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科技社团发展:趋势、经验及启示

2019-02-12唐德龙

学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科技社团

唐德龙

[摘 要]英国科技社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科学组织发展的趋势,其经验体现在使命、制度、角色、机制、功能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科技社团而言,需要进一步推动政社分开,坚持法人自治,加强能力建设,构建跨界协同机制,促进科技智库建设等。

[关键词]科技社团 英国经验 社团改革

[中图分类号]G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19)12-0005-11

在英国,科学组织包括大学、学术团体、私人工业实验室、合作制研究组织及政府的实验室等。本文关注的科学组织是通常所说的科技社团,也即由科技工作者自愿发起和组成,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从事科学研究、开展科技交流、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影响科技政策、推动科技教育、实现科学传播与普及为宗旨的社会团体,主要组织形式包括学会、协会、研究会等。这些科技社团是“单个的科学家经由专业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院、研究小组、通信以及新兴的互联网结合成一个社会群体。科研经费来自政府研究资助、企业的研究和开发部门、大学以及私人捐助”[1]。英国科技社团肇始于科学家之间非正式沟通的“无形学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分析和总结英国科技社团的发展趋势,总结英国科技社团的治理经验,对我国科技社团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英国科技社团发展趋势

“英国皇家学会的故事就是现代科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Royal Society is the story of modern science)[1]。1660年,皇家学会建立,开启科学的历程,推动科学活动的体制化,明确科学活动的社会价值与功能,确立实验、精确研究等科学规范,形成由科学活动者(科学家、科学爱好者等)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实现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分工,开辟了科技社团出版学术期刊的先河。时至今日,脱欧进程中的英国发展存在一定变数,“数年来,英国实质投资的科学预算总额逐渐停滞,甚至成为G7会员国中最后一名”,但“……英国研究界的名声卓越,因此有绝对的影响力左右欧洲议程”[2]。其中,科技社团在推动英国科学普及、研究与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具有如下趋势。

(一)社团与政府关系的伙伴化与契约化

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推行公共管理的“宁静革命”;1997年上台的布莱尔工党政府倡导“第三道路”,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010年卡梅伦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大社会”口号,强调志愿服务行动和社区赋权。公共管理改革的变迁,逐渐从政府走向市场进而回归社会,在此过程中,各类志愿组织与政府逐渐形成伙伴关系,并以契约为基础开展合作。

以布莱尔政府发布《政府与志愿及社区部门关系协定》(COMPACT)为标志,志愿部门成为英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治理主体,能够自下而上地参与推进和改善地方治理,当然,伙伴关系的达成,也包含了国家志愿组合委员会(NCVO)等伞状志愿组织的发展,综合利益相关者实际情况的科学论证,以及执政党的理念及政策支持等[3]。“伙伴关系”是一个“包含着大量不同理念和实践的、多维的连续统一体(continuum),常被用于描述在各种环境和地理空间下所结成的不同种类的关系”,“一些内含着跨越彼此隔离的边界,融合不同的世界观、利益和价值体系等含义的词语”,“不同公共部门间伙伴关系的建立变得越来越重要”,带来政策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及回应性、创新性、知识及资源的共享性、协同性、服务的一致性、高效、能力提升、增进合法性等优势[4]。

在此背景下,英国科技社团在接受慈善委员会监管的同时,推动政府向科技社团购买服务的契约化,与政府关系实现伙伴化。围绕特定的科技政策或科技服务目标,政府与科技社团建立契约关系,政府提供资金、科技社团承包课题研究或项目服务,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目标。这种契约化的服务供给,要求政府和科技社团之间保持独立性,科技社团自主决策、独立运作、承担责任,政府依据合同进行管理,对服务绩效进行独立评估。

(二)社团助推科技发展的相关议题

在现代社会,英国科技社团一直关照现实,把握科学研究前沿,吸收重要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不断延伸,在气候、人口、医疗保健、就业、食品安全和能源供应等多个领域做出贡献,关注焦点与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所在学科。

