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环境影响下江南古镇的空间结构解析

2019-02-13侯永禄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江南水乡西塘水系

侯永禄,马 英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崇水”,临水而居,择水而憩,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一直是古人的追求。江南古镇是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兼具人文性和历史性,如今备受推崇,甚至演变为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仍能看到许多古镇文化元素,这些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当代“乡愁”的理解,也是对当下城市同质性问题的对抗。

1 江南地区水环境的特点

古时“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近代专指江苏省沿江下游地区、浙江省的杭州湾沿岸地区、皖南以及赣东北地区,包括12个主要城市及62个县市。江南地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河网密布,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江南先民所营造的聚落环境及建筑,能充分利用江南的江、河、湖、溪水系来布局村落和房屋,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后经过逐代整治扩建,最终形成江南水乡氤氲缭绕,柔软多情的风貌。当然,江南水环境的反映的并非单纯营建,也是对当地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映射。

1.1 高密度河网水系

江南地区的富足源自密集的河网水系,在此区域分布着132个大大小小的淡水湖泊,占我国湖泊总数的63%,如苏南太湖、杭州西湖等。天然淡水湖为渔业创造了条件,为商业货运提供了先决优势。大小湖泊之间由长江水系的各个支流勾连,如钱塘江、新安江等。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和商业物流的需求,江南先民在京杭大运河下游又开凿大量分支运河,最终形成“五里、七里一纵浦,七里、十里一横塘”的水网体系[1]。

在此基础上,河道的修缮也逐渐完善了水系系统,使水乡脉络结构能够完整体现。河道使得古镇的形态及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在新中国成立前,乌镇市河是一条宽度不超过20 m的河道,河道两侧为乌、青两镇,但两镇空间结构实际上已融为一体。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兴建水运,拓宽市河至近百米,乌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镇。古镇景观形态也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

1.2 陆地空间发展受限

也正因如此发达的水系结构,方才阻止了江南地区村镇陆地空间的发展。村镇大多依托河岸进行布置,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由此出现了与北方严整的规制有所差异的地理风貌。以西塘古镇为例,许多住宅依托河流走势而建,以合院式布局,尺度小巧,这些建筑手法与原有水体结构一同组成了完整的水乡环境,与北方的营建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2 江南古镇城市结构脉络

水乡的空间形态往往顺应河道布置,以水为骨,因水成街。水陆两套交通系统并行的模式,也导致在大系统下存在着许多二级交通结构,如巷道、暗巷等。多样化的交通空间最终又与院落组合形成了江南水乡独特形态。水系空间结构主要模式如下。

2.1 点群式发展模式

结合西塘明代水系图(图1)可以直观看出:旧时西塘古镇作为典型江南水乡代表,其原生状态复杂多样,所呈现的空间往往依托原有水系条件自发形成。此时的水系虽有较为丰富的水系基础,但未形成主次脉络,是一种片段化、区域化的聚集状态。此时的水系多为自然分布,缺少自组织秩序。

江南古镇背靠水系,陆地空间极大释放,因此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当说,现在西塘古镇的结构,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原有水环境错综复杂的构成关系。实际上,西塘的商业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但是基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一直到明代才成为镇域规模。人们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水、理水工程,逐渐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系结构,水运交通与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西塘水乡此阶段多呈碎片化,群体化的状态,水体之间的联系较为自由。

2.2 环状线性发展模式

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水乡结构开始呈现一定的逻辑性。其典型特点是:水系开始分级,陆地片区化较为明显地呈现出来,各个区域的联系更为紧密。但从整体上看,其与外界水系联系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互动关系,因此是一种发展着的空间状态。

以西塘古镇为例,据光绪年间的《嘉善县志》载,“正统十二年,徙陶庄税课于此后废民居稠密向成市,水乡贸易者萃焉”。西塘“源发于天目,其尾归于黄埔”,现有西塘水系空间约90%形成于明清时期,其中杨秀泾、北塘、中塘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貌。其余大多数水系则是渐进开发形成的,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将原有规模性水系连接形成组团,对原有价值较小河道进行简化处理,对主水系交汇处进行拓宽、开挖形成大规模水体等。这些做法的优点是水系更加完整,陆地区域规模变大(图2)。水系的整合为空间形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时的水系空间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秩序性,相对于之前的点群式是一种极大的突破。

2.3 带状线性发展模式

水运是古代重要的运输方式,它直接影响着古代贸易进行,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空间状态。基于古代水运系统的发展,人们逐渐在沿河两侧进行建设,建筑群沿河流周边布置或临水而建,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系资源,河道因此成为交通与贸易的咽喉。

