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2019-02-12尚巧巧王忠厚王晶莹
尚巧巧 王忠厚 王晶莹
摘 要:文章对自中国知网检索到的413篇国内关于小学语文研究的CSSCI文章进行筛选,发现其中涉及信息技术的文章仅有30篇,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内容涵盖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教学、新型信息化教学方法。对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到的15篇国外关于信息技术在母语教学领域应用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其重点关注母语教师的技术能力培训、技术支持下的母语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案例设计。结合新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领域:信息技术在课程标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教学间的一致性研究,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究,智能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 应用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名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1]。可见,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用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助力,教育才能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各国都非常注重基础教育发展,而小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学生生涯的奠基阶段。语文学科是一门以语言学习和训练为基础,可以指导具体实践的综合性学科。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变革、重塑语文教育新生态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2019年6月19日,2018年教与学国际调查(TALIS)的第一批调研成果在巴黎发布。调查结果表明,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方面,上海仅有24.3%的教师经常让学生使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完成项目或作业,远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52.7%)。当今时代,必须坚持推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领域的深度发展,实现教育生态的根本性变革,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国内小学语文研究现状
为了解国内小学语文研究现状,笔者在中国知网以“篇名=小学语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998-2019年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文章442篇,去除会议通知、征稿启事、文件纪要等非学术型文章,剩余413篇,对这413篇文章的关键词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其研究主题呈现出热点变迁。
1998-2000年的研究热点聚焦于“课文”“分科教学”“朗读训练”“读写训练”等方面,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儿童”“兴趣”“思维”“素质教育”等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投射出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换。在此之后的研究主题便聚焦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相关领域,如“情感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主体参与”等,这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密切相关,体现出课程标准文件的颁布引领研究热点的趋势。2002年开始,“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研究热点之一。2003年之后,研究热点转移到了“字量”“识字教学”“生字”“字形”等相关研究,且覆盖范围较广。2005年的研究热点是“教学设计”“扩展阅读”“作业设计”等,可见这一阶段该领域的研究多聚焦在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积极探索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由此便引发了“农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等关键词的热点研究,体现了对于农村教师与教学的关注。2011年至今,相关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涵盖领域包括整体改革实验、主题教学、课堂提问、核心素养等,研究主题丰富,研究内容也趋于成熟。如今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能够产生难以替代的支持作用。纵观笔者检索的国内小学语文研究领域的文章,有关信息技术的研究仅有30篇,占全部研究的7.3%。可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成为需要关注的主题。
二、国内关于技术支持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筛选出的30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其内容涵盖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教学和新型信息化教学方法。
(一)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研究者多注重其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研究主题涉及识字教学、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等,领域较为丰富。但是仅从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层面探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价值,处于辅助教学研究层面。例如,郑德容将多媒体技术和认知码引入识字教学进行教改实验,发现对消除错别字多的问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相结合的首次尝试探究[2]。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课题组探讨了一种“四四式”作文电化教学方法,经实验证明,小学语文“四四式”作文电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3]。刘珍芳对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思考,认为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找准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并协调好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4]。另外,有学者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7节小学低段和中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使用为案例,通过数据分析对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教师要控制好课件数量与用时驾驭课件,以实现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5]。莲子和颜彩燕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學质量等的作用进行了概述[6][7]。电教手段的使用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条件[8],刘正操在研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时得出的结论也佐证了这一点[9]。综上,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缩小教育差距。
