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9-02-12叶兰珍张宴瑜刘小英周洪艳
叶兰珍 胡 辉 张宴瑜 黄 俭 刘小英 周洪艳
(1.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上海 金山201517;2.上海市金山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金山201599;3.浙江宜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314100;4.上海蓝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上海 金山201518)
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用生态型防治技术,即要求作物在自然生长的条件下依靠其自身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因此建立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而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增殖的环境条件是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均属鳞翅目夜蛾科,是食性杂、分布广、间歇性发生的世界性害虫,防治困难,近年来对上海地区的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2017年起,上海市金山区启动了为期3年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区100 hm2蔬菜田申报了有机产品认证。上海蓝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于2017 年为基地内2 hm2连栋大棚种植区申报了有机食品认证,并于2018 年成功进入有机转换期;同年申报了金山区科委的科学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有机蔬菜生产中两种夜蛾综合防治技术实践探索与应用示范。依托该项课题的实施,我们总结了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 预测预报
精准预测预报是科学防治害虫的基础,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性诱剂进行测报。3~4月开灯,如平均每天每盏灯诱蛾10 头以上,表明已进入害虫始盛期,诱蛾量最多的这天即为害虫发生高峰期,根据高峰期时间可计算防治适期。2018 年上海市金山区菜田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中等偏重发生,梅雨季后气温逐渐升高,台风、雷阵雨天气多发,环境条件非常利于两种夜蛾的发生与繁殖,7~8月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进入发生盛期。
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是科学防治害虫的前提,可采用水旱轮作、深翻、间套种等栽培管理措施控制夜蛾的数量及危害程度。夜蛾虽然食性杂,但其对不同作物的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别,夜蛾发生较严重时,应避免连片种植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以截断其食物链;保护斜纹夜蛾天敌,如黑卵蜂、赤眼蜂、小茧蜂、广大腿蜂、姬蜂、蜘蛛等,为蔬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结合农事操作清洁田园,及时摘除夜蛾卵块及低龄幼虫还未分散的叶片,人工捕杀大龄幼虫;蔬菜作物收获后及时清园,将残株、落叶带至园外处理,深翻土壤,杀灭部分幼虫和蛹,人工改善生态条件。
3 生物和物理防治
3.1 信息素诱杀技术
3.1.1 使用方法
利用昆虫信息素引诱杀灭雄性昆虫,使夜蛾雌雄比例失调,以减少其下一代的数量。性诱剂使用时间为每年的4~11 月。4~5 月夜蛾发生量较少,悬挂性诱剂可预测预报虫情;6~9 月为夜蛾危害高峰期,保护地内悬挂性诱剂是捕杀夜蛾的有效方法;10~11 月夜蛾虫口密度有所减少,成虫活动量有所降低,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可减少其产卵量,降低越冬代虫口的密度。根据夜蛾发生情况采用外密内疏法排布性诱剂,每667 m2放置诱捕器1~2 个,诱芯距离地面1~1.5 m 为宜(悬挂高度≤70 cm,不利于信息素的发散;悬挂高度≥200 cm,则因成虫飞行能力不强,无法达到诱杀的目的)。按《使用说明》要求更换诱芯,一般4~6 周更换1 次。诱芯使用一段时间后诱虫效果降低,可2个并在一起继续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3.1.2 日常管理和注意事项
夜蛾盛发期,诱捕器下面的盛虫瓶每2~3 d清理1次,夏季高温时应每天清理,避免虫体腐烂发臭影响信息素的使用效果;诱集到的死虫可作饲料或挖坑掩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由于性诱剂具有高度敏感性,安装或更换诱芯前操作人员要洗手,以免信息素被污染。根据试验结果,推荐使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诱芯。
3.2 食诱技术
生物食诱是利用昆虫成虫通过植物挥发物选择定位寄主的生物学特性而研发的集中诱杀技术,具有雌雄通杀、广谱、诱杀量大、环保安全等优点。食诱技术一般于害虫羽化高峰前1~3 d 或成虫大量出现时的下午4时后使用,每667 m2放置食诱包1~3个。食诱包可与诱捕器或黏虫板配合使用,诱捕器应悬挂于作物顶部20 cm以上。
3.3 杀虫灯诱虫技术
3.3.1 使用方法
杀虫灯诱虫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等作用。目前上海蓝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蔬菜生产基地安装了10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的使用时间为每年4~11月,4~7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 月以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为主。露地栽培贴地矮秆作物如十字花科及葱类等地块,杀虫灯悬挂高度65~75 cm,不宜超过80 cm;设施栽培棚架作物如黄瓜、豇豆、番茄等地块,挂灯高度为100 cm 左右,不宜超过120 cm。杀虫灯单灯控害面积为2~3.33 hm2,连片使用效果较好,每天晚上7 时至第2 d早晨6时左右开灯诱虫。
3.3.2 日常维护
及时刷清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刷网时关闭电源,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来回刷,动作要轻,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杀虫灯的接虫袋3 d清理1次,夏季高温季节每天清袋1次。
4 药剂防治
有机蔬菜生产中,只有当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即经济阈值)时才采取直接的控制措施,一般用生物源、矿物源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为有效控制两种夜蛾危害,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们选用苦参碱、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5 种生物源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不同剂量防治两种夜蛾的药效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 种药剂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短稳杆菌的防效最好。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兼顾防治效果,夜蛾幼虫卵孵盛期至一二龄幼虫高峰期可选用短稳杆菌800~1 000 倍液、苦参碱800 倍液、苏云金杆菌800 倍液防治,夜蛾发生盛期可用短稳杆菌600 倍液或苦参碱600 倍液防治。根据虫口密度1 个代次防治1~2 次,间隔期7~10 d。每天10 时以前或16 时以后喷药效果最好,叶片正、反面均应喷到,将药剂直接喷到虫体和其食物上,使触杀、胃毒同时起作用,增强毒杀效果。生产中,交替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生物源药剂可有效避免或延缓夜蛾产生抗药性。
5 小结
课题组通过试验从5 种生物源农药和3 种性诱剂中筛选出了防治两种夜蛾较理想的药剂和性诱剂,确定了药剂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为金山区转入有机认证转换期的菜田进行有机蔬菜生产提供了科学的夜蛾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蔬菜生产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技术每年可降低用药次数3~5 次,减少10%~15%的用药量,每667 m2可节约防治成本80~120 元;甘蓝667 m2产量达3 150 kg,花椰菜667 m2产量达1 012 kg。同时精准施药减少了药剂对害虫天敌的伤害,减轻了药剂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保护了蔬菜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