1倡导科学、吸收人才与推动学科发展。根据皇家学会2017—2022战略计划,皇家学会界定了自身的角色:拥有整个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团体;代表英国,倡导科学及其益处;承担提供公共利益的活动。皇家学会阐述了工作的关键原则:科学知识和工作方式至关重要;促进并坚持科学工作中最高的道德标准;适当开发和应用科学,对于健康、福祉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对社会和经济进步至关重要;选择院士和外国会员,并通过其资助计划支持在所有科学领域工作的杰出人士;致力于让会员和外国会员以及包括早期职业科学家在内的更广泛的科学界参与其活动;关注优秀的科学;自我管理社团的独立性;维护高标准的治理;招募和培养一支才华横溢、积极进取的专业人员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地理学科发展,不仅资助地理学科的特殊分支研究科目的发展[5],还资助英国大学成立并发展地理学科[6]。

2关照现实议题。皇家学会倡议政策沙龙,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挑起对问题的新思维,并促进个人与组织之间的联系。英国物理学会参与脱欧咨询小组,讨论在英国退出欧盟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旨在研判脱欧之后“英国科学将要发生什么”的重要议题。

3重视多元化的时代议题。英国物理学会推动建立多样性计划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包容、可持续、多样化和充满活力的物理学社区,这反映在成员和理事机构中。其重视招募、培养和保留最丰富的人才组合,该多樣性计划由多样性与包容性委员会监督。目前的举措包括:朱诺性别平等奖励计划,由IOP、皇家天文学会和皇家化学会协调的LGBT+物理科学网络,成为STEM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医学)残疾咨询委员会的核心成员等。

(三)社团跨界融合的网络化

英国处于国际科学合作網络重要位置,这与英国政府创新战略的驱动、科技社团发展息息相关。科技社团跨界融合的网络化趋势,即科技社团通过战略性的科学联盟与研究开发形成的全球科学研究网络。以皇家学会、皇家工程院、医学科学院、国家学术院和爱丁堡皇家学会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节点,汇集国内政府、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等合作,形成分层次、多元化、规模化的跨界融合格局。

在议会和内阁层面,英国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主要包括:议会层面有两个科学技术委员会及一个议会科学技术办公室,内阁层面主要由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 Industrial Strategy)负责,此外,还有政府科学办公室(the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 GO-Science)和科学和技术委员会(the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ST)。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英国研究与创新理事会(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作为主要的公共资助机构,集合7个研究理事会(the seven Research Councils)、创新英国(Innovate UK)和研究英国(Research England)。

在科技社团层面,如皇家学会所倡导的政策沙龙,汇集了更广泛的政策建议共同体,包括政府、国家学院、学术团体、慈善机构、大学、商业和工业界,以解决从政策叙述到隐私和技术的主题。比如,英国皇家化学会作为一个在125个国家拥有超过5万名成员的组织,建立起了一个由数千人组成的致力于化学科学并对其充满热情的全球网络,旨在制订并维持化学专业标准,支持化学工作者,丰富化学的教与学。再比如,作为英国的国家工程技术学院,皇家工程学院为“使英国成为工程创新和商业的领先国家”,“应对工程技能和多样性挑战”,以及“定位工程处于社会的核心”,汇集了最有才华和最成功的工程师。这些人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政府提供独立建议,为需要帮助的工程研究人员和创新者提供实现其潜力的计划,使公众参与工程技术,并为该行业提供领导力。皇家工程学院的1600名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企业、学术界和工程学的各个分支机构(包括新兴技术领域),自愿奉献时间和专业知识。同时,皇家工程学院特别重视将工程师、决策者、企业家、商业领袖、学者、教育者和公众聚集在一起,也愿意与世界各地的伙伴合作。

(四)社团活动的集群化及组织形态的创新化

社团活动集群化最早源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建立从事工业研究的专门科学机关网,研究协会由企业主倡议建成,研究协会的成果归全体入股者,研究协会的集中和专业化程度以工业和部门的联系为转移[7]。当前,英国科技社团活动呈现集群化趋势,即基于一个核心社团为合作平台,形成一个学科集群,通过研究力量的综合,汇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多种主体、多个领域、多类人员,促成国际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集聚效益,实现对大科学研究的优势。

