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做好学院职业培训工作
2019-02-12石剑
石剑
2017年12月1日,经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审议表决,全票通过了《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11月28~30日,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全省技工院校校长开办了《条例》学习培训班和座谈研讨会。通过《条例》学习研讨,笔者深感职业培训工作对技师学院内涵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为技师学院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努力方向,更为国家全面推进职业培训立法探索了新路。
《条例》的内容与十九大报告精神一脉相承
《条例》贯彻了十九大的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实施供给侧改革,发展现代经济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保障了过去政府主导推动的职业培训工作的可行性,提高了职业培训的强制性,体现了权威性。正如2018年11月13日,在河南技工院校校长学习《条例》开班仪式上,河南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荣瑞提出:《条例》的出台,必将对促进河南省职业培训乃至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标志着河南省职业培训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全面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條例》的出台是规范职业培训、 推动政府主导培训工作促进转变的需要
长期以来,职业培训工作一直是政府主导推动,在规模和数量上不断攀升,但工作中的困难和瓶颈未得到很好解决和突破,直接制约着培训工作的深度发展。政府宏观主导推动职业培训缺乏法制保障,只能靠政策影响,考评粗放、手段单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各类职业院校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教育,建立制度化的岗位培训体系。社会培训机构是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自主开展职业培训和承接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
《条例》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以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能力建设。
一是促进企业发挥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院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督促大中型企业自行或者依托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符合企业需要的培训基地;加大政府补贴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主体作用发挥。
二是促进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发挥在职业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严格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审批程序;加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建设,推进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示范培训基地、品牌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
三是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发挥其公益性、示范性作用。向本地区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发,重点支持“高(高端职业和技能)、新(新兴职业和技能)、长(长周期技能开发)、前(前瞻性技能开发)。”新职业新技能的发展。
因此,《条例》运用法治化手段,必将进一步规范河南省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推动职业培训工作从政府主导向依法促进转变,从注重培训规模数量向强化内涵质量转变产生重大作用。必将对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厚植河南省人力资源优势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条例》的出台是解决职业培训难题、 提升培训质量的需要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常务会议上指出,建立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政府宏观主导推动的职业培训工作,在具体任务指标要求上,与企业发展所需的岗位指标不对接,企业主体主动落实政府分配的培训工作发挥不力;一线在职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建立劳动者技能终身提升学习制度;职业院校参与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的机制没有建立;社会培训机构在工作中过多强调经济效益,重数量、轻质量,培训效果难以适应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如何实现规范培训、精准培训、高效培训、优质培训,切实让职业培训工作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提质换挡,直接与当前脱贫攻坚任务相结合,服务于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扶贫工作的主攻方向。《条例》强调如下几点。
一是坚持就业导向,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推进“三对接”: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专业设置与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推广“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加强对就业创业重点群体的集中培训。
二是坚持模式创新,深化校企合作。
三是坚持客观真实,严格职业培训广告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民办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向社会发布的培训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四是坚持提升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师资资格认定制度、轮训制度、到企业实践制度、校企兼职教师制度。
五是坚持质量标准,推行职业培训包。依据国家职业等级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技术规范,逐步开发职业(工种)培训的目标、要求、大纲、内容、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工艺流程等模块标准,指导规范培训工作。
六是坚持开放视野,加强国际合作。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道路,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工教育合作。
总之,新兴产业的兴起、呼唤着具备高素质、高标准、高技能的大批产业工人。技工院校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技工教育工作者的这一光荣使命。
《条例》的出台是职业院校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现代职教体系,要求院校必须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和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实现职业教育终身一体的必有之路。这也是技师学院办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技师学院实行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8号)中这样提到。近几年,驻马店技师学院仅仅围绕市委市政府正在实施的人才强市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坚持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远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加速向现代职教体系转型发展。
《条例》的出台是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8年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委引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确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开展职业培训的关键所在。2018年10月9日,人社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技工院校与国有企业开展合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国有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校企合作“两张皮”的现象,仅仅停留在校企“冠名班、顶岗实习、勤工俭学”的表象利益状态。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开展研发工作、企业大师上讲台开展实训一体化讲座工作并没有实质进展。课堂任务要求与企业产品标准不对接,培养任务目标与岗位目标要求不对接等,也就是说,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校企合作有待深入探索。技工教育要突显出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优势,就要切实增强实施校企合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变”,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要变化而“变”,全方位深度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鲜明的本质特色,是技工教育的內涵要求,是技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技工教育适应时代需求,遵循经济、社会、教育发展规律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凸显自我存在的根本性标志。
《条例》的出台是职业院校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 改革、勇于打赢世赛的需要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是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能力的关键。《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人社厅发【2009】86号)中指出: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义务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世赛;高等教育有“孔子学院”,职业教育有“鲁班工坊”。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世界技能大赛的组织模式、技术指标、命题方式、比赛形式、评分标准等已成为技工院校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指挥棒。以世赛的工作要求为目标,推进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世赛的操作规程为模式,推进一体化教学的各项工作管理;以世赛的技术标准为指标,推进一体化课程的研编开发;以世赛的组织流程、评判模式为参考,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备课、课件设计、课堂任务、课堂讲解、课堂互动、课堂操做、课后效果等各个环节的考评。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将二者融为一体,推陈出新、积极选拔参赛选手,培养选手,勇夺世赛专业项目冠军,才是检验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最标准。
总之,《条例》的出台,对探索举办特色学院,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建立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具有深远现实意义;对技师学院内涵建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施产教、科教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具有深远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