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比较
2019-02-13周华勇
周华勇,杨 旭,杜 鑫,蒲 举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起病突然,发作快,若未能及时有效救治,可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现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1]。临床研究发现其发病与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多项因素相关,其中血脂异常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3]。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已经证实,且还有研究发现其可有效抑制斑块破裂脱落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4,5]。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降脂药物。本文探讨二者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VEGF及Hcy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6];②发病时间<24 h;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造血系统障碍疾病;②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③近期感染;④入组前3个月内接受过降血脂药物治疗或溶栓治疗;⑤精神障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并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紊乱。A组每晚睡前口服20 mg瑞舒伐他汀,1次/天。B组每晚睡前口服60 mg阿托伐他汀,1次/天。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①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VEGF、Hcy水平。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③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间除HDL-C水平外,A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B组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B组比较,P< 0.05
2.2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IL-6、TNF-α、hs-CPR水平均低于B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B组比较,P< 0.05
2.3 VEGF、Hcy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VEGF、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VEGF水平高于B组,Hcy水平低于B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EGF、Hcy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B组比较,P< 0.05
2.4 神经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B组(P< 0.05)。见表5。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B组比较,P< 0.05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供突然中断或血流量骤减而导致的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为临床常见高风险致残、致死疾病,临床研究中发现多数脑梗死患者并发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7]。戚观树等[8]研究亦证实血脂异常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预防脑梗死复发时,需对患者血脂进行积极控制。目前临床上降脂、稳定血管斑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一线药物主要为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属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降低血脂作用明显,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9],被广泛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防治。其中以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较为常用,研究证实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明显减少脑梗死复发[10,11]。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较之于常规剂量,强化他汀治疗在预防及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获益更大[12]。由此,强化降脂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对比A组和B组强化降脂治疗疗效发现,虽然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无显著升高,但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且A组显著低于B组,提示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强于阿托伐他汀,与张利萍等[13]研究一致。IL-6是参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重要炎症因子,可促进氧自由基释放,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升高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TNF-α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酶,抑制斑块胶原纤维的合成。hs-CPR可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复合物,并释放氧自由基,加重脂代谢异常。任彩霞等[14]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存在IL-6、TNF-α、hs-CPR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急性期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提示检测IL-6、TNF-α、hs-CPR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价值。本研究A组IL-6、TNF-α、hs-CPR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提示瑞舒伐他汀抗炎效果亦强于阿托伐他汀。VEGF可调节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新生,韩英博等[15]研究证实VEGF水平升高可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再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对神经功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Hcy是含硫基氨基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其水平升高可间接或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增强血小板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而,高Hcy水平在临床上被视为影响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脑卒中指南中多次提到高Hcy对脑卒中的危害。孙成铭[16]研究亦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Hcy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治疗后A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B组,Hcy水平及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B组,提示瑞舒伐他汀或可通过提高VEGF水平,降低Hcy水平起到一定神经保护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抑制血栓形成。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降脂效果及抗炎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但本研究仅对比分析二者短期疗效,尚未涉及远期疗效,需后续研究进行全面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