在科学研究上,英国一些科技社团催生知识、信息、资源的聚集,不断关注科学研究前沿及热点政策议题,开展跨学科合作,有机分工、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将创新活力和创新规模经济相结合,使得利益相关组织的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例如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促进天文学与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使得英国的科研成果益于产业、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不仅通过研究鼓励人们走进这些学科,还将其成果运用到商业中。“天文意味着商业(Astronomy Means Business)”基于2014年的卓越研究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而提出,向社会呈现出高等学府中的研究活动及其广泛影[JP2]响。同样,“地球物理学意味着商业(Geophysics Means Business)”也展现出该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影响[8]。

再以期刊出版为例,英国科技社团从单刊到“多刊”,从纸质到数字,纷纷建立数字化的期刊集群出版平台,实现了规模化、品牌化、开放化及部分免费化,极大地扩大了期刊的传播范围,提升了期刊权威性及影响力。同时,结合学科发展及市场需求,瞄准新的科学问题,不断孵化、衍生新的科学期刊,形成学科刊群规模优势。如英国物理学会(IOP)虽然只出版37种合作出版期刊,但合作的知名学(协)会、科研教育机构达到32家[9]。

近年来,随着英国科技社团活动日益集群化,社团组织形态不断创新,部分社团功能的社会企业化趋势较为明显。同时,随着政府与社团关系的伙伴化契约化,政府的资金支持由原先赠款变成了合同,慈善组织为达到合同中要求的服务水平,也必须进行高效运营。如英国物理学会的IOP Enterprises Ltd是其全资子公司,主要是支持和利用为研究所的科学目标和慈善事业提供帮助的商业机会。

(五)社团合作发展的国际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科学研究日趋复杂,日趋超越国家界限。为应对环境危机、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等问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依托大学、科技社团等相关研究部门,智力优势互补,相互竞争与学习,分担科学研究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国际化是英国传统科技社团的重要选项。汇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决策者,拓宽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利用国际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共同应对世界的挑战。

从合作方式上,国际合作方式多种多样,集中在资助科学家研究、交流,资助年轻的国际学者发展,主办国际会议,提供政策建议,保护科学家人权等。例如,皇家学会有国际交流、牛顿国际奖学金、牛顿高级奖学金、牛顿流动补助金、JSPS博士后奖学金、全球挑战研究基金拨款、皇家学-DfiD能力建设计划等各类项目。作为英国学术人权委员会(UKHRC)的成员,皇家学会、皇家工程院、医学科学院、国家学术院和爱丁堡皇家学会合作,处理由国际学术和学者团体人权网络发布的有关全世界科学家、工程师或卫生专业人员遭受镇压的事件[10]。再有,英国皇家化学会很早就意识到,在解决全球面临的挑战方面,化学将发挥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更好地实现。英国皇家化学会与中国、德国、美国、日本的化学团体携手,举办“化学科学与社会高峰论坛”(CS3),到2018年已经举办了7届,主旨就是讨论如何应对全球挑战[11]。

从合作的技术条件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通过网络配置科技资源成为可能。通过信息技术以及跨越国家的研究人员的活动,科学技术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着,也使得人们从外界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球研究村和虚拟实验室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科学研究模式,处于全球不同地区的科研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更便捷地进行跨国界的研究合作,科研效率大大提高。

二、英国科技社团发展的经验

英国科技社团的发展历程既回应了英国公益慈善传统,为科技社团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促进了科学健康发展,引领了科技创新趋势。

(一)社团使命的变与不变:恪守传统与持续创新

英国社会发展的道路是一种“冲突中的融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正如爱德蒙·柏克所说,“英国人永不仿效他们所未曾尝试过的新花样,也不回归经试验已发现有问题的旧式样”[12]。

