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2019-02-12杨雨锋郭小通赖增流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补阳动脉血基底

杨雨锋,郭小通,赖增流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医院,广东 河源 517400)

后循环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般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主要用于脑干、小脑、枕叶、丘脑、上段脊髓、部分颞叶供血[1]。后循环缺血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其发生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穿支小动脉病变有关,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可反复发作[2-3]。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研究表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发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明显增高[4],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本文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河源市紫金县中医院治疗的9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3~78岁,平均(56.54±5.34)岁;病程1~18年,平均(11.52±3.04)年。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56.41±5.31)岁;病程1~17年,平均(11.49±3.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5]及《中医内科学》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诊断标准[6];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配合治疗。

1.3 剔除条件 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或衰竭者;有血液系统疾病、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者;其他疾病造成眩晕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治疗依从性不高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常规降血糖、降血压、吸氧、稳定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2.1 对照组 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口服,每次12 mg,每日3次,饭后服用;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减药量。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60 g,丹参30 g,党参片30 g,川芎15 g,赤芍15 g,当归15 g,天麻10 g,地龙10 g,葛根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根据患者病情及症状加减,高脂血症者加生山楂;高血压者加杜仲、钩藤;伴有耳鸣者加石菖蒲、磁石;伴有脘腹胀痛者加厚朴、陈皮;伴有失眠者加柏子仁、酸枣仁。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2 次温服。14 d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包括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VA)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显示正常;显效:眩晕程度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TCD 检查显示明显改善;有效:眩晕程度及伴随症状有所改善,TCD 检查显示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TCD 检查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s)

表2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很多,除遗传、年龄、家族史等因素外,肥胖、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颈动脉病等均可引发后循环缺血。本病临床常伴有眩晕、四肢无力、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短暂意识丧失、视物模糊等症状,其特征为同一侧脑神经损伤及另一侧运动感觉损伤的交叉表现[7-9]。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作为脑卒中的发病先兆,对其尽早进行干预可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临床治疗以提高脑血管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为主要目的[10-11]。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为组胺类药物,可明显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有效降低内耳静脉压,减弱前庭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眩晕症状。但该药对支气管哮喘、消化道溃疡活动期及肾上腺髓质瘤患者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需谨慎控制药物剂量[12]。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其致病因素较多,多数医家认为“痰饮”是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以疏经通络、祛瘀活血为主。本文采用的补阳还五汤参考《医林改错》中补阳还五汤加减[13]及中医“气滞则血瘀”“血瘀致眩”等理论基础而成。方中黄芪补气固表,丹参祛瘀活血,党参补中益气,川芎祛风行气,赤芍清热凉血,当归补血调经,天麻镇痛补虚,地龙清热平喘,葛根生津止渴,桃仁破血散瘀,红花通经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通络、活血散表、祛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中含有黄芪多糖、当归多糖、红花黄色素A、川芎嗪等成分,其中黄芪多糖可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在细胞内的释放[14];当归多糖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脑部微循环[15];红花黄色素A 具有良好的扩血管作用,可增加脑组织的血液灌注量[16];川芎嗪可缓解血管平滑肌收缩,加速血液流动[17];地龙可改善血液流变学;诸药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达到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解血管痉挛的作用[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补阳还五汤的显著疗效。

总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补阳动脉血基底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勘误声明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