(二)网络环境教学关注融合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研究者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层次融合的研究,进行了教学案例研究、现状调查研究、新型教学模式研究等,呈现结合紧密、融合贯通的发展趋势。教学案例研究聚焦在阅读课堂上,关注“互动”这一重要环节,李红梅和王海荣分别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和《台湾的蝴蝶谷》为例,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10][11];胡水星等提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网络环境,并经过课堂教学形式的重新组合、课堂教学策略的重新调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生本互动”[12],促进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在对现状的调查研究方面,吴伟民等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保证教学高效、优质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密切相关[13];苏春景选择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部分小学教师为样本,进行了语文学科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的调查,提出“教育管理机构及学校应转变工作重点,大力引导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创新应用,实施校本培训,并促进教师间的教研协作”[14]。在新型教学模式方面,陈云宇基于“互联网+”设计了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这一模式以资源导学、主体自学、交流互学、总结助学为主要环节,实现了传统讲授课堂与互动云平台等不同方式、不同学习空间及学习资源的有效混合[15]。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呈现出较为成熟与完善的发展态势。
(三)新型信息化教学促生新型教学
近年来,智慧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已在课堂一线有所实施与体现,展现出教育领域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紧密追随。李鴻科基于新课程理念,融入“娱教”思维,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探讨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思路与设计策略[16]。谢幼如等在生成性学习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人才培养需求,探索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并验证了该路径的有效性[17]。成小娟等的研究聚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指导下设计了电子书包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并予以实施[18]。崔京菁等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通过对《凉州词》中由学生生成的初级知识图谱、高级知识图谱和群体知识图谱进行分析,验证了知识图谱可以促进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推动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19]。可见,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对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促进作用,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语文自主学习成为新时代小学生的发展性目标。
三、国外关于技术在母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2017年会暨教育展览会中提出数字时代的学习变革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环境“开放化”、学习资源“多元化”、学习工具“个性化”、学习过程“可视化”和学习评价“智能化”。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基本指标之一[20],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在信息环境下独立学习的技能,使其更容易形成个性,做出非凡的决定[21]。凯珀(Kuiper)和特维尔(Terwel)提到学生需要在发展“信息素养”方面得到支持,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教育领域如何利用网络教授深入而有意义的知识[22]。国外关于信息技术辅助语言学习的研究多聚焦第二语言,对母语教学的支持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研究数量较为有限,因此,笔者将调查范围扩大至中小学阶段,以求从更宽泛的国外文献中探索相关启示。对国外技术支持母语教学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母语教师的技术能力培训、技术支持下的母语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案例设计是研究的两大热点。
(一)母语教师的技术能力培训研究
艾克撒若瓦(Aleksandrova)研究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俄语教学的现实意义,指出互联网资源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俄语研究的多方面信息,进而为其学习贡献特殊力量。目前在各级教育机构工作的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接受必要的应用程序培训,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再培训系统,为其提供信息方法培训并应在培训内容、组织形式、培训方法、培训技巧等方面有所注意[23]。在当代基础教育视域下,与数字技术应用相关的教师培训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于成功的教学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已成为当代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需求和重要内容,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服务于不同的学习和教学过程,这将有助于社会边缘和贫困地区的发展以至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技术支持下的母语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案例设计
技术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有着广泛和积极的应用,应逐渐采用创新技术以支持振兴母语[24]。弗拉纳根(Flanagan)等的研究探讨了数字合奏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种将戏剧教学与移动计算结合起来的英语教学创新方法,可以提高爱尔兰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参与[25]。巴雷拉(Barreira)等人介绍了一种用于学习不同语言单词的增强现实游戏,实验者比较了使用混合作业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增强现实游戏的儿童比那些只使用传统方法的儿童取得了更大的进步[26]。卡姆瑞哈(Camarinha)运用案例研究方法,设计了一门名为Taep(技术支持葡萄牙语教学)的课程,并在葡萄牙的一些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葡萄牙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技术的潜力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评估,发现葡萄牙语教学的新形式有望提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语言学习过程[27]。但也有研究表明了师生群体对于技术支持的有限认知,艾瑞勋(Erixon)调查了瑞典七至九年级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将新的数字技术纳入母语教育的看法,结果表明学科的分类和框架都受到新技术的挑战,师生对其影响的认识比较有限,建议教师采用适当的新技术并认识到其对教学话语的影响。[28]
四、文献述评及后续研究展望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可知,国外技术支持母语教学的研究包括母语教师的技术能力培训、技术支持下的母语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案例设计。国内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发文数量并不多,其主题涵盖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教学以及新型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探讨。课程标准与教材是研究热点,但是并没有学者对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过信息技术内容的梳理与研究,而仅从教学及教师角度进行研究。相关研究中对于智能教育的研究较少,不足以形成合力来助推语文教育现代化。此外,研究中虽有提到应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但是对于如何培训并未展开详细的建议与阐述,这一方面有待加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可见,急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已经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辅助教学,而在于变革教育生态。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笔者结合新的智能化时代背景,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展望。