这种逻辑同样反映在英国科技社团的发展上。一方面,英国科技社团一般都固守科学传统,守护自身的宗旨和使命。英国科技社团凝聚了科学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价值和精神,对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能够有效组织科学家们讨论和行动,这些讨论是基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公开、开放和公平的程序,理性与符合理性的规则,以及自由、自愿、平等、批判性的对话,从而共同塑造科学共同体的公共空间。爱丁堡皇家学会的使命与战略设立于1783年,“坚持学习与知识的先进性”,一直初心未改,在现代启蒙运动的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使苏格兰能够为应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作出重大贡献;另一方面,英国科技社团也在回应时代潮流,适时调整社团自身的发展战略、结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及与政府和公众关系。19世纪之后,皇家学会吸纳了各行业的人才,20世纪以后职业科学家身份的会员占绝大部分;1665年,皇家学会创办《哲学学报》,其关注的科学领域不断拓宽,学科分类逐渐细化和复杂,科学考察的手段也愈发先进[13]。再如,成立于1831年的英国科学促进会(英国科学协会的前身)起因是,不满当时英国科学体制,为了普及科学,且提倡和资助研究,鼓励进行科学和宗教等重大的科学争论。后来英国科学协会逐渐剥离或创设机构,转移一些研究和实验职能,将目标专注于科学普及,通过科学节、科学周等活动,“使参与科学的人类共同体多样化”,“鼓励更多人享受、参与、讨论和挑战科学”,“将科学视为文化和整个社会的核心”[14]。

(二)社团发展的制度支持:立法引导与政府培育

英国有着悠久的结社自由传统。科学是对自然奥秘的探奇,只有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心灵才最适合完成这一事业,政府对科学的投入与导向则不一定促进科学发展[15]。自皇家学会以来,科学研究的业余传统让科学家们和科学爱好者得以随性进行科学探索,无拘束地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及学术交流,保存了科技社团古老的传承,极大地促进科学的繁荣。

但无论是慈善法出台及多次修订、公共价值法的出台,规范政社关系的COMPACT协议的完善,以及科学职业化、建制化及科技政策出现,对科学和创新的立法引导及政府培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间科技社团也获得了长久的制度支持。

萨拉蒙和安海尔认为,英国志愿部门的形成更多受到了普通法(common law)而非制定法(legislative enactment)的影响。普通法视公众因公共利益结社是天赋权利,其结构与功能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社会政策影响[16]。

希尔顿和麦凯等人认为,英国非政府组织虽然受到各种形式的国家控制,但也从法定来源获得越来越多的资金,并经常分享人员,因此有可能将政府与这些组织视为治理实践中的联合体[17]。

(三)社团角色重心:促进科学发展与科学普及

科技社团是科学家组成的科學共同体,最重要的使命当然是促进科学发展与科学普及。多数英国科技社团并非是一个实际意义的研究实体,但都将促进科学发展与科学普及视为角色重心。

1促进科学发展。以英国皇家学会为代表的科技社团,主旨都是支持优秀科学研究,促进科学发展。这些科技社团资助科研机构、科学家开展研究,确认和评议优秀的科学研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政府提供科学技术发展、科研经费使用和科技管理人才开发等事项提供咨询服务;资助科学考察和调查,组织科学家的交往;资助和出版科学刊物;授予科学称号,举办学术会议和报告,颁发科学奖金、奖章等;促进国际间的学术合作交流;重视科学家的权利保护等。

2推动科学普及。科学发展不单纯是科学共同体的事情,英国科技社团一向重视向公众宣传和传播科学,通过组织会议和讲座,与其他科技团体合作,支持科研和科学资料出版等工作,积极服务大众,推动大众与科学的对话与理解。皇家学会自1660年创立起就以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宗旨,成立于1799年的英国皇家研究院(The Royal Institution)一直以向公众介绍新技术和传播科学为己任,英国科学协会自1932年以来每年举行“科学节”,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确立科学普及职责,以至今天科学与公众的关系转向“公众参与科学”(Public Engagement with/Involvement in/Participation in Science)[18]。

(四)社团治理机制:独立性、规范化、弹性化

传统英国科技社团出现在17世纪中期,是科学家和热爱科学的人士摆脱宗教桎梏、追求科学真理的产物。借助非正式的“无形学院”,经由科学的社会体制化需求,以及结社自由、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的洗礼,传统英国科技社团逐渐形成正式组织,并得到政府认可,从而成为科学探索合法化的一种重要共同体。而反映在科技社团治理结构上,具有独立性、规范化、弹性化的显著特征。

