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探讨*

2019-02-12唐徐韵陈盼碧

陕西中医 2019年12期
关键词:豚鼠细胞因子炎性

唐徐韵,陈盼碧

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贵阳 55002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相关报道表明随着如今生态环境的恶化,因哮喘而失去生命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患有哮喘的人数达到了2.35亿人,其中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哮喘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近年来,虽然西医在治疗哮喘的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西医治疗哮喘仍以应用激素为主要的治疗方法[2],此方法虽见效较快,但会诱发一系列药物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咽部的不适、声音嘶哑或念珠菌感染等[3],影响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中医针灸尤其是穴位埋线在治疗哮喘方面疗效显著,且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疗效持久,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4]。笔者通过阅读整理大量相关文献后,现将近十年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穴位埋线对哮喘炎症调控的实验研究

多种炎性细胞参与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是哮喘主要的发病机制,其本质就是一种气道炎症反应[5],近年来关于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炎症调控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相关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等方面。

1.1 对炎性细胞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相关炎性细胞在肺组织中募集浸润的过程可受到穴位埋线治疗的干预,从而减少出现气道变异性炎症的可能[6],其中哮喘炎性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EOS浸润是哮喘气道炎症区别于其他炎症性疾病的典型特征,其主要病理过程包括EOS向炎症部位的趋化、募集,由于EOS在哮喘发生的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减少EOS的浸润来治疗哮喘已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凌黎明等[7]将哮喘模型大鼠分组并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干预,观察其症状和EOS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穴位埋线组哮喘大鼠腹腔动脉血液中EOS的数量明显减少。周君[8]观察过敏性哮喘大鼠经穴位埋线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EOS计数的变化,发现经埋线治疗后的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EOS数量显著减少,推测哮喘的炎性症状可经穴位埋线减少EOS的募集浸润而得到抑制。孙宗鼎[9]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干预过敏性哮喘豚鼠,结果发现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豚鼠肺组织中的EOS均有减少,提示这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哮喘的炎性反应。以上研究均可表明,穴位埋线可有效减少EOS向炎症部位的移行趋化,调节EOS介导的哮喘炎性反应,抑制哮喘炎症反应的发作,减少组织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2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常见的哮喘气道疾病是特异性哮喘,是由Th2过敏反应驱动的,当哮喘发生时EOS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导致气道炎症发生、气道重塑以及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主要原因。因此哮喘的炎性反应不仅受到炎性细胞的影响,同样也受到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尤其是Th2型细胞因子的高表达。据相关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能是通过对相关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TGFs)等的调控来缓解哮喘炎症反应的。

赖新生等[10]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干预后哮喘豚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变化,发现哮喘豚鼠血清IL-4的水平经治疗后有所降低,推测穴位埋线可通过影响IL-4的含量以缓解哮喘发作时支气管收缩的情况。张琳[11]观察穴位埋线干预后哮喘模型大鼠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变化,发现大鼠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可受穴位埋线的调节,进而推测穴位埋线可以调节失衡的Th亚群的水平,以改善哮喘大鼠的炎症反应。张贵峰等[12]分别检测哮喘豚鼠治疗前后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发现穴位埋线可以有效降低哮喘豚鼠肺组织中内皮素-1(Endothelin,ET-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表达的阳性细胞指数,推测哮喘的治疗可以通过穴位埋线调控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来实现。赖火特等[13]用不同的方法干预哮喘模型豚鼠,观察治疗前后哮喘豚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发现穴位埋线可以有效降低哮喘模型豚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缓解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反应。付明举等[14]用穴位埋线干预哮喘豚鼠后观察其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支气管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发现穴位埋线可下调豚鼠支气管肺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干预气道重构。赖火特[15]发现穴位埋线可以抑制哮喘豚鼠TGF-β1的蛋白表达,还可下调哮喘豚鼠血清中IL-4和TNF-α的水平,从而抑制气道炎症的发生,减轻气道壁的损伤。

近年来,穴位埋线通过对细胞因子的调控治疗哮喘相关实验研究的文献结果均可表明穴位埋线可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调节失衡的Th亚群水平,来抑制哮喘炎症反应的发生。

