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公共政策活动的模式研究

2019-02-12杨书卷

学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科技社团

杨书卷

[摘 要]新时代科技产业创新变革的要求形成了公共政策新议题,科技社团是公共政策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需要以独特的视角,以更有效率的组织研究模式,应对全球科技治理体系重构的挑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国际科技议题能力建设、科技产业融合政策、科技与金融政策、科技与社会伦理政策、科技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等方面提供符合国际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实践研究,全面提升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为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科技社团 公共政策影响力 参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19)12-0016-05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社团作为具备专业性基础的民间科技公共服务组织,凝聚力和组织力与国际化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进入空前加快、高质量提速的新阶段,在积极参与国内外科技秩序的规则和法律制定决策咨询中,日益凸显其独特的公共政策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科技社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已成为新时代科技社团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公共政策新议题对科技社团提出新挑战

目前,全球科技创新已经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科研转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科技系统与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系统相互塑造与相互影响更为密集,促成了公共政策的相关新议题。

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新格局。国际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战场,现时国际格局总体上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处于结构性弱势,要提升中国在全球科技共同体内的认同度,需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秩序的规则和法律制定,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展现对人类社会重大科技问题的中国观点。

二是科技产业融合政策。随着我国工业制造和信息化领域实力的增强,新形势下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的制度建设和实施方式需设定有效方案取得实质突破,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科技与金融政策。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在内的技术进步为金融行业带来了诸多新内容丰富的研究课题,对公共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是科技与社会伦理政策。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前沿科技迅猛发展,基因编辑婴儿、器官移植等重大科技伦理事件不断突破着人类的价值尺度与伦理底线,加强科技社会伦理制度化建设、推动科技社会伦理规范全球治理,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需求。

五是科技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完善的科技公共产品供給体系可有效促进科技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如防控科技风险、科学诚信体系建设、科学自律准则、科技评价体系、国际间科学家的多边合作等,迫切需要跟随科技进步不断完善发展。同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研发投入已经稳居全球第二,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实现从资金供给到制度设计、再到理念创新的角色转变。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局势,公共政策的新议题不仅是科技发展问题和科学家个人的责任,更需要突破学科界限、国家界限,需要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各国政府、媒体和公众共同参与治理。科技社团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灵活的民间组织国际交流机制,在分析科技领域的共性问题,探讨全球公共议题的应对和管理机制,开展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上,具备了天然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不断创新组织模式与工作方式,迎接时代赋予的挑战。

二、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发展阶段

我国科技创新法律与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架经历了从重点关注“科技自身发展”到“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再到“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三个阶段[1]。与此对应,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政策活动也以“层递叠加”的方式,从原来的单纯服务学科发展,扩展到服务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等新领域,形成了“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充分发挥了科技社团的人才优势、地位优势、学科优势、行业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

(一)关注“科技自身发展”

科技社团是科学家的群体组织,促进科技自身发展是其天然职责所在。早在1962年,沈其益等66位专家教授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大会上,联名提出《关于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建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到2017年,117个全国学会先后开展250次学科发展研究,数百位院士参与其中,强调战略前瞻、对接社会需求,取得权威共识[3]。全国学会通过各类学术会议,讨论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远景规划,并对国家生产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科学技术上的意见与建议。

(二)服务“科技促进经济发展”

服务经济发展是科技社团在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高层次跃进。1982年6月,中国农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林学会同河北、山东、河南、江西、安徽五省及北京、天津两市联合在济南召开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围绕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和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发展,向中央和五省二市党政领导提出相关建议,被国家科委、国家经委采纳后列入国家计划项目,并在黄淮海地区建立了若干实验基地。《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系列已形成品牌,其基础调查数据为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活力的公共政策制定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三)进入“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

目前,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政策活动已进入“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阶段,由技术性咨询向多层次、跨学科的宏观决策和战略规划转变,取得了良好成效。

1服务党和国家提供宏观决策。2017年,全国学会提交决策咨询报告221篇,获得上级领导批示68篇,其中《雄安新区规划制订中若干问题及建议》《关于PPP模式中民营经济比重下滑的问题及对策》等4篇建议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

2面向部门和区域提供规划建议。2017年,全国学会提交的《林业专家建议》《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滨州市纺织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在部门、区域中引发关注。

3面向学科行业提出发展规划。2016—2017年,全国学会发布智库品牌报告163个,主要分布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绿色交通、生态环境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现状、任务及发展远景规划。

4反映科技工作者需求。2013—2017年,全国学会共反映科技工作者建议1473条,其中240条获得上级领导批示;全国学会共建立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27个,其中国家级站点17个,为建立科技工作者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5提供立法咨询意见。2017年,全国学会组织专家参与多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咨询40次,组织开展政策解读活动77次,发布政策解读文章60篇[3]。

科技社团集合科学家的群体智慧,活跃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全球科技治理体系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可行方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撑,对我国公共政策进程的推进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科技社团影响公共政策的组织模式

