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列子御风而未尝无法度
——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李白诗

2019-02-13上海杨明

名作欣赏 2019年34期
关键词:夜泊衬托评点

上海 杨明

方东树(1772—1851)是桐城派作家,姚鼐高徒。他所著《昭昧詹言》是一部诗歌评点著作,原本是批在王士禛《古诗选》、姚鼐《今体诗钞》上的评点之语,后来汇编、增益,成为一部颇具规模、涵盖较广的诗歌评论著作。所评作品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七言律诗,上起汉魏,下至宋元。其中所评李白五古,为《古风》共二十一首,七古也是二十一首。评《古风》仅以寥寥数语概括各篇主旨而已,评七古才是其用力所在,值得仔细体会。

方东树崇尚理学,他的《汉学商兑》颇为有名,是一部竭力宣扬程朱理学的著作。他也十分关心社会、政治和教化,强调经世致用、建功立业。这些在他评论诗人诗作时有所反映。但是,他的评论,主要还是从诗歌艺术、技巧方面着眼的。评论李白时同样如此。

方东树曾说:“古人作诗,各有其本领。心志所结,动辄及之不自觉,所谓雅言也。如阮公之痛心府朝,忧生虑患;杜公之系心军国,哀时悯人;韩公修业明道,语关世教,言言有物。太白胸中蓄理至多,逐事而发,无不有兴观群怨之恉。是皆于《三百篇》、骚人未远也。”这里所谓“本领”,不是今日一般所指的能力、本事的意思,而是指作者的思想、见识、为人、性情以至癖性爱好等,这是为诗文之根本,故曰“本领”。方东树认为,“本领”高卓,作诗才能出色。他说李白“胸中蓄理至多”云云,就是认为李白的“本领”是高的。这是对李白诗歌思想内容的肯定。他还说:“余尝论庄子、太白皆愤激,痛哭流涕,嬉笑怒骂,但人皆被他瞒过,以为放达,非也。”对于李白的内心世界,他有深切的体会。当然,对于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他也有过批评:“亦觉(太白)真实处微不及阮、陶、杜、韩。苏子由论太白:一生所得,如浮花浪蕊,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今观其诗,似有然者。”意思是说李白诗不免稍有虚夸之处。但是,不论如何,我们通观《昭昧詹言》,便知道方东树之评李白诗,在思想内容方面谈论得很少;他的注意力,基本上全在李白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很明白:“如荀子义理本领岂不足,而文乃不如李斯。故知诗文虽贵本领义理,而其工妙,又别有能事在。”“诗文别有能事在,不关义理也。”诗文写作别有能事,也就是说离不开艺术技巧,而艺术技巧是独立于“本领义理”之外的。这样的见解可谓通达。《昭昧詹言》这部书的撰写宗旨,本来就在讨论技巧。虽然从理学家的立场看,这不过是“小言詹詹”,但方东树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家,很懂得技巧的重要。因此,方东树在评点李白诗时把注意力放在艺术性方面,对其思想内容只是大略言之,是可以理解的。

(《梁甫吟》)

此首抒发“何时见阳春”的急切心情,可能作于天宝中期朝政动荡之时。诗人期盼能如吕尚、郦食其那样,乘机而起,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虽因君王为谗邪所蔽,求进无门,且担心受到迫害,但终究希望有风云感会之日。方东树为之划分段落,说开头二句“冒起”;然后“朝歌”八句为一段,述吕尚事;“高阳”八句为一段,述郦食其事。这是诗的前半部分,条理清楚,区勒不难。然后从“我欲”句起,直至“吴楚弄兵”二句,共十九句,方东树说是“一大段”;最后“《梁甫吟》,声正悲”以下为一段,“自慰作收”。对于那十九句的一大段,方东树又分作两段,他说:

