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探索

2019-02-12张明文

职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改进诊断

张明文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诊断   改进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点工作。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具体内容,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有计划的、系统性的质量提升工程。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指针。从宏观到微观,在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背景下,中职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需要诊断与改进,只有将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才能实现软着陆。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落差大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的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落差非常大。以笔者学校2017年秋季所招收的汽修(4)班的45名学生(全部是男生)中考成绩为例:语文(总分150分)的最高分是113分,最低分是52分,平均分是69.3分,只有8位学生超过90分达到及格线;数学(总分150分)的最高分是131分,最低分是6分,平均分是42.6分,只有6位同学超过90分达到及格线;英语(总分120分)的最高分是93分,最低分是22分,平均分是43.7分,有12位同学超过72分达到及格线。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门基础学科之中,数学学科的成绩差距最大,若采用简单的平均分为参考数据进行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定性,是有失合理、不符合职教规律、忽视学生基础水平的,这也正是中职数学难以进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关键所在。

2.课程改革落地难

2015年的秋季学期,浙江省各中职校全面启动了选择性课程改革。选择性课改伊始,各中职学校的选择性课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学生多次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已成为固定的选择性课程模式,学生在选修课时间走班上课已成为教学常态,选择性成为一所职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然而,选择性课改就像一阵风,刮过了就过去了,当前仍在坚持原汁原味选择性课改的中职校已是凤毛麟角。中职数学作为选择性课程体系中“核心課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刚迈出数学建模的脚步,又被高考指挥棒敲打得体无完肤。

3.课堂教学现状忧

从学生层面来看,中职学生大多视数学为枯燥、难学的代名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3.5%的中职学生对数学存在畏惧心理,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从教师层面来看,由于接触初中教学实际较少,很多教师对刚入校的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仅仅只有一个模糊、大概的认识,把数学能力弱归因于基础不好,缺乏准确、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从而导致教与学脱节,教师教得很累,效果却不理想;从评价层面来看,中职学校缺乏完善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常态化考试未能起到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严谨性、应用性等显性特征,在中职特色的文化课评价理念中荡然无存。

二、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监测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是实施课堂教学诊断的前提,是回答“诊断谁?谁诊断?”的基石。俗话说“教得好不如学得好”,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历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分析是对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终端监测。因为学校的专业不同、学生基础不同,专业与专业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数学成绩不能简单地用平均分去比较,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评价,应采取“纵向比对法”。

1.纵向比对的思路

中职学校的文化课程,尤其是数学课程,因学生专业不同、班级特性不同、基础水平不同,不宜采用班级绝对成绩、平均成绩的横向比较方法,需要以“进步”与“成长”为着眼点,根据学校每学期组织多次统一考试,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比较相邻两个学习阶段的质量指数,实施同一个班级内部的纵向比较,然后衡量所任教数学教师在某个阶段的教学质量。

2.纵向比对的方法

(1)等第划分:以高考属性和就业属性分类实施,数学按会考标准进行考试,然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按比例划分出优秀(20%)、良好(30%)、合格(40%)与不合格(10%)共四个等第。

(2)数据采集:根据不同的班级,确定其基础质量指数,如:2018学年第一学期伊始,高一新生的数学基础质量指数以中考数学成绩进行换算为准,高二年级的数学基础质量指数以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为准(也可以省市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会考成绩为准)。

(3)质量指数:无论是高一新生分班,还是学期初的学生转班、转专业、分流等,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将根据学生正常流动后的基础数据按如下的计算公式,核定班级数学学科的质量指数,并提前进行公示。

质量指数=(优秀人数/班级人数)×40+(良好人数/班级人数)×30+(合格人数/班级人数)×20-(不合格人数/班级人数)×10。

3.纵向比对的数据

按升学方向和就业方向两种班级属性进行分类比对,将同属性的班级放在一起,以相邻两次质量指数之差,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质量指数波动排位靠前且质量指数分数处于高位的可获得“优胜奖”,质量指数波动显示正数但质量指数处于低位的班级可获得“进步奖”。然后重点根据某教师所任教班级的退步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诊断,找出原因,寻求解决之道。

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诊断

中职数学教师,不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激情,不缺乏对数学学科的热情,更不缺乏对中职学生的亲情。然而,因为教师对数学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的认识不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对中职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有助于教师在教与学的成长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长处与特色,看到自身的短板与缺失,从而有的放矢地取长补短,逐步形成适合自身教学特质、适宜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范式。

1.教学诊断方式

为了配合教学诊断工作的推进,笔者学校出台了《青蓝紫工程实施方案》。青蓝紫教师提升工程是以紫方教师为核心,以蓝方教师为纽带,以青方教师为基石,设立多个教师发展团队,捆绑发展,共同提高。每个教师发展团队,由一名紫方教师指导2名蓝方教师,一名蓝方教师指导两名青方教师,从而形成1+2+4的七人团队。以紫方教师为核心组建发展团队,蓝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发展团队,再由青方教师选择蓝方教师。

根据教师个人特质,在自我诊断、同伴互诊、名师坐诊和专家会诊这四种诊断方式中进行选择,也可以通过多种诊断方式组合达成诊断目的。

(1)自我诊断:自我诊断的过程,就是教学反思的过程。要求所有中职数学教师,每次上课以后都要问自己四个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学生掌握了多少?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少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存在哪些学生认知上的问题?这节课的设计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进行二次备课,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自我诊断的习惯。