基于上述发展条件,古镇的整体空间格局也逐渐沿着水系展开,有了相当的长度和一定的宽度,聚落“线”型的概念开始形成,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带状(图3),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带状形态经常具有不规则的边界,常有宽窄变化,但整体上或者宏观上呈带状。这种聚落形态很好地符合了交通功能的要求,建筑群体也在这种空间中得以延伸和丰富,江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流过,直接用来洗涤、饮用,非常方便。这种聚落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点,也成为江南古镇最为典型的发展方式[2]。

3 结构单元组成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上述3种模式构成了江南水乡的主要轮廓,共同组成了江南古镇的脉络。如果进一步分析,多样化的结构单元则是江南水乡的次级尺度的组成要素,他们通过彼此类似又绝不相同的拓扑变换,形成古镇的具体形象,又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填充水乡的宏观结构。本文依据彼此差异化的形态特点,将结构单元组成分为邻水街道区域、边界、节点3部分。

3.1 邻水街道区域

邻水街道是水乡呈现给人们的第一层次空间,是人们体验、交流的直接载体。邻水街道主要以开敞的“虚空间”形式而存在,多以线性模式展开。作为滨水区核心要素,邻水街道主要特点为开合多样、多片段、规模尺度多样,沿街建筑变化较小。现状的街道空间大多以商业为主导功能,街道两侧建筑空间趋于淡化,邻水一侧较多地呈现开放性、公共性的特点。基于街道两侧迥然不同的特点,邻水街道空间变得极为丰富,成为一种多功能、复合型的空间场所。

邻水街道主要由一侧或两侧的商店或住宅围合成宽为1.5~6.0 m的街道,这些街道不但是交通空间,还是旁侧建筑的延伸。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露天式、廊棚式、骑楼式、披檐式4种(图4)。廊棚式一般在沿河的建筑前加建廊棚(宽度在1.5~4.0 m),廊下成街,不但遮风挡雨,而且成为建筑延伸空间,是休憩、商务、家居的多功能复合型空间。如果说廊棚式为加法,骑楼式则刚好为减法,它通过底层向内凹入1.2~3.0 m形成楼下街。披檐式则是在旁侧建筑的二层窗台之下,加建遮雨的坡檐,与廊棚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此形式无落地的支撑柱,通常挑檐或者加斜撑,檐下空间是内外的过渡(图5)。

3.2 边界

边界从宏观角度来看,主要以“线”的元素而存在,具有明显的识别性和标志性。它是人们与水互动的直接接触线,是两个活动界面的交接,因此它同时受到两个区域的相互作用。当某一区域发生变化时,因为受“力”不均,边界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边界是不稳定的。人们众多的行为活动构成的空间是边界形成的基础,边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些需求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边界“线”的变动。

以西塘杨秀泾港为例(图6),需要流畅的河道空间来保证通行的顺畅。杨秀泾港交通功能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修缮、拓宽,延续水道的交通功能,同时,建筑组团之间的交流也在进行:两侧居民需要停泊船只,或依靠河水进行各类生产活动。两侧居住群体的共同作用下,边界在整体线性基础上出现了局部的内退、外延或其他形式的变形,水体的复合性功能得到了实现。依据在西塘古镇的调研资料可知,边界变动尺度多在0.6~3 m之间,边界变动空间的功能主要为船舶停靠、固定,人流上岸等。具体来说,水体边界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水埠(图7)、广场、台阶、沿河边布置的“美人靠”等[3]。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枕河而居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江南古镇最富特色的空间之一。

3.3 节点

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对节点进行了描述:节点是观察者由此进入城市的战略地点,有时是道路的交叉处,或者是一些特征的集合处。节点是连接边界和区域的构成的主要元素。作为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关系转换的关键环节,是特定区域的核心内容。

节点往往规模不一、类型不一,与周边的区域有着较强的联系,是水乡的结构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戏台就是一种典型节点,鲁迅先生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社戏》一文,对戏台有详细的描述。戏台(图8)在江南水乡往往拥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就其位置来看,一般位于村落中心,并作为局部空间的核心加以突出。另外,在水域较为宽敞空间或者水巷交汇处也往往成为观赏节点(图9),这种做法使交通空间与观赏区域融合为一体,气氛较为活跃。另外,桥、牌坊等元素也常被作为节点加以塑造,就水系空间本身而言,其单一性需要用不同元素来打破,实现彼此的协调[4]。

4 结束语

对于江南水乡特征以及设计方法,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如阮仪三对周庄、乌镇、南浔等古镇的保护规划。当今时代语境下,更好地继承并延续水乡空间模式,是江南古镇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江南水乡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其特点,使人们在分析江南古镇时有更多的依据和价值判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意向或者某种元素的情怀上。

猜你喜欢

江南水乡西塘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西塘naera良壤酒店
梦里的水乡
烟雨西塘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