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护理及临床效果观察
2019-02-12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咸玉萍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咸玉萍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碍,极易合并多种细菌性感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治疗方面包括一般的治疗、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等,所有有条件的患者均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对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2]。本文旨在探究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且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对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38例我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25∶13,平均年龄(56.8±4.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9例,前者给予一般的护理,后者则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模式,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基线水平时年龄、性别和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对本研究相关内容知情同意。
1.2 治疗与护理 所有患者均采用PDA方案: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4周为一个疗程,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10ug/kg/d,当CD34+细胞超过5×106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并且冻存。干细胞回输时首先进行预处理和环境的保护,回输结束后每日皮下注射rhG-CSF直至外周白细胞水平为0.5×109/L。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则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心理情绪上的疏导,连同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主要包括感染和骨折的预防,每日对患者的病房开窗通风消毒处理,每日监测患者的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对可疑存在的感染及时处理干预,叮嘱患者尽量减少活动量等;③支持对症处理。护理过程中给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可结合中医的食疗、针灸及推拿按摩等形式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及肺炎的形成等。
1.3 评价内容 根据骨髓瘤疗效评定标准(IMWG)对组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分为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血清电泳为阴性,骨髓中浆细胞低于5%,部分缓解:血清M蛋白减少超过50%,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明显但未完全消退,浆细胞瘤直径缩小超过50%,疾病进展: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血清M蛋白升高5g/L以上。同时对研究时间段内组间患者出现的相关不良临床事件进行比较。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记录为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时间段内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8%与89.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诊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统计分析显示对照组内坠积性肺炎3例,深静脉血栓2例,褥疮1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1.6%,观察组内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5),经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明显缓解,无死亡事件发生。
3 讨论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在一般的化疗方案中往往需要考虑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影响,未降低化疗的副反应,因此需要控制剂量,但这会造成治疗的不彻底,导致后期的复发。采用干细胞治疗时可增强化疗的力度,尽可能杀灭肿瘤细胞,通过干细胞的植入和诱导分化,重新产生正常的血液细胞,从而可避免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亦有助于早期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的诊疗舒适度。
综上所述,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综合性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的临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