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球囊、纱条填塞及子宫压迫缝合术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9-02-11陈文玉李艳吉中磊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

陈文玉 李艳 吉中磊

[摘要]目的 比較宫腔球囊、纱条填塞及子宫压迫缝合术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3例具有产后出血征兆或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33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Ⅰ组(21例)、Ⅱ组(21例)、Ⅲ组(21例)。Ⅰ组采用宫腔球囊方法,Ⅱ组采用纱条填塞方法,Ⅲ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方法。比较三组的止血成功率和治疗出血所用时间。结果 Ⅰ组的止血时间短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0.9%(17/21),Ⅱ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0.9%(17/21),Ⅲ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5.7%(18/21)。三组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止血方式在止血成功率上并无差异,但宫腔球囊治疗出血所用的时间最短。在临床上,宫腔球囊可作为一种应用于产妇出现紧急出血状况的方法,为产妇争取进一步治疗的时间。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腔球囊;纱条填塞;子宫压迫缝合术

[中图分类号] R7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2(b)-0156-04

Clinical effect comparison of uterine balloon, gauze packing and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CHEN Wen-yu   LI Yan   JI Zhong-le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uterine balloon, gauze packing and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63 patients with sign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7 to Nov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as subjects. Among them, 30 cases were spontaneous delivery and 33 cases were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Ⅰ (21 cases), group Ⅱ (21 cases) and group Ⅲ (21 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Group Ⅰ was treated with uterine balloon method, group Ⅱ was treated with gauze packing method, and group Ⅲ was treated with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method. The hemostasis success rate and time spent in treating bleeding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hemostasis time of group Ⅰ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group Ⅱ and Ⅲ,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mostasis time betwee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 (P>0.05). The hemostasis success rate of group Ⅰ was 80.9% (17/21), the hemostasis success rate of group Ⅱ was 80.9% (17/21), and the hemostasis success rate of group Ⅲ was 85.7% (18/2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ccess rates of hemostasi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sis among the three methods of hemostasis, but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leeding by uterine balloon is the shortest.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balloon can be used as a metho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bleeding in women. Maternal women strive to the time for further treatment.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 Uterine balloon; Gauze packing;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目前,产后出血仍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相对较高,占分娩产妇总例数的3%~10%[1]。医师在面对产妇产后出血时,传统情况下,医师对患者的对应性基础治疗方案通常为按摩产妇子宫和对子宫应用一定剂量的宫缩剂,如果经过以上处理后出血情况依然不能控制的产妇,可根据产妇出血的原因、出血的速度以及出血量多少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式,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宫腔球囊、纱条填塞以及子宫压迫缝合术等。本研究采用宫腔球囊、纱条填塞以及子宫压迫缝合术分别预防和治疗产妇,旨在比较宫腔球囊、纱条填塞及子宫压迫缝合术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三种方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63例具有产后出血的征兆或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33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21例。年龄22~33岁,平均(27.5±0.3);孕龄35~40周,平均(37.6±1.9)周。其中Ⅰ组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11例,平均孕龄(34.6±1.5)周;Ⅱ组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11例,平均孕龄(38.8±0.7)周;Ⅲ组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11例,平均孕龄(35.2±1.2)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具有产后出血的征兆或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②患者年龄22~33岁;③从出现症状到入组不超过30 d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宫腔球囊  Ⅰ组患者采用宫腔球囊方法。自然分娩产妇:将球囊由产妇阴道放入宫腔内,然后向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50~500 ml,之后向產妇阴道填塞有生理盐水的纱条,避免出现球囊脱落压力增大的状况;剖宫产产妇:将球囊经宫腔放置,然后将球囊经剖宫产的切口向上放置到产妇宫腔,与此同时球囊另一端的引流导管会经剖宫产切口,然后向下经宫颈管,最终置于阴道之中,完成之后将导管取出,再次注入250~50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用纱布卷填塞到阴道内,然后通过引流量来观察止血的效果。