“我欲”句入己。以下奇横,用《骚》意。“帝旁”句,指群邪也。“三时”二句,言喜怒莫测。“阊阖”句归宿,如屈子意,承上一束。“以额”句奇气横肆,承上一束。

方东树以“我欲攀龙见明主”至“以额扣关阍者怒”七句为一段,“阊阖”“以额”二句将此段做一收束,而“阊阖”句是全诗的“归宿”,即全诗的用意、主脑所在。方氏对这一段的解释,与萧士赟等人虽不无小异,但大体相同,都是说因谗邪壅蔽而不得进。至于这一大段中的第二段(“白日不照吾精诚”至“亚夫咍尔为徒劳”十二句),方东树的解释与他人分歧较大。他说:

“手接”句续。“力排”二句,解上“手接”二句。“吴楚”二句,解上“智者”二句。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方东树评曰:“起句叙,二句写。三、四顺平。‘我宿’句接续叙。‘听之’句衬。‘朝来’句又提,佳在下半笔力截剪。收二句倒绕,加倍法,六一有之。”他说此诗开头一句“昨夜谁为吴会吟”是叙述夜来闻吟之事,次句“风生万壑振空林”对所听到的吟声进行描写。三、四“龙惊”“猿啸”两句顺着“风生”句平写。“我宿黄山碧溪月”,方氏说“接续叙”,意谓“风生”以下三句描写“吴吟”,隔断了夜来闻吟的叙述,现在接续着叙述下去。这也表明方东树注意诗意的脉络,注意意脉的断续。“听之却罢松间琴”,方氏指出乃是为了衬托殷十四夜吟之动人。这样理解很有意思。表面看此句仍是叙,叙述自己为吟声所吸引而停止弹琴,但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融衬托于动态的叙事线索之中,便自然生动,以致读者几乎意识不到衬托手法的运用。古民歌《陌上桑》以旁观者的表现衬托罗敷之美,虽然也有意趣,论者往往引为佳例,但那是在叙事主线(罗敷采桑)之外的穿插,一看便知作者的目的。李白这里却不使人觉。方氏指出是“衬”,有利于读者体会。“‘朝来’句又提”,是说上头一段已经把夜泊黄山闻吟的事说完,这里另外提起事由,另说次日早晨的事。“收二句倒绕”,本已另说别的,却又倒着绕回去,再说殷十四的吴吟(“江海声”),故曰“倒绕”。方东树很重视这种写法,认为可以“加倍”,大大增强效果,故特地拈出。从方东树的这些评点,看到他注意意脉的进展以及进展过程里的中断、接续、叙和写的安排等,注意如何开头结尾,又注意衬托等手法的运用。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酣驰晖,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梁园吟》)

方东树的评说文字较多,为方便起见,这里分成几点说明:

一、关于题目。上文说过方氏注重题目,本篇“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方东树说是“入题情,正点,一篇提局”,意谓此之前四句叙事,尚未进入题目,到这两句方叙入题意,正面点明题面,一篇布局由此而提起。

二、注重文意的转换。方氏说:“‘却忆’句转放开展,用笔顿折浑转。”“却忆”一句,从点题转换到怀古,从当下的入题、点题转向更开阔处拓展,因此说是“转放”,是“开展”。“顿折”,即停顿转折之意,犹如写字作书之用笔,顿而折之。虽然用笔转折了,但“蓬池阮公咏”算得是本地风光(蓬池与平台、梁园相去不远),诗人联想到它是十分自然的事,一点也不生硬,浑然不使人觉,因此说是“浑转”。方氏又说:“‘空余’句顿挫。‘沉吟’句转正意。”“空余汴水东流海”一句将上文述梁王、枚马一节束住、停住,下面另起,因此是“顿挫”。“顿挫”意近“顿折”。紧接着“沉吟此事泪满衣”转而说自己旅游中的忧思;忆阮公、述信陵、梁王、枚马都是宾,是侧陪,自我抒发才是主,是正面,因此说是“转正意”。吴闿生不同意“沉吟”句“转正意”的说法,云:“‘沉吟’句承上,非转正也。”承上固然不错,但是如上所说,已经转向正面,可谓承上而转,方氏所言并不错。