(2)同伴互诊:同伴互诊的过程,就是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的过程。在实施课堂教学诊断之前,可以组建教学诊断合作体,聚焦中职数学的特征,展开同伴之间的互诊,取同伴之长补自我之短,实现携手共进的互诊目标。例如,笔者学校数学组的江老师在进行《函数的概念》教学时,总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江老师就来到陈老师的课堂聆听《函数的概念》,课后,两位教师一起分析比较,一同寻找问题所在。此后,江、陈两位老师经常相互进入课堂听课,相互示范,相互模仿,交互上课,交互诊治,经过多个轮次的相互诊断,江、陈两位老师的数学课堂驾驭能力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3)名师坐诊:身处教学一线的中职数学教师,得到行业内数学名师的指导和引领,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最直接手段。为此,笔者积极地为数学教师搭建学习平台,以“中职数学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把数学教师带出去学习,同时把省内外的专家请进来,由数学教师开设了研讨课,然后让外请专家对这些研讨课进行实实在在的诊断。

(4)专家会诊:学校另辟蹊径,邀请了省内外的数学教研员、专家教师到校进行“专家会诊”。对计划实施课堂教学诊断的数学教师进行全面诊断。专家们从被诊断教师的教案、上课、作业等方面,形成针对性较强的诊断报告;然后由中职数学教学专家、接受诊断的教师以及参与诊断的其他旁听课教师,一同在会诊室举行小型的评课析课会议,从教学组织、言语交互、课堂管理、目标达成、情感交流这五个方面,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剖和重构。通过同行业同学科专家的引领,透过中职数学课堂的表象,清晰地发现课堂教学不给力的症结所在,从而通过教学意识、教学习惯的重构达到诊断的目标。

2.教学诊断方法

为了有效、实效、高效地诊断中职数学课堂,笔者借助我国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结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特点,提出了“望、闻、问、切、析”五步诊断法。

(1)望,即观察,观察师生在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状态、语言互动、情感交流、活动表现等,从而审查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既关注学生的学,又关注教师的教,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眼神,细致地观测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的点滴,使课堂教学诊断进入“深水区”,真正接收到诊断的真实信息。

(2)闻,即倾听,倾听教师提问用的语言,倾听教师更正学生错误时使用的语言,倾听教师对学生正确回答进行评价反馈的语言,倾听学生思维不畅解题出错时教师所用的语言;留心班级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分析学生思维的状态、剖析师生互动的缺失,从而发现课堂教学给不了力的症结所在。

(3)问,即交流,通过课后与教师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解析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感受”是否舒适,从而更全面、更细致地把握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通过与师生的交流或问卷调查,进一步明晰教师教学重点是否落实、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流程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达成预期目标,从而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切,即把脉,把脉教师的课堂管理情况,包括课堂教学常规情况、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等,教学辅助教学手段(PPT、几何画板等)的使用,数学学习学习氛围的营造。对中职学生的数学课堂而言,学生基础与数学兴趣、课堂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课堂管理最基本的技巧表现在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正确选择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高效地付诸行动上。

(5)析,即剖析,课堂教学诊断,既要有“诊”,也要有“断”;既要有“听”,也要有“析”。“析”就是分析、剖析、解析,是一种理性层次的反复推敲。通过对师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关系、相互间的情感融洽程度的分析,透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表象,追溯造成中职数学教师教学困惑、教学迷途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找到破解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

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进

诊断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没有改进的诊断是形而上的诊断。经过对多位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面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问题,学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有课堂”的教学改进方式。

1.课前有准备

在教师方面,需要准备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教案(教学设计)、学生学案(数学课堂练习)、教学必备工具(三角板、圆规、立体几何模型等)及其他教学资料(PPT、几何画板软件等);在学生方面,需要准备好数学课本、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数学草稿本、数学摘录本、数学练习册等其他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不允许出现光桌板现象。

2.课中有仪式

上、下课仪式规范。教师需要提前1分钟进入教室,铃响后进入教室的算做迟到,由同學们对教师进行监督;上课铃响,师生问好遵循以下程序: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辛苦了”,师“请坐”。下课铃响,师:“下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这个仪式虽然简单,但传递的是一种意识,一种尊师重教的意识,一种教师爱护学生的意识。

3.过程有主线

对于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中职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其特点,巧抓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设计恰当的教学主线。例如,从概念入手,需要抓住概念“理解”这一主线;从公式入手,需要抓住公式“正逆运用”这一主线;从定理入手,需要抓住定理的“来龙去脉”这一主线;从而使教学的脉络清晰,学生更容易顺着主线,了解掌握教学内容。作为深层次课堂活动“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的教学主线,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明晰学情,挖掘教学主线,设计直击教学重难点的主线。

4.师生有展示

在教师层面,需要进行严谨的教风展示、示范操作展示、板书设计展示、个人教学风采与个人技能展示;在学生层面,需要进行与课堂学习相关的听、说、读、写、练等显性成果展示。

笔者学校的实践表明,以“进步”与“成长”为着眼点的数学教学质量监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实施教学诊断提供了质量指数上的参考;教学诊断的实施,给教师产生压力、动力和活力,直接起着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增强了教学工作的竞争力。“四有课堂”的提出,既给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立下了规矩,也给学生在课堂上的“学”定下了条框,是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树立规范教学意识,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孙文英.基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中职教研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6).

[2]蒋光明.区域中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

[3]周汉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教学诊断[J].数学教学研究,2018(1).

[4]董小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诊改的实践与研究职业[J].职业,2018(16).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改进诊断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