1.2.2纱条填塞  Ⅱ组患者采用纱条填塞方法,将规格为450 cm×4.5 cm、厚5层的纱条经过严格的高温高压灭菌,然后浸于碘伏溶液或生理盐水之中[2]。自然分娩产妇:经宫颈管置于产妇阴道内部,然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以“Z”字形向左右交替,直至填至产妇的宫腔处。在手术完成之后,向阴道内填塞纱条以起到加压的作用,继而观察出血量[3];剖宫产产妇:首先需要固定产妇子宫底部,然后徒手或使用卵圆钳将纱条的一端通过子宫切口放入产妇的宫腔,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子宫边缘一侧开始按照“Z”字形向左右两端交替迂回至折叠,最终填塞至产妇子宫切口处。

1.2.3子宫压迫缝合术  Ⅲ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方法。自然分娩产妇:首先取出产妇宫颈,在距离产妇子宫切口右侧4 cm的下缘约4 cm处进针,自切口上方4 cm出针,自宫底绕至子宫后壁对应部位进针、出针,自右侧与左侧同水平对应部位向子宫后壁穿出,自宫底再绕至子宫前壁子宫切口上4 cm进针,切口下方4 cm出针收紧打结,观察出血量;剖宫产产妇:将产妇子宫缓慢托出腹腔,用两手托住并挤压子宫体,评估成功率,利用辅助物可吸收线,在距离产妇子宫切口右侧3 cm的下缘约3 cm处进针,自切口上方3 cm出针,自宫底绕至子宫后壁对应部位进针、出针,自右侧与左侧同水平对应部位向子宫后壁穿出,自宫底再绕至子宫前壁子宫切口上3 cm进针,切口下方3 cm出针收紧打结,观察出血量。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产妇治疗后的止血时间。②止血成功率:止血成功是指采用宫腔球囊、纱条填塞及子宫压迫缝合术三种方式对产妇进行治疗后,产妇阴道出血量减少,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其他治疗措施;止血失败是指采用宫腔球囊、纱条填塞及子宫压迫缝合术三种方式对产妇进行治疗后,出血量没有得到相应的控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止血时间的比较

Ⅰ组的止血时间短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三组止血成功率的比较

Ⅰ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0.9%(17/21),Ⅱ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0.9%(17/21),Ⅲ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5.7%(18/21)。三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作为妇女身体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妇在产后出血能否得到有效治疗,是子宫能否保住的前提,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之一[4]。因而在治疗产后出血的产妇时,需要根据出血量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避免产妇发生其他的情况,这对于产妇是否能够接受及时正确合理地治疗以及出血量的控制和发展,进一步采取下一步的治疗措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在现代妇科治疗技术的大力发展下,宫腔球囊、纱条填塞以及子宫压迫缝合术这三种方式,在预防和治疗产妇出血的手术过程中发挥着重并且广泛的作用[6]。治疗方式的选择在妇产医学临床上显得十分重要,它的意义在于帮助医师决定在患者的手术过程中是否对产妇进行下一步的治疗,能够对进一步手术策划起到一个决定性作用。相比较纱条填塞和子宫压迫缝合术,宫腔球囊优点在于它的操作比较简便、安全性高,在治疗成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宫腔球囊技术,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的主要缺点在于它的价格十分昂贵[7]。宫腔球囊可以从产妇阴道放置,也可以在进行剖宫产时,从切口直接将其放置,与此同时,宫腔球囊止血时间比纱条填塞和子宫压迫缝合术短,能够减少产妇手术的风险,加之操作简单和容易掌握的特点,在手术完成后能够帮助医师准确地监测产妇的出血量[8]。如果在术后发现产妇仍有持续性宫腔出血的现象,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可以通过注水充盈球囊来加强球囊对产妇宫腔的压迫,达到减缓出血的速率和出血量,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9]。一般情况下,宫腔球囊的止血时间短于纱条填塞和子宫压迫缝合术[10]。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面对产妇产后的出血量多少,应该尽可能的以宫腔球囊作为治疗产妇的基本方式,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产妇手术过程中的风险[11]。然而,产妇产后止血的成功率与采取的止血方式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与止血所采取的时间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产妇在出现产后出血的状况后,应该及时处理止血,才能达到相对较好的一个效果[12]。

