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蒜-贝母高效栽培技术
2019-02-12梁文斌
梁文斌 蔡 健
(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蔬菜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 盐城224100;2.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盐城224100)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水平较高。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等功效。为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摸索出了青蒜—贝母栽培模式。蒜种经低温处理被打破休眠后,可提早至7月底播种,10月10日前后采收上市,贝母于10月15日前后播种,翌年5月20日前后采收上市。该模式青蒜每667 m2产量2 000 kg、产值6 000元,贝母每667 m2产量750 kg、产值18 000元,667 m2纯收益达13 100元。
1 青蒜栽培技术
1.1 蒜种处理
选择长势旺盛、抗逆性强的大蒜品种,如二水早等。挑选均匀饱满,无烂瓣、夹瓣、病瓣、虫瓣的蒜瓣做种,将蒜种晒干后放在室内自然降温,然后置于4 ℃低温库中预冷25 d左右,以打破其休眠。播种前,选晴天用50%多菌灵500 倍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混合液浸泡蒜种8~10 h,杀灭病菌和蒜蛆卵,促进壮苗早发。
1.2 适时播种
每667 m2施45%艳阳天硫酸钾型复合肥(20-15-10)60 kg、有机肥50 kg 作基肥,精细整地2 遍。7 月底开沟播种,将蒜种蒜尖向上摆放在沟内,株行距为7 cm×7 cm,每667 m2栽10 万株,每667 m2用种量300 kg。播后浅覆土,每667 m2喷施50%乙氧氟草醚·异丙甲草胺·二甲戊乐灵乳油150~200 mL兑水50 kg防治杂草,随后每667 m2覆盖玉米秸秆1 000 kg,喷水,以利保墒和促进出苗。
1.3 田间管理
幼苗长有2~3 片叶时,每667 m2施艳阳天硫酸钾型复合肥10 kg、尿素15 kg,隔15 d 每667 m2施尿素15 kg,连施2次。若天气干旱,可结合追肥用喷枪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青蒜脱母、提早收获。露地栽培的青蒜病虫害较少,一般不需进行化学防治。
1.4 采收
10月10日前后,青蒜脱母后即可采收上市。
2 贝母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贝母为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忌连作,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沙壤土地块种植,前茬以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为好。地块深翻20~25 cm,每667 m2均匀撒施佐田氏有机肥100 kg、45%艳阳天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浅旋耙匀,筑畦宽90 cm、沟宽25 cm、沟深20 cm,整平畦面,做到畦沟、腰沟及边沟配套,确保排水通畅。有条件的可将秸秆粉碎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疏松程度,利于贝母种球膨大和挖掘收获。
2.2 选种播种
选择适应本地生长的浙贝母品种。选用无病斑、无破损的同年生鳞茎作种球,直径以1.5~1.8 cm 为宜,破损种球、鳞片可作繁种用。10月15日前后开浅沟播种,条播,株距10 cm,行距15 cm,播种深度6 cm 左右,交替浅覆土,每667 m2用种量350 kg 左右。播后,每667 m2喷施金都尔(96%异丙甲草胺)乳油80 mL 兑水50 kg进行封闭除草,随后覆盖秸秆,以利增温保湿。
2.3 田间管理
翌年春季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清沟理墒,保持水系畅通,使田间无积水;4 月中旬天气干旱,应人工喷水或沿沟窨水,严禁漫灌,防止土壤板结。贝母需肥较少,4月上中旬植株返青后,结合浇水每667 m2施雪花牌有机无机复合肥10 kg。结合防病每667 m2喷施3%磷酸二氢钾溶液30 kg,连喷2~3 次。开花盛期(3 月底4月初),沿畦沟摘除花蕾,促进养分转移至鳞茎。
2.4 病害防治
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立枯病、黑斑病等。(1)灰霉病:病斑处叶脉坏死,病斑向两端扩展,空气干燥时形成黑色霉层,3月下旬4月上旬阴雨或多雾天气,或空气湿度较大时易发生,多雨年份发病重。发病初期可用40%嘧霉胺悬浮剂1 500 倍液或50%异菌脲悬浮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阴雨天应增加防治次数。(2)立枯病:出苗展叶期易发生,染病后植株基部呈水渍状,病斑扩展后植株茎基部缢缩,造成贝母干枯,土壤湿度大时发生重。发病初期可用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防治,同时进行中耕松土,降低土壤表层湿度。(3)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呈水渍状褐色,从叶尖开始发病,叶色变淡,空气干燥时叶片干枯,植株枯死,地下鳞茎瘦小,造成严重减产。4月上旬发病普遍,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2.5 采收与保存
翌年5 月中下旬,待植株地上部茎叶枯萎倒伏,选晴天沿栽植行采挖。将采收后的贝母摊铺在地上,贝母表层泥土晾干后装入蛇皮袋中置于阴凉处保存,20 d后再摊晾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