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地区长根菇大棚地栽周年生产标准化技术

2019-02-12万鲁长李晓博赵敬聪张甲生李瑞琴郭惠东韩建东

食药用菌 2019年2期
关键词:覆土出菇菌种

万鲁长 李晓博 赵敬聪 张甲生 李瑞琴 郭惠东 杨 鹏 刘 军 韩建东*



北方地区长根菇大棚地栽周年生产标准化技术

万鲁长1李晓博2赵敬聪2张甲生3李瑞琴1郭惠东1杨 鹏1刘 军4韩建东1*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2.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 邹城 273500;3. 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00;4. 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山东 胶州 266300)

长根菇属中偏高温型珍稀高档菇类,生育期较长,适宜出菇温度范围较窄,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大棚栽培难度大。提出长根菇大棚地栽周年生产的产地环境、设施条件、栽培季节、栽培生理、菌种质量、栽培方式和工艺流程、优质高产出菇管理、病虫害预防、采收与产后处理等技术要点。

北方地区;长根菇;大棚地栽;周年生产;技术要点

长根菇()又名长根小奥德蘑、卵孢长根菇、卵孢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等,俗称/商品名黑皮鸡枞菌,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蘑属[1]。长根菇是近年来“南菇北扩”发展起来的珍稀优质高档木腐生食用菌。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甜、香味浓郁、柄脆爽口,是目前人工栽培食用菌中可以鲜食而无不良味道的菌菇之一。长根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鲜销、干制均可,食用和保健价值高[2],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价高畅销,经济效益较好。

1970 年Umezawa 等首次报道了长根菇的栽培技术[3],在我国长根菇的主要出菇模式有大棚覆土栽培、室内层架式袋栽[4]、仿野生栽培[5-6]、工厂化栽培[7]等。近几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食用菌创新团队联合省内有关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在本省定陶、梁山、邹城、金乡、鱼台、济南、胶州等地开展长根菇大棚地栽周年生产试验示范,取得了优质高产且稳定的栽培效果,并在推广应用中熟化集成建立了山东地区长根菇周年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其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如下。

1 长根菇外观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长根菇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2~16.0 cm,半球形,老熟时平展、边缘翻卷,顶部呈脐状凸起,并有辐射状皱纹,光洁,湿时微黏滑,茶褐色、黑褐色至黑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或贴生,较稀疏,不等长,白色。菌柄上细下粗,保龄球形,长4.5~19.0 cm,粗0.6~1.8 cm,浅褐色、浅灰色至灰色,表皮质脆,肉部纤维质、松软,老熟时中下部纤维化程度高,基部稍膨大,延生成长达10 cm左右的细假根。孢子印白色。

1.2 栽培生物学特性

长根菇属于中偏高温、恒温结实型木腐土生性食用菌类,较好氧喜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6 ℃,出菇最适空气温度25~29 ℃,最适覆土地温22~25 ℃,菌料基质最适含水量63%~67%,栽培覆土材料最适含水量25%~40%,出菇阶段最适空气相对湿度85%~92%,二氧化碳浓度(/)0.3%以下,光照强度100~500 lx,覆土材料最适pH 6.0~7.2,不耐高碱性。

2 栽培季节和栽培生理特点

2.1 栽培季节安排

长根菇在控温设施条件下,基本上可以全年培育菌包和出菇,当菇棚地温稳定在18 ℃以上时,即可进棚脱袋覆土栽培。山东地区大棚春夏季栽培于1月上旬开始接种制袋,5~9月出菇;秋冬季栽培于7月上旬即可开始接种制袋,10月延续至翌年5月出菇。固体栽培种培养应在制袋前40天左右进行,固体原种培养应在栽培种制作前35天左右进行。采用液体菌种,若培养温度适宜,则可大大缩短菌种和菌包的发菌时间。高温季节与中低温季节覆土培育和出菇,在大棚控温和生产管理措施上差别较大,控温性能好的菇棚,则可周年栽培出菇。

2.2 栽培生理与农艺性状

长根菇菌包培育菌龄、生长积温和出菇期空气及土壤温度、湿度,是出菇早晚、子实体生长速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菌包发满菌袋需35~45天,后熟培养还需30天左右,覆土后培育时间为25~40天。采用液体菌种接种,菌包发菌时间可缩短10~15天;若后熟时间过短或覆土后地温过低,则出菇延迟,地栽培育时间延长20~30天才出菇;如覆土后土壤、空气湿度过低,菌料水分散失过多,菌包表面干燥,亦会延迟出菇。值得注意的是,覆土培育期和出菇期均忌高温闷棚和积水浸泡,否则,可造成不出菇、杂菌生长或菇蕾、幼菇死亡,严重降低长根菇产量和质量,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冬季和夏季在不同温度范围条件下,其子实体形态、颜色等会有差异。偏低温环境生长较慢,菇体粗壮色深,菌盖厚、圆整,柄短,品质较好;偏高温环境生长较快,菇体细弱色浅,菌盖薄、开伞,柄长,品质较差。

