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射测验的研究进展综述

2019-02-13刘雪婷王琬宁吴彩云

山西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测验绘画研究

刘雪婷 王琬宁 吴彩云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投射测验的定义

“投射”一词最早是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对心理防御机制的命名,而目前普遍解释为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者性格等特征无意识的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一种心理倾向(戴海琦, 2015)。在随后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之中,人们逐渐发现人的深层意识能够通过一些载体,以投射的方式展现出来,于是慢慢发展出了投射测验这样一种测试技术。

投射测验(projectivetests)是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之一,另外两种分别是自陈问卷测验和情景测验。投射测验是通过被试者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分析、推断被试者的人格特点。这个想法来源于被试者对测验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想法,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其心理上的需要等一系列内在状态(孔祥娜, 2007)。

二、投射测验的研究进展

(一)罗夏墨迹测验

在我国,有关罗夏墨迹测验的研究和应用都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分变量的记分方式的讨论以及临床实践应用上,如在朱晓峰的研究中发现,罗夏测验反应中很多条目都与智商由轻到中度相关(朱晓峰 & 龚耀先, 1995);刘国华等人进行了攻击性变量的研究中探讨了罗夏墨迹测验供给变量的相关问题(刘国华 & 孟宪璋, 2003)。

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如陈德沂等人的研究,对49例阳性精神分裂症和31例对照组罗夏墨迹测验的结果进行的分析比较(陈德沂 & 俞俊洪, 2000)。张楠在2013年曾对罗夏墨迹测验测量中的成人依恋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张楠, 2013);李挺业对广东的成年人进行了罗夏测验综合系统常模的建立,结果显示出罗夏测验在广东成年人常模具有较优的内容和校标效度(李挺业, 2016),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一些弊端,如国内学者孔德生等的研究表明,目前的罗夏测验中,“装好”和“诈病”反应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并建立专门的量表(孔德生, 李志楠, & 李祎琼, 2015)。

(二)主题统觉测验

心理学家在主题统觉测验(TAT)问世后,又创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TAT。如贝拉克曾制定适用于儿童(CAT)、青少年(AAC)、老人(SAT)等多种统觉测验。目前对于该测验的研究多朝向临床方向,如国外学者MB Stein在2015年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研究中,对主题统觉测验的g评分的外在效度进行了研究,L Thom等人在2016年的研究中应用TAT研究儿童投射测试中的对象关系(Thom, 2016),我国学者徐露在2014年曾经验证主题统觉测验与大五人格问卷之间的相关性,证明有很多部分的结果都是存在显著相关的(徐露, 2014),而黄建龙在2013年曾使用主题统觉试验分析网络成瘾者的潜在人格特征,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黄建龙 et al., 2013)。

(三)绘画测验

关于绘画测验的研究,一直都被应用在人格测验当中,早在1949年,Machover就通过分析图画中的绘画特征的方法去评估人格等(Machover, 1949)。随着绘画投射测验在临床领域应用的愈加成熟,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全面而综合的介绍绘画投射测验的实践方法,如Marvin曾以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四种最常用到的绘画投射测验以及他们的解释方法,并解释各投射绘画的方法流程、相关特征和其意义(Leibowitz, 1999)。由此可见,依靠绘画的特征去分析来访者的人格及情绪,是一个主流的趋势。但是由于这样存在一些主观化的缺陷,因此目前学者逐渐尝试以更加客观的方法去定量的分析和解释投射绘画。例如Ayako等人研究了202名慢性精神分裂病人的树木画特点,关注了树木画各主要组成部分尺寸的比值,为绘画投射测验提供更加精确的量化数据(Ayako Kaneda et al., 2010)。再如我国学者高亚,用房树人测验的方式研究了医学专业的学生有成就者因素(高亚, 周鹏, & 乔昆, 2017),刘舒怡在2017年用绘画测验评估听障初中生愤怒情绪,结果表明绘画测验中的绘画特征能有效地预测听障初中生的愤怒情绪特征,成为问卷测量的有效补充(刘舒怡, 2017)。