1独立性的治理机制。英国科技社团将政策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对其信誉和权威的保障上。在成立及活动开展上,科技社团一般属于独立于政府的慈善组织,在慈善委员会登记注册,接受《慈善法》的规定。在领导选任及日常管理上,科技社团依照章程通过会员大会选举社团领导者,由科学家们及社团专职管理人员自主决策、自主运营和自主开展活动。在资金来源上,为确保独立性,科技社团的资金来源各不相同,包括基金会、公司和捐助者的支持,英国政府拨款,以及会费。以英国医学科学院为例,虽然许多主要政策项目都是由政府和其他组织委托进行,但只接受佣金,以便影响职权范围并控制出版物的时间和内容;努力平衡工作组、研讨会计划和其他有助于工作群体的竞争利益;同时,所有工作组成员必须声明他们所拥有的任何利益冲突。

2治理结构较为规范化。理事会、常务委员会、日常工作团队等治理结构的设立,讲求决策透明、团队参与,保证了社团的有序运行。会员大会是最高权力与决策机关,选举理事会成员、修改社团章程等。理事会领导社团,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等。科技社团的运营主体一般是由学科或学科特定领域组成的常务委员会,会员多为兼职,社团一般有工作团队,统筹日常的行政工作,确保组织持续、有效地运作。一些科技社团,如皇家学会、英国[JP3]皇家化学会等,得到皇家特许状(Royal Charter),获得英国君主授予特定的权利或者权力。

3治理结构同样具有弹性化特征。一是治理结构扁平化。纵观英国科技社团,组织结构形态较少,是等级式的“金字塔”结构,一般层级少、弹性强,重视科学家的个性、内在潜力及创造力,地位平等,以团队方式行事,针对不断变化的科技环境,灵活采取多项举措。二是治理能力加强。科技社团重视获取、加强、维持与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过程,形成了一种自发性的、去中心化的、网状的科学共同体,融合了政府、科学家社群、地区、企业及公民,在资源集聚中形成了强大的可持续的治理能力。

(五)社团组织功能:多元化、多层次及开放性

社团的结构形态决定社团的功能。英国科技社团涉及的活动领域是全方位的,社团功能呈现出人员的多元化、组织活动的多层次以及合作的开放性。

1人员多元化。很多英国科技社团针对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类型的注册会员,如学校会员、企业会员、研究生会员等不同会员的入会标准不同,充分考虑到会员身份的不同及性质的差异,从而形成多元且合理的会员体系,为社团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力资源及深厚的社会资本。英国物理学会“激励人们发展对物理的认识、理解和享受”,成员来自物理学界,“无论是在行业、学术界、课堂、技术人员的角色中,还是在培训计划中(作为学徒或学生)”。

2目标和活动的多层次。多元组成的理事会在遵从组织愿景和使命的前提下,经过科学制定的战略规划,一般都会考虑到所在学科及社团的总体发展,这直接决定了目标及活动的多层次性,既重视学科前沿、知识分享及从业者,也关照社团声誉、会员权力及义务以及社团未来发展。

3合作的开放性。科学是无国界的,也需要全球合作。英国科技社团通过吸纳会员、召开会议、资助研究、出版刊物等实践,开放式地汇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决策者形成伙伴关系。一些知名科技社团的年度会议成为科学界的学术盛会,所建立的数据库成为所在领域尖端科研信息的共享平台,出版了最权威、最有名望的学术杂志。

三、英国科技社团发展的启示

英国科技社团的发展是英国科学体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世界科技社团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参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恢复发展,包括科技社团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在近年来呈现繁荣景象,但公益慈善发展的主体能力、机制和人才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生态链,制度环境、体制和文化缺失[19],其中科技社团同样面临类似难题。总结英国科技社团发展趋势及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科技社团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加快政社分開,推动社会组织立法

在英国,科技社团一般属于慈善组织,在慈善委员会登记注册,运作相对独立于政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相应的,政府与科技社团关系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1推进政社分开,明确职责。加快政社关系调整,厘定政府与学会、科协与学会、学会与支撑单位的关系,加快分类登记管理改革,政府把该管的事情管好,该提供的公共服务做得有效,将管不了、管不好、管不到、不该管的事务进行剥离,退出社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事项,推动“政会脱钩”,实现身份剥离,去行政化,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公民的多方合作[20]。

2加快社会组织立法。当前,关于包括学会在内的社会组织立法缺少基本的组织法、行为法,法律位阶过低,主要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并由此导致了法律法规对组织、程序过度重视,但是对包括学会在内的社会组织的实体权利、行为规则及其实施则存在巨大的欠缺,且往往通过程序、组织设置条件等软门槛把实体权利的实现限制在较为困难的境地[21]。为此,必须完善社会组织立法,明确社会组织功能定位,提升社会组织政治地位和依法自治能力,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科研管理、科研评价等公共服务,推动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与多元监管等,确保包括科技社团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法人自治,建立现代学会体制