3 产地环境与周年出菇设施

3.1 产地环境质量

长根菇大棚地栽的产地环境要求地势平坦,空气清新、生态良好,水源充足,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土质清洁、无污染,通风及排水通畅,光线适宜,利于控温保湿,交通方便、便于生产操作,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

3.2 周年出菇设施

长根菇栽培设施应选择保温保湿效果较好的半地下冬暖式大棚,冬暖夏凉,昼夜温度较为稳定,夏季高温栽培可选用菌菜一体化复合阴棚出菇。在棚顶覆盖草苫、保温被、黑白膜、遮阳网等以控制温度。夏季出菇时,棚外加一层遮阳网,遮阳网与棚顶之间留有30 cm以上的空间,若覆盖黑白膜可将白面朝上,并在大棚两端安装水帘、风机或冷水循环空调调控,起到通风、保湿的作用,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另在菇棚内安装设置喷淋管道系统,以保湿降温。冬季棚顶可覆盖双层薄膜,白天棚膜上不需要遮阳物,充分利用光热提高棚内温度,并可在棚膜下方约50 cm处,横遮条幅式黑膜,既能增强吸热效果,又可适度遮阳,防止菇畦表面蒸干和阳光直射菇体。若覆盖黑白膜,应将黑面朝上,提高增温效果。低温季节出菇时,除在昼夜不同程度地利用燃炉暖气加热以提高棚温和地温外,夜晚可在菇棚外加盖保温被或包膜草苫保温。

4 栽培技术

4.1 栽培工艺流程

固体栽培种或液体菌种制备→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后熟培养→覆土培育→出菇管理→采收→削根、整理分级→透冷包装→冷藏及冷链运输。

4.2 生产投入品

(1)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选用的阔叶树木屑、棉籽壳和玉米芯,应干燥、无杂质、无虫、无霉变、无异味,木屑经自然或人工堆积处理2~3个月。木屑、玉米芯颗粒直径为0.2~0.4 cm。

(2)麦麸、玉米粉、棉籽粉、豆粕粉。麦麸、玉米粉、棉籽粉和豆粕应干净、无雨淋、霉变、结块、虫蛀、异味等。

(3)栽培辅料。栽培辅料主要有:过磷酸钙、蔗糖、轻质碳酸钙、石膏粉、生石灰粉。

(4)栽培袋。选用折径为17 cm、剪长为33~35 cm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

(5)消毒剂。长根菇菌包培养空间使用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雾剂,每立方米4~5 g熏蒸消毒;菌棒表面和出菇畦床使用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浸沾或喷雾消毒。

4.3 栽培料配方

配方一:阔叶树木屑68 %,麦麸20 %,玉米粉4 %,棉籽粉4 %,蔗糖1 %,过磷酸钙1 %,轻质碳酸钙1 %,石膏粉1 %。配方二:阔叶树木屑45 %,棉籽壳20 %,玉米芯18 %,麦麸12 %,豆粕粉3.5 %,石膏粉1 %,生石灰粉0.5 %。

4.4 菌种质量要求

(1)品种选择。选用适宜出菇温度范围较广的优质高产品种,从具有菌种生产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2)菌种质量与优繁。母种、原种、栽培种菌种质量与繁育应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菌种生产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菌种培养应在经消毒的控温培养室内进行,菌种场所与栽培场所隔离。长根菇原种、栽培种可采用液体菌种。

4.5 装袋灭菌

按上述配方配制培养料,搅拌均匀,调整含水量至65%左右,料水比约为1∶1.3,初始pH 6.8~7.5。一般在配料后直接装袋,若木屑原料堆腐度不足时,培养料可预先进行堆制发酵。一般堆制10~12天,期间翻堆3次。装料时将培养料均匀压实,采用装袋机分装,在料袋上端套无棉体盖封口。若采用常压灭菌,在100 ℃下保持12 h,热焖过夜;若采用高压灭菌,在0.15 MPa蒸汽压力下保持2.5 h。拌料、装袋、灭菌要在同一天内完成。

4.6 接种操作

灭菌后的料袋置于无菌冷却室冷却至30 ℃以下,即可移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接种人员应穿戴已清洗、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接种采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前各工作部件用75%酒精喷雾与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灯火焰灭菌,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同一批灭菌的菌袋要一次性接完,接种后及时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发菌。

4.7 发菌管理

长根菇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1~27 ℃,以23~26 ℃为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一般经过35~4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在上述条件下继续培养25~30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但要多通风,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2%以下。当菌袋表面局部出现褐色菌被和密集的白色菌丝束时,即可脱袋进行出菇管理。