1.3 对其他炎性介质的影响 黏附分子可以介导相关炎性细胞的聚集,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引起气道炎症,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而细胞核内相关炎性介质基因的转录则受到NF-κB的影响,因此穴位埋线对哮喘的炎症反应可以通过调节相关炎性介质的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崔瑾等[16]用穴位埋线治疗哮喘模型大鼠后观察其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变化,发现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受到抑制,进而影响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募集浸润,以减轻哮喘大鼠哮喘症状的发作程度,使哮喘大鼠肺、支气管的病理变化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此实验的基础上,陈盼碧等[17]选用不同穴位埋线组方干预哮喘模型大鼠后观察ICAM-1和NF-κB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肺俞膻中肾俞组肺组织中ICAM-1、NF-κB的表达均低于肾俞组和肺俞膻中组,推测标本兼治的肺俞膻中肾俞埋线组的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治标的肺俞膻中埋线组,以及治本的肾俞埋线组,为临床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选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孟越[18]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能是通过kB抑制蛋白α(Inhibitory subunit of NF-kB,IkBα)对NF-κB起反馈调节作用,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炎性介质基因进入细胞核的转录,从而缓解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的发生。以上相关研究说明,穴位埋线治疗哮喘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间黏附分子或核转录因子等相关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抑制气道炎症的发生,达到治疗目。

2 穴位埋线对哮喘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

目前临床上西医首选激素治疗哮喘,虽然激素治疗可明显缓解气道的炎症反应,但对机体本身免疫功能的调节则不是十分理想,而且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容易产生耐药和不良反应。另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远期疗效是优于西药的,并且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也确有优势[19]。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穴位埋线从提高免疫功能的角度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免疫球蛋白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其作用机制。

2.1 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哮喘的发生离不开免疫功能的失调,是一种由免疫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当疾病发生时,抗原的入侵会使机体产生一种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而IgE的产生可以加速机体进入致敏状态,因此可以通过调控IgE的水平来治疗哮喘。凌黎明[20]用不同的方法干预哮喘模型大鼠,并观察大鼠的症状、外周血中EOS数量,以及血清IL-4和IgE的变化情况,并将治疗前后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大鼠血清IgE的水平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常规针刺降低IgE的水平、改善哮喘症状的效果不如穴位埋线。刘敏[21]用穴位埋线干预变应性鼻炎大鼠,发现穴位埋线可以下调大鼠血清中IgE和鼻黏膜中IL-4、IL-17、TGF-β1、P物质的含量,以及升高IFN-γ含量,来调节大鼠的免疫平衡,缓解炎性症状,且效果优于西药组。孙小静[22]研究发现穴位埋线可以下调哮喘大鼠外周血中IgE和IL-4的水平,推测穴位埋线可能是通过影响IL-4水平进而调控IgE含量的。以上实验研究均可表明,穴位埋线主要可通过降低机体内IgE的含量,以调节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2.2 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 人体所有正常的功能都有赖于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共同参与和调节,因此机体要维持一个稳定的内环境必然有赖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穴位埋线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网络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协同作用,增强特异性IgE抗体的表达,促进相关炎性细胞在气道聚集浸润、诱导其释放炎症介质、调节免疫应答的平衡,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蒋诗超[23]用穴位埋线治疗哮喘豚鼠,观察哮喘豚鼠的症状、气道炎性细胞、支气管气道病理等变化,以及肺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三个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哮喘豚鼠机体中NGF、ECP、CRH的水平,以缓解哮喘豚鼠EOS性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进而说明穴位埋线是可以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产生一定调节作用的,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治疗哮喘。

3 小结与展望

穴位埋线对哮喘炎症反应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的影响,从而改善气道的炎性反应。而穴位埋线对哮喘免疫功能的调节,则主要可通过对免疫球蛋白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两条途径来实现。尽管如此,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其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上述实验研究大多将指标含量的升降作为分析其作用机理的条件,但并没有深入探讨指标变化的机理,例如许多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以降低哮喘大鼠EOS的水平,但却很少有分析影响EOS水平的机制。第二,实验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实验选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穴位以及不同的观察指标,难以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有的实验选取的是定喘、肺俞、足三里和丰隆穴处进行埋线治疗,而有的则选取的是肺俞、定喘、足三里和尺泽穴,选穴配穴方法不同,其作用机理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第三,目前与炎症相关的研究较多,而与免疫相关的机制研究较少,但哮喘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失调密切相关,提示今后的研究也可直接从免疫角度进行探讨。另外,大量研究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确有优势,但目前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多,也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认识,因此还有待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为临床哮喘的治疗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豚鼠细胞因子炎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肺豚鼠耳炎诺卡菌病1例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做瑜伽的小豚鼠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
豚鼠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