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来说,尤其是出血量大且情况比较危急的产妇,医师治疗方式的选择,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或手术,还能够降低对子宫的负面影响[13]。经过宫腔球囊与纱条填塞和子宫压迫缝合术三者的比较,能够发现相对纱条填塞和子宫压迫缝合术下,宫腔球囊存在的一系列优势:相同情况下,宫腔球囊的出血、止血时间比较短,而纱条填塞和子宫压迫缝合术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宫腔球囊所使用的方法对产妇的伤害性也较小,不容易引起产妇产生的其他反应。与此同时,宫腔球囊主要是利用球囊压力,产生副作用的可能性较小[14]。曾经有患者对宫腔球囊这一治疗方式效果提出了质疑,认为宫腔球囊治疗方式不是十分科学。另外,当产妇存在胎盘因素和子宫因素的共同存在时,可能止血的失败率会相对更高[15]。因而医师需要对这种情况格外的了解,如果产妇存在着混合影响因素,医师在产妇分娩前就应做好产后出血的预备,在产妇生产时及时按摩子宫并且使用多种宫缩剂,根据产妇出血的情况,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产妇的子宫,尽可能的保证产妇的安全,极大程度的救治产妇。本研究通过比较宫腔球囊、纱条填塞和子宫压迫缝合术三种方式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提示,Ⅰ组的止血时间短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0.9%(17/21)、Ⅱ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0.9%(17/21)、Ⅲ组的止血成功率为85.7%(18/21)。三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三种治疗方法都有深入的了解和探究,能够协助医师进行更好的临床治疗[16]。

综上所述,宫腔球囊治疗出血所用的时间最短,临床上可以作为一种应用于产妇出现紧急出血状况的方法,为产妇争取进一步治疗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李九凤,党玉霞.改良式B.lynch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94-95.

[2]施怡如,林婧,张丽君.宫腔球囊、纱条填塞以及B-Lynch缝合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10(3):21.

[3]曾成英,万波,郭遂群.Bakri球囊填塞与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 16(8):29-30.

[4]王晨笛,李莉,李南.子宫网压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初步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2(2):20.

[5]姜长丽,张金芝,梁彦.B-lynch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7(20):28-29.

[6]赵锦丽,王彩丽,鲁予静.Bakir球囊填塞及B-Lynch缝合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20(8):36-37.

[7]李海英,乔新民,汪霆.Foley导尿管球囊压迫术联合子宫下段缩窄术预防产后出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4(7):88-90.

[8]李苑瑛.参芪化瘀方结合常规西药对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FIB、D-D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 2(1):10-11.

[9]王金香,王爱丽,梁虹.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益母草注射液辨证治疗产后子宫收缩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16(18):49-50.

[10]王静,李菊,蔺莉.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30(2):20-22.

[11]林颖,伍颖玲,陈丽.妊娠晚期及分娩期子宫破裂17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7(20):12-13.

[12]孟珍妮,全思洁,黄一颖.Bakri球囊填塞与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2(8):3-4.

[13]姜长丽,张金芝,梁彦.B-lynch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4(7):8-9.

[14]高永妹,奚杰.两种不同处理方式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热带医学杂志,2016,25(1):20-21.

[15]钟向真,谭锦章,梁伟锋.宫颈缝合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在产后出血中的應用[J].海南医学,2018,6(10):12-13.

[16]李秀桃,郝声宇.宫腔水囊压迫与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7,15(6):6-7.

(收稿日期:2019-01-31  本文编辑:焦曌元)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不同止血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凶险型前置胎盘22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体会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