(一)开展技术在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及教学间的一致性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要参考,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细化。自2017年9月在全国小学中开始投入使用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在适应现代化背景之下,由学科专家、教研员、教师、人教社编辑等人员共同编写而成的,值得进行分析与探究。着重探讨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材进行解读与分析,在对课程标准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际教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调查与分析,实现三者间的一致性研究。
(二)推進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深度研究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4年5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因此,应在小学语文领域中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深度研究,探究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与方法,探究智慧化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与现代化教学技能的训练,以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进行智能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当前,人类处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这一重要背景将引发新一轮的教育变革,牵引着教育向智慧化阶段转型。在此背景下,要探索将智能信息技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研究,使二者实现深度融合,实现发展智慧教育的核心价值。同时,教学法是教学的核心,应探索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新兴教学法研究,最大化技术与数字资源的优势,根据学生的需求促进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2019-12-19.
[2]郑德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的尝试[J].教育评论,1998(5):57-58.
[3]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课题组.小学语文“四四式”作文电化教学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10):24-29.
[4]刘珍芳.论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6(5):77-80.
[5]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5):99-104.
[6]莲子.小学语文CAI教学的观摩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0(7):23-25.
[7]颜彩燕.CAI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04(2):113-114.
[8]王巧云.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电化教育,2004(1):49-50.
[9]刘正操.农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5):110-112.
[10]李红梅.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4(5):46-49.
[11]王海荣.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1):65-67.
[12]胡水星,费建琴.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83-86.
[13]吴伟民,李婷.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9):106-111.
[14]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3):43-49.
[15]陈云宇.“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7):111-115,128.
[16]李鸿科,靖国平,张晓淋.基于“娱教”思想的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2):94-99.
[17]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6):36-42.
[18]成小娟,张文兰,李宝.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基于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7(4):57-64,78.
[19]崔京菁,马宁,余胜泉.基于知识图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7):44-50.
[20]DANPE S. The Influence of Using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Primary Educatio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 2(2):4270-4273.
[21]ROMANYSHYNA O Y. Infomation Technologies in Preparation for Future Professional Activity Managers[J].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in Education,2017,2(10):178-183.
[22]KUIPER E, TERWEL V J. The Web as an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K-12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Supporting Students in Search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5, 75(3):285-328.
[23]ALEKSANDROVA O M, GOSTEVA Y N. Features of the Contemporary Stage of the Use of Multimedia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eaching the Mother Tongue[J]. SHS Web of Conferences,2016(29):1-3.
[24]GALLA K C. Indigenous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Func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6(7):1-18.
[25]FLANAGAN E, HALL T. Digital Ensemble: The ENaCT Design-based Research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enhanced Embodied Assessment in English Education[J]. English in Education,2017,51(1):76-99.
[26]BARREIRA J, BESSA M, PEREIRA L C, et al. MOW: Augmented Reality Game to Learn Word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Case Study: Learning English Names of Animals in Elementary School[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CISTI), 2012 7th Iberian Conference on. IEEE, 2012.
[27]CAMARINHA P, VIEIRADE C A, MORAIS P. Technologies to Mediate the Teaching of Mother Tongue, a Case Study of Portugueselanguage[J].ICERI Proceedings,2016(11),8497-8507.
[28]ERIXON P O. Punctuated Equilibrium-Digital Technology in Schools Teaching of the Mother Tongue(Swedish)[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6,60(3):337-358.
編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