以上四点,从题目、转折、段落、虚实等方面来谈,此外他还评道:“‘平头’二句,酣恣肆放。”“‘昔人’数句,咏叹以足之,情文相生,情景相融,所谓兴会才情,忽然涌出花来者也。”诗中应有特别精彩的叙述、描写,使读者精神一振,也是方东树所强调的。他常说诗应“起棱”,有“汁浆”(见下文),这里所谓“涌出花来”云云,也就相当于“起棱”“汁浆”吧。

(《襄阳歌》)

方东树认为此诗以歌咏晋人山简为题,以咏山简“兴起”,但诗人又不是为咏古而咏古,是借山简“自兴”,以发泄自己心中的块垒。方东树说:“此与上所谓笔墨化为烟云,世俗作死诗者千年不悟。只借作指点,供吾驱驾发泄之料耳。”“上所谓”云云,指上一首评《梁园吟》时所说的借阮公、信陵、梁王做指点而自我发泄,“实者全虚。凭空御气”云云。方氏认为此首叙写山简也是同样的笔法。当然,《襄阳歌》与《梁园吟》还是同中有异的。《梁园吟》写到古人,并无以之自比的意思;《襄阳歌》却是借以“自兴”,古人和自己,叠加在一起,合二为一了。

以上对方东树评点《梁甫吟》《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梁园吟》《襄阳歌》的话做了一些讲解。现在试图大致归纳一下。

一、方氏的评点,非常注意“意脉”“气脉”即诗意、文气的进展。其间转折、另提、断续以及“写”和“叙”的交错,他都一一指说明白。对于某些手法,例如衬托(如《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以“听之却罢松间琴”衬托殷十四吟声之美妙)、“倒绕”(如《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的收尾)也都指出说明。对于恰当的剪裁手法,他也十分欣赏,认为那是笔力精悍的表现。衬托、呼应、剪裁,都是作者们常用的手法,并不足奇,方东树称赏的是将这些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能很好地为意脉进展服务,使意脉的进展更加巧妙多姿。方东树特别欣赏意脉的隐而不露,即评《襄阳歌》时所说的“藏脉”“草蛇灰线”。总之,方东树最关心的就是文脉的进展,要求多变多姿态;他最不满意的是平铺直叙、呆板笨拙的写法。

二、意脉的进展,外现为段落层次。(一)在诗意自成一个层次而另提时,方东树常用“束”“束上顿住”“顿挫”“顿折”等语标明之。他对于诗中多“顿”是表示欣赏的。多顿则多转折、多层次,诗的意思、气势便既丰富多变又耐人寻索。(二)方东树说《梁甫吟》“段落迷离莫辨”,那不是含贬义而是褒辞。他评《梁园吟》时说“诗最忌段落太分明”,可以为证。这样的观点,体现了追求自然浑沦、尽量不露人为加工痕迹的审美情趣。(三)评《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时说到“两半章法”,并说《江上吟》也是这样的章法,“前层正叙,叙毕乃再推论”。这样的作诗法,往往使诗意有大幅度的拓展,所谓大开大合,气势、情调也增加变化,更丰富多样而仍统一,因此方东树给予很高评价。

四、方东树对李白诗在想象、形象描绘方面的奇特,气势的飒爽,抒情的淋漓尽致,都是有所领会的。而其重点,则在于李白诗的“文法高妙”,在于其意脉、章法的纵横多变。这也是方氏评论其他诗人时最着重的方面。想象的奇特超逸、气势的豪迈奔放,那是难以效法的,而“文法”即种种艺术技巧的运用,方东树认为是可以也应该加以揣摩的,因此他将评说的重点放在了这一方面。

①“评点”原包括评与点二者,但今人似已习惯将“评”称作“评点”,本文亦如此。

②方东树著,汪绍楹校点:《昭昧詹言》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第130 页。以下引此书只出书名、卷数、页数。

④《昭昧詹言》卷一,第5 页。所引苏辙语见苏氏《诗病五事》,《四部丛刊》初编本《栾城集》第二十册《栾城三集》卷八,第5 页。

猜你喜欢

夜泊衬托评点
早春
《枫桥夜泊》里的“霜”
学会衬托
场面描写“六衬托”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f Fengqiaoyebo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