4.8 菇场整理

选择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有水源,不积水,无污染源的大棚地面作菇场。夏季出菇将地面土壤整理成宽1 m、深18 cm的畦床,低于地面呈凹式,床底平整,畦床南北向,两畦之间留宽50 cm的作业道。冬季低温条件下出菇,与夏季高温期相反,菇畦应设置为凸床式,高出大棚地面,利于调控覆土层温度。冬季长根菇出菇时在大棚地面走道上撒石灰粉或草木灰,既有利于改善地温,又能消毒防虫,也可在菇畦表面及走道上,均匀铺一层干麦秸,厚4~5 cm,或覆盖草苫,以利于蓄热保温,缓冲出菇后昼夜温差过大。

4.9 脱袋覆土

出菇畦床底部撒一薄层生石灰粉,也可用1%~2%的石灰水浇灌一遍,或用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洒消毒处理。将菌丝已长满并达到生理成熟的菌包用刀尖划开,脱去塑料袋,于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中浸沾一下,随即取出,接种口朝下,竖放于畦床上。菌袋之间留3~5 cm空隙用土壤填充,再进行覆土。覆土材料可选用半沙半黏、疏松的肥沃土壤,可在黏性土壤中加入10%~15%的细沙或草炭土、珍珠岩、发酵稻壳等透气、保湿的材料,用二氯异氰尿酸钠、高效绿霉净和植物源杀虫剂等低毒无残留药物处理,以消毒防霉防虫。调节土壤含水量至30%~40%,pH 6.5~7.2,覆土材料中生石灰加入量不超过0.5%。菌包第一次覆土2 cm后浇大水一次,然后再补充覆土,厚度为3~4 cm,将畦面土层整平,不再浇水。覆土表层可用炭化土或复合草炭土,土层含水量不宜过大,喷适量雾化水保持覆土湿润。覆土后一般经25~30天现蕾出菇。

4.10 出菇管理

出菇前控制棚温在23~30 ℃,地温在20~25 ℃,昼夜温差控制在8 ℃以内。当覆土表面有少量白色菌丝出现时,适量喷水并加大通风量,控制菇棚内空气温度24~28 ℃之间,土壤温度22~25 ℃,昼夜温差控制在5 ℃以内,不宜过大;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促进出菇。原基分化阶段,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100~300 lx均可,少量通风,保持棚内温度、湿度相对稳定。待菇蕾陆续形成时,初期适度多通风,幼菇生长期逐渐减少通风,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0.2%~0.3%。大量出菇期,棚温保持在25~29 ℃,覆土地温保持在22~25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2%,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以下,光照强度保持在100~500 lx。夏季高温出菇阶段可在菇畦中定期、均匀、适量喷灌大水以降温保湿,可每隔5~6天在菇床上喷施1%石灰水上清液、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植物源杀虫药物,防止长根菇发黄、染霉、枯蕾死菇、虫螨等危害。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单株(丛)长根菇从现蕾到子实体采收,一般需要6~9天。

5 采收与采后处理

优质商品菇生产应在八成熟、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前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用手指夹住菌柄基部轻轻扭动并向上拔起,将根部一起拔出,不要掰断菇根,集中将菌柄基部的假根、泥土和杂质削除。菇床表面不能残留菇根和残菇、死菇,应保持棚内环境和覆土层清洁卫生。大棚覆土地栽长根菇总生物学效率可达70%~90%。按菇体形态颜色、菌盖大小厚薄、菌柄长短粗细等标准进行分级,可鲜销,预冷4~6 h后1~4 ℃冷藏可保鲜储运3~5天,也可速冻、干制和加工制罐等。

[1] 罗信昌, 陈士瑜. 中国菇业大典[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 陈建飞, 程萱, 周爱珠, 等. 长根菇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食药用菌, 2018, 26(4): 222-224.

[3] Umezawa H, Takeuchi T, Linuma H, et al. A new microbial product, oudenone, inhibiting tyrosine hydroxylase[J]. J Antibio,1970, 23(10): 514-518.

[4] 刘瑞壁. 长根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食用菌, 2017(4): 46-47.

[5] 吴春玲, 甘庆军, 鲍文辉, 等. 长根菇仿野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 食药用菌, 2013, 21(2): 120-121.

[6] 蒋玉兰, 张海华, 潘俊娴, 等. 茶树和长根菇间作试验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8, 37(6) : 32-35, 39.

[7] 钟祝烂, 益志能. 长根菇工厂化栽培技术[J]. 食用菌, 2017(2): 51-53.

2017年度济宁市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现代农业项目;济南市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双推计划”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食用菌珍优品种引进与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07-01)资助

万鲁长(196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E-mail:wanluzhang657@163.com。

韩建东(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E-mail:hanjiandong16@163.com。

S646

B

2095-0934(2019)02-135-04

猜你喜欢

覆土出菇菌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百病傻
不同菌种发酵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