中国科协高度重视科技社团在影响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制度组织模式,初步建成柔性科技智库网络,形成一系列有效的组织模式,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格局初步形成,服务公共政策制订的咨询能力明显增强。

(一)形成系列研究报告

1978年,中国科协创办了《科技工作者建议》,随后创办《科技界情况》,作为中国科协报送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要内部参考资料。有关学会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工作者调查研究,提交了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有特色的调研报告,推出了《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等一批公开出版物,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打造科技智库品牌

每年中国科协年会期间召开的党政领导院士专家座谈会都会邀请地方党政领导与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进行座谈交流,探索吸引科技智慧力量,谋划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发展插上强健的科技翅膀,做到“设计有谋划、调研有深度、行动有落实”,一直口碑颇佳,受地方政府好评。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决策咨询高端沙龙”活动挑选当前最关键、最热点科技话题,邀请一线科学家展开深入的讨论,形成决策咨询报告,此外,中国创新50人论坛、中国科技政策论坛、全国学会高端学术沙龙等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对决策咨询成果向政策工具转化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

(三)搭建有效交流平台

科协联系学会组织专家积极参与立法咨询工作,提出的建议专业水平高、针对性强,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自2012年全国学会决策咨询资助计划启动以来,中国科协先后实施了“学会会议学术成果提炼”“2049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展望”等项目,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决策咨询质量和水平。

(四)形成专业组织形式

成立中国科技战略委员会,初步形成快速响应社会关注科技话题的反应机制,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服务公众生产生活科学决策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与全球高水平科技智库的良性互动和伙伴关系。

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为中心,全面推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军民融合、智能制造等学会联合体的研究基地建设和江苏、重庆等地创新智库建设,建立有稳定研究队伍的专业智库。

中國科协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体系优势,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为引领,提升科技社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2016年,在国内智库评价机构通过社交大数据方式进行的智库评价中,中国科协智库综合排名第一;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权威报告《全球智库报告2016》中,中国科协智库排名第58位[4]。

四、科技社团对公共政策影响力的研究模式升级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有效的科技组织与公共政策是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全方位提升科技社团对公共政策影响力已进入战略研究模式升级阶段。

(一)国际科技话语权是中国科技立足国际的根本

国际知名科技社团体现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在服务对象和研究领域中都具有高度的国际化倾向。我国科技社团只有实现国际化战略,站在科学前沿来预测和发现问题,真正参与和融入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中去,才能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公共政策咨询体系。

在现阶段,要通过支持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与国外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有选择地与国外科技社团合作搭建以讨论交流共同关切的特定问题的交流机制,或在相关法规政策的允许下,在海外成立分支研究机构等,从各个维度拓展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二)利用大数据增强科技社团公共政策研究能力

通过部署大数据解决方案及关键实施大数据解决方案,对纷繁复杂的公共问题展开分析,提出应对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作出科学预测,已成为国际公共决策的有效做法。在科技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的当下,掌握数据资源是提升竞争力、增强话语权的首要条件,大数据科学的进步可为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政策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社团对公共政策的研究有必要打破原有以思想表达为主的经验性研究范式,迈向建立以客观事实为核心驱动力的大数据形态。科技社团要率先打造自己的数据资源库和管理平台,为公共政策研究奠定数据资源基础。通过深度挖掘数据资源,更好地把握科技热点和社会动态,更科学地展开科技领域的战略预测研究[5]。

(三)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参与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科技“特色”定位

科技社团是代表和组织全国科技工作者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非营利社会组织,在国家级科技智库中具有鲜明的“代表科学家发出声音”的特色。一方面,科技社团注重从“人”的角度来关注科技问题,并聚集大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为科技问题的解决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和专业人士的建议;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组织独立性、民间性、灵活性的特点,建立沟通渠道更容易得到其他国家政府、公众的信任,有利于消解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科技社团可以创新各类专家深度融合的研究模式,根据具体任务选择科技专家、软科学专家、战略管理专家、情报专家等组成研究组,确定合理的研究模式,合理确定技术路线,科学分解任务,发挥各类专家各自所长,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度交叉融合。同时,科技社团可牵头发起国际联盟,与国外科技社团、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加强交流,建立合作关系,在国际科技共同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发挥影响力,发出中国声音[6]。

参考文献

[1]万劲波.完善新时代科技创新法律和政策体系[N].学习时报,2018-07-04.

[2]王春法.关于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4(01):38-43.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会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4]体系建设[EB/OL].(2018-09-26).http://www.cast.org.cn/art/2018/9/26/art_37_23714.html.中国科协官网.http://www.cast.org.cn/col/col6/index.html.

[5]陈潭.从大数据到大智库:大数据时代的智库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7(12):42-45.

[6]王雪,褚鑫,宋瑶瑶,等.中国科技智库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导报,2018,36(16):53-61.

猜你喜欢

科技社团
科技社团精准化服务调查问卷分析
科技社团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研究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科技社团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强化科技社团党建工作 助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
科技社团奖励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
论科技社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选择
科技社团应为优化学术环境做出新贡献
科技社团智库建设的深度思考
泰州市提高科技社团能力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