独立性与自主性是英国科技社团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科技社团改革要以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现代化为目标,推动依法自治,尊重学会的独立法人地位,肯定和维护学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依法自我管理,保障学会的合法财产权。

1尊重学会的独立性。政府与社会组织管办分离,建议取消学会行政级别及事业编制,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出学会兼职工作,实现人员、活动、资产、办公场所分开。

2确保学会的自主性,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结构。依法明确学会责任、权利义务和运作方式,理顺和确立理事会及执行层之间的合作、协调与监督关系,完善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规范选举机制,理顺学会决策、执行、监督的关系,健全人事、财务、项目管理、信息公开、会员登记、责任追究等日常制度。学会依照法[JP2]律和章程规定的治理结构,依法独立开展活动;拥有独立的资金来源,自行处理财务事项。

(三)加强科技社团能力建设

英国科技事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社团的力量。科技社团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否。要加强科技社团能力建设,清晰制定社团发展愿景,有效实施社团战略及目标,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或互益性产品及服务,推动科技社团形成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

1加强战略管理能力。科技社团要把学术研究和创新驱动战略结合,瞄准所在领域的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跟踪前瞻性研究,进行内部与外环境分析,确立社团发展定位,研判利益相关方,形成科技社团发展的长短期战略规划。

2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社团工作人员要具备清晰的社团管理常识,了解科技社团的宗旨与优势,了解所处学科及领域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主要服务人群,也要了解政府、企业与该社团关系等,善于学习政府、企业及其他社团的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及创新思路。要树立学会服务会员、服务学术共同体的意识,熟悉公众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与回应性,掌握专业服务的技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专业服务的能力提升,不断优化專业服务的质量。

3加强资源动员和整合能力。科技社团要“走出去”“引进来”“接地气”,主动寻找机会,向政府、企业、公民宣传公益诉求,明确自身使命和价值,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充分挖掘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扩大社会参与度。特别是要探索知识产权、公益信托等捐赠方式,拓宽网络筹资、大众筹资等渠道,加强科技社团汲取学术共同体可持续资源的能力。

4增强纽带作用。社团要积极关注和主动参与公共领域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善于发现政府创新、企业转型与公民诉求中的新机会,协调各方,发挥在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评价、人力资源评估、制订行业规范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促进信息传播与知识传递。

5强化公益意识。秉持公益宗旨和方向,强化责任与奉献精神,避免逐利冲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公益形象。善于发现自身的发展契机,围绕政府、企业、社会急缺的需求,并与自身宗旨和使命相衔接,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主动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注意培育和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提高社会公众的认可度。

(四)构建跨界协同创新机制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离不开建构以科技社团为服务平台的跨界协同创新机制。参考英国科技社团的经验,建立以科技社团为服务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延伸和深化社团功能。

1建立政社伙伴关系的制度体系,保障科技社团的合法权利,使之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企业和公民的组织平台。在公私边界清晰的情况下,科学梳理、分析和分解政府职能转移的空间,明确政府转移职能的领域和范围。梳理社会组织的权责,并经过部门界定、专家调研与咨询、公众充分讨论、社会公示和更正补充,编制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与补充公共服务事项的政社“合作清单”。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推动科技公共服务供给,科技社团则通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或服务事项,补充公共服务缺失。其中,政社从“分开”到“合作”,政府从“服务供给”到“制度供给”,社会组织从“补遗”角色到参与社会治理。

2强化科技社团的纽带功能,以协同创新、自主创新,形成学术共同体的共治格局。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建构科技社团联盟,创建弹性化、有机式、交叉融合的组织形态,激励科技社团牵头组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组,推动发展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形成定期的沟通机制、共享机制、学习机制等,实现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应用。要充分利用国际上重要科技社团的平台和机制,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探索多边和双边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新形式、新内容,选拔优秀科技工作者参加国际科技社团活动。

