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02-11宋春燕
宋春燕
摘 要:《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是作者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水滴滴穿石块这一现象的引发思考。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进行了以下几大探讨。
关键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是作者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水滴滴穿石块这一现象引发思考,提出观点,并举出三个正面事例和一个反面事例论证观点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文结构清晰,是一篇具有典范性的说理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说理性文章,但是对于说理文的结构把握未必心中有数,对于课文中的事例是如何论证观点的也是一知半解,这篇课文结构完整,学生容易理解,对于学生学习说理文的结构特点,学写说理文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分析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是如何论证观点的。3.说理文中的事例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说服性。
教学重难点:探究说理文中的事例具有概括性。练习概括性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道理。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课题已经板书过)
2.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课件: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探究三个事例,感悟写法
(一)作者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的合理性,举了四个事例,分别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和雨滴的例子,现在让我们先走进李时珍的例子,请你们在書上圈圈画画,找出能够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地方。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可以圈一圈写一写。
1.“从小立志”可以看出什么?
2.“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
3.你还从那些词语中有所体会?
4.是啊,李时珍这样“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他这样做只是一天、两天吗?他用了多长时间?
李时珍用了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时珍从青丝变成白发,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就是——持之以恒。
(二)比较事例,体会写法
同学们,课文中只用了两句话来列举李时珍的例子,与大屏幕上的这个故事相比,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找学生读)
1.大屏幕上写李时珍的例子内容丰富,非常具体。把什么内容写得很具体呢?
把李时珍在这二十几年里怎么辛苦努力的,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写得具体生动。
2.而书上的这个例子仅仅用了那些词语就把李时珍的学医过程说出来了?
“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百草”
板书:概括性
(三)自主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例子
1.请同学们浏览爱迪生和齐白石的故事,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你可以按照我们刚才的样子,找找事例中的关键词语来谈谈。
2.交流爱迪生的事例
3.交流齐白石的事例
三、纵观全文,引出不同
(一)作者为了论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一道理的正确性,列举了三个不同的事例,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二)李时珍是——医学家,爱迪生是——发明家,齐白石是——书画家,职业不同
(三)李时珍和齐白石是——中国的,爱迪生是——美国的,他们国家不同。
(四)李时珍是古代的,齐白石是现代的。这就是古今中外。
这些人物来自古今中外,来自不同领域,但是都——取得了成就,那么这样的事例在说理文中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出——代表性。
板书:代表性
四、归纳相同,铺垫后文
(一)同学们让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三个人事例。
李时珍立志学医二十多年不懈努力写出巨著
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毕生孜孜不倦千项发明
齐白石挥毫作画不教一日闲过最后炉火纯青
这三个人都凭借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实现了美好的理想。
(二)而雨滴呢?雨滴因为目标不专一,不能够持之以恒所以不能把石块滴穿。
(三)这三个人物的例子和雨滴的例子一对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的发言中,水到渠成的揭示“正面举例”和“反面举例”
五、改写事例,迁移写法
1.其实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学着本文作者的方法,用精炼的概括语言,写一个“滴水穿石”的故事。
2.提示:可以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像课文一样,先写出他们的奋斗目标,再用概括的语言简洁的写出努力的过程,最后写出取得的成就。(提供三位名人的材料:王羲之、贝多芬、华罗庚)
3..教师点评,巩固写法。
六、总结
同学们,这篇说理文是作者由一个自然现象,引发思考,摆出观点,为了讲清楚道理,列举了三个正面事例和一个反面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再次读一遍这一重要的道理,把它铭刻在心中。
七、布置作业
回家写一篇说理文,题目:《功夫不负有心人》
八、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陈葆青.《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4):97-98.
[2] 谢正国.《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文教资料,2009(3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