(四)其他投射测验

除此以上所提三大投射测验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投射测验,在近些年也有着一定的发展,如未完成语句测验、语词联想测验、文字联想测验、意象对话、内田测验等。

比如笔迹分析的研究在国内外都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如德法等国的许多公司还采用笔迹分析选拔人才。心理学界对笔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心理学,如童辉杰的研究表明,精神病人的书写与常人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童辉杰, 2001);朱建军教授发明了意象对话技术,让来访者通过咨询师的引导产生或来访者自发产生的具有象征性的心理图像,将内心深层的情感投射出来(朱建军, 2009)。

总之,投射测验的研究趋势还是很明确的,主要朝向临床与应用的方向,但研究中也指出了一些弊端,如宋伟曾提过,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朝向更加具体的象征意义与来访者展开个性化沟通以及综合性评定,并且把此当作一个沟通媒介和关系建立技术(宋伟, 2017)。

三、投射测验在最近20年中的研究趋势

本文对投射测验近20年(即1999-2018年)的研究在爱斯维尔网站(外文文献)和知网(中文文献)中进行了筛选,借以发现投射测验在近20年终的研究趋势。

(一)投射测验在国外研究中最近20年的研究趋势

首先对于外文文献进行搜索关键词“Projective test”,发现共有40170篇文献,各年研究篇数总结如下: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投射测验的研究中,国外文献的研究很完善,而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2018年的篇数有所减少是由于2018年的论文还没有发表完成。

接下来,进行对罗夏墨迹测验的检索,即“Rorschach test”,在趋势中可以发现,对罗夏墨迹进行研究的文章数目比较不固定,其中2010年的研究文章数目最多,为85篇。

在对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的搜索中发现,研究主题统觉测验的文章数在2010年达到最大,为32篇,这与研究罗夏墨迹测验中,文章数目最多的一年相一致,都为2010年。

对绘画测验(The painting test)的搜索结果如图2。

在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绘画测验的研究,是逐渐增多的。表面近些年绘画测验在国外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

(二)投射测验在国内研究中最近20年的研究趋势

接下来进行中文文章的搜索,即在知网上输入关键词,最终发现,输入“投射测验”时,共有183篇文章,而搜寻“罗夏墨迹”时共有87篇文章,“主题统觉”共39篇文章,“绘画测验”有114篇文章。具体情况见图3。

由图3可知,在投射测验中,研究绘画测验的人数最多,达到114篇,而主题统觉测验的文章数目为39篇,证明研究人数比较少。

(三)投射测验在国内外最近20年的研究中的差异性比较

为检验国内外投射测验文章数目的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差异性程度,特对国内外的投射测验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二者的相关性,见表1。

表1 投射测验在国内外最近20年的研究中的差异性比较

注:*p<0.05,**p<0.01,***p<0.0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国内外的投射测验的对比中,除罗夏墨迹测验外,其他测验的国内外的研究数目都呈显著正相关,而所有测验的国内外对比研究都有显著的差异性。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国外对于投射测验的研究还是比较广泛的,而在国内,我国学界对投射测验的关注度有所下滑,这可能是由于对投射测验批判的人数增多,因此研究的文章数目有所减少。但目前随着大的趋势的逐渐趋于扩大化,研究不断的趋向于科学化,因此相信对于投射测验的研究人数终究会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

四、总结

由于投射测验是对人的潜意识的探索,而人格又是稳定不变的且有社会赞许性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以作为对一些人们意识不到的事情的解析,因此投射测验是很好的工具,但是它施测过程的复杂性、测试结果的间接性和推论性使得它并没有像问卷测验那样广泛的应用。正因如此,目前投射测验的评分系统正逐渐向“客观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孟凡,2018)。

从某种角度看,投射测验也类似于释梦与家庭系统排列,都是一些总结性、规律性的呈现,但是往往这又是心理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这些神秘的真正能够揭示人的内在特征的背后,是蕴含着巨大的科学背景的,所以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投射测验一定更加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发挥自己巨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测验绘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你知道吗?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