3增强科技社团的协同能力,塑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以科技社团为学术依托,制订科学伦理约定,规范学术行为,促进学科发展。以科技社团为实施载体,推动政策倡导、成果宣传与科学普及,反映科技工作者诉求。以科技社团为组织支撑,有效激励不同社团之间的互动,弘扬科学精神,服务学术活动,促进知识流动,形成宽容的、创新的、弹性的组织文化。

(五)打造科技智库,深化科技社团理论研究

科技智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英国很多有影响力的科技社团都在科技政策倡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应适时建设一批高端科技智库,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1建设科技智库。智库既是专业知识库及高级人才库,也是科学知识与公共政策之间的重要桥梁[22]。建设高端科技智库,要求政府部门重视科技政策研究,增强科技政策研究需求,增加科技政策研究投入,允许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问题进行客观研究、深入讨论及平等交流。同时,推进科技创新数据信息公开,提供公平的科技政策研究环境。鼓励政府部门、科技社团、高校研究机构、民间科技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科技知识累积与传播,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科技智库。

2推进科技社团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与开发,确保科技社团管理者了解并认同所在学科,熟悉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规律,吸纳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进入科技社团工作,打通人才交流通道。

3成立科技社团发展基金。通过国家财政支持,注入基础资金,建立科技社团发展基金,推动科技社团改革与创新。完善公益捐赠制度,拓宽捐赠资助渠道,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励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进行科技政策倡导,形成政府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共同推动科技智库建设的机制。

4深化科技社团运行规律理论研究。要加强科技社团的一般特征、功能角色、管理模式、活动领域、运行规律等研究,拓展不同国家科技社团发展状况、管理体制、内部管理机制、对科技创新贡献等研究。同时打造一批科技社团研究的专家队伍,追踪科技社团发展趋势,提供科技社团改革建议。

说明

①本文引用除标注之外,均引自英国相应科技社团的官网。

参考文献

[1]劳伦斯·普林西比.科学革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彼得·威尔汀.英国下一步:后脱欧之境[M].新北:远足文化,2017.

[3]贾西津.“伙伴关系”——英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启示[J].学会,2006(6):31-34.

[4]Stephen P.Osborne.新公共治理?——公共治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观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5]Stoddart D R.The RGS and the “new geography”:changing aims and changing roles in nineteenth century science[J].The Geographical Journal,1980,146(2):190-202.

[6]Wikipedia.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G/OL].[2018-07-18].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yal_Geographical_Society#cite_note-4.

[7]中國科学院计划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科学情报研究室.英国科学组织形式的演变[M],1978.

[8]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Astronomy Means Business impact booklet[R/OL].[2018-09-20].https://ras.ac.uk/sites/default/files/2018-05/AstronomyMeansBusiness.pdf.

[9]赵艳.国外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动力机制调查与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5(3):16-21.

[10]The Royal Society.International work[EB/OL]. [2018-10-12].https://royalsociety.org/about-us/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work/

[11]刘霞.一流科技社团往哪里走?听听各国专家的说法[N].科技日报,2018-05-29.

[12]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13]张瑾.近代英法科学家职业化及身份认同[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52-159.

[14]British Science Association.About Us[EB/OL].[2018-10-12].https://www.britishscienceassociation.org/Pages/Category/about.

[15]李文靖.英国科学与创新:从自由探索到国家战略[N].文汇报,2015-04-17.

[16]田蓉.西方非政府组织转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东岳论丛,2010(l):158-161.

[17]Hilton,M.McKay,J.Crowson,N and Mouhot,J.F.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How NGOs Shaped Modern Britai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13.

[18]刘翠霞.公众理解科学:模型变革与范式改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47-58.

[19]王名.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改革与趋势[EB/OL].(2016-05-03)[2019-12-05].http://npc.people.com.cn/n1/2016/0503/c14576-28321122.html.

[20]马庆钰,贾西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4):62-67.

[2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政府管理(NGO)研究所.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2]薛澜.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中国行政管理,2014(5):6-10.

猜你喜欢

科技社团
科技社团精准化服务调查问卷分析
科技社团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研究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科技社团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
强化科技社团党建工作 助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
科技社团奖励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
论科技社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选择
科技社团应为优化学术环境做出新贡献
科技社团智库建设的深度思考
泰州市提高科技社团能力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