DR病变的时序性仍存在争议[10]。
目前国内有关DR患者RNFL变化主要集中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非增生性视膜病变患者比较中,较为一致的观点为RNFL厚度减薄,如周纯等[11]报道DR前期视盘上方、下方、颞侧RNFL厚度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冀向宁等[12]报道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视盘周围3600、上1/4象限、下1/4象限RNFL厚度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但少有对非增生性视网膜中、轻、重度以及增生型视网膜RNFL厚度变化的比较,RNFL厚度变化是否存在一个“窗口转折期”,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文献研究。本研究中,参照国际眼科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标准分为五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NDR组、轻度DRP组RNFL厚度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相似,但中度DRP组、重度DRP组、PDR组RNFL厚度明显厚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RNFL厚度增厚越明显。熊小艳等[13]等通过研究报道,DRP组RNFL厚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DR组RNFL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RP组,说明RNFL厚度变化有一个从减薄到增厚的过程,实际反映了DR一个进行性加重过程[14]。
DR特征性病理改变为新生血管形成,相关研究表明,众多细胞因子参与了DR病理生理改变过程[15]。NGF属于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VEGF与其受体结合能够增加血管通透性、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粘附分子表达;bFGF作为细胞增殖的强效刺激物,能单独作用也能与VEGF协同作用,诱导新生血管形成[16,17]。张艳莉等[18]研究报道,随着DR病变程度的增加,DR患者血清VEGF、bFGF含量明显升高。本研究中,NDR组、轻度DRP组NGF、VEGF、bFG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DRP组、重度DRP组、PDR组NGF、VEGF、bF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DR组、轻度DRP组,且呈阶梯式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过程与DR患者RNFL厚度变化完全一致,说明NGF、VEGF、bFGF与RNFL厚度变化存在某种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与DR患者病变程度有关,出现一个减薄到增厚变化的进行性加重过程,NGF、VEGF、bFGF可能参与这一演变进展。本文研究仅仅是从现象上说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相关生长因子的变化规律,NGF、VEGF、bFGF是以何种途径参与这一演变进展,仍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去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