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儿童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11淦方立沈俭罗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

淦方立 沈俭 罗军

[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儿童痉挛型脑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痉挛性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运动疗法,研究组患儿采取智能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跑、跳、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其余功能区(翻身、躺、坐、跪、爬、站)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各功能区(翻身、躺、坐、跪、爬、站、跑、跳、走)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儿童痉挛型脑瘫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儿童痉挛型脑瘫;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4721(2019)12(b)-014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lligent motor training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total of 90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ho were treated in Jiujiang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Centre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exercise therapy,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intelligent motor training system.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 (GMFM)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 of running, jumping and walk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scores of the other functional areas of GMFM (roll, lie, sit, kneel, crawl, stand) and total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he functional areas of GMFM (roll, lie, sit, kneel, crawl, stand, run, jump, walk) and total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elligent motor training system has a high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tor ability of patients, has good feasibility and safety, and is worthy of wide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Intelligent motor training system;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Effect observation

小儿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新生儿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当前,大约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5~2.5名脑瘫患儿,痉挛型脑瘫是小儿脑瘫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患儿存在腓肠肌肌张力增高、患侧躯干假性收缩、行走时呈偏瘫步态、核心稳定力差等临床表现[2]。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完全依赖于医师和护理人员,一方面治疗过程漫长,另一方面治疗效率受到人员配置的限制,影响了治疗效果。随着物理疗法的不断涌现,将其应用在儿童痉挛型脑瘫临床治疗工作中,可得到显著的修复效果,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3]。智能运动训练,能通过软件控制电机进行一系列加强患儿核心肌群功能的训练,改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使下肢伸展舒适,从而改善患儿的躯体平衡力。本研究选取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痉挛性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智能运动训练对于儿童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痉挛性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经头颅影像学确定为儿童痉挛型脑瘫;②患儿具有清晰的意识,能够正常进行沟通交流;③患儿年龄<12岁;④患儿均未使用过抗痉挛药物[4]。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肺、肾等重大疾病者;②存在精神障礙,意识不清晰者;③存在先天畸形者[5]。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12岁,平均(9.02±1.02)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29±0.15)年;症状表现:智力障碍20例,运动功能障碍25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5~12岁,平均(8.54±1.04)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2±0.14)年;症状表现:智力障碍21例,运动功能障碍2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包括指导患儿每日进行踝关节运动和直腿抬高练习,在病房内散步半小时[6]。

研究组患儿采取智能运动训练。使用智能康复器训练系统[南京康龙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设备型号:KLW-SKF2, 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260423号]进行训练。训练方式包括3个阶段:①使患者坐在椅子上,正对着训练系统显示屏,并向前方做下肢环转运动,运动10 min,再向后方做下肢环转运动,运动10 min,速度保持在20 r/min。每天训练半小时,坚持锻炼1个月;②为患儿设立个人参数,即每隔5 min,便前后改变方向,然后休息5 min,继续进行练习,坚持锻炼1个月;③再按照第一部分进行训练,时长1个月[7-9]。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

临床疗效的标准包括,显效:经过治疗使患儿的脑电图恢复正常,脑萎缩以及脑软化出现明显好转,GMFM评分或社会适应发育商总分提高>14分;有效:经过治疗使患儿的脑电图恢复正常,脑萎缩以及脑软化较前好转,GMFM评分或社会适应发育商总分提高10~14分;无效:经过治疗患儿的其脑电图异常,脑萎缩以及脑软化无变化,GMFM评分或社会适应发育商总分提高<10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0]。

GMFM量表,包括5个功能区的评分,分别是:①翻身、躺(17项);②坐(20项);③跪、爬(14项);④站(13项);⑤跳、跑、走(24项)。每项采取4级进行评分,0分:不能完成;1分:少数完成;2分:大部分完成;3分:全部完成。分数越高,代表患儿的运动能力越强,恢复的越好[1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各功能区评分及总分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GMFM各功能区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跑、跳、走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翻身、躺、坐、跪、爬、站评分及GMFM总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翻身、躺、坐、跪、爬、站、跑、跳、走评分及GMFM总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尤其在医学方面,医学水平的飞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所以其他婴儿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其中一个较为严重的就是儿童痉挛型脑瘫[12]。痉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患儿的躯体不平衡,手脚不灵活,尤其是下肢最为明显,致使患儿不能单独做出走、跳、站等简单的运动。患儿的生理能力低下,给患儿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在人体肢体进行各种动作过程中,肢体的核心肌群能够保持人体骨盆、脊柱等关键部位的稳定性,实现人体重心的稳定性。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改善,与核心肌群训练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改善患儿的下肢运动能力及其平衡能力,也是使患儿有自理能力的根本所在[13]。

近几年,采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是由软件控制电机驱动的一种训练系统,其主要操作是由电机来带动四肢,迫使四肢被动运动,从而使四肢肌肉得到放松,高肌张力也会自我减轻。被动的关节运动会产生正常的运动感觉,改善协调能力,强化肌力,提升肢体运动能力。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以闭链运动的方式,使下肢肌肉产生离心性收缩,不仅提高了下肢核心肌群运动能力,还较好地缓解肌群痉挛。经过一段时间的智能运动训练,患儿的行走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肌力上升,肌群也不再僵硬[14]。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的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接受智能运动训练的儿童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现这种疗法可以减轻患儿的异常姿势,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使下肢伸展舒适,打到了预期效果,减轻了患儿家庭负担,是一种值得更深入研究和推广的疗法[15-16]。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运动疗法,研究组患儿采取智能运动训练。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2.2%)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各功能区(翻身、躺、坐、跪、爬、站、跑、跳、走)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智能训练系统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儿童痉挛型脑瘫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燕平.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全方位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与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151-153.

[2]谈建新,赵娟娟,陈红霞.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兒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6):1533-1536.

[3]王军,郎永斌,杜江华,等.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 20(6):465-469.

[4]杜江华.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18.

[5]赵会鹏,马彩云.电子生物反馈联合三维悬吊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24):57-59.

[6]张蓓华,宋伟栋,严善钟,等.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7,32(6):529-534.

[7]任永嘉,陈霄.阳陵泉及胫前点电针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122例[J].环球中医药,2015,8(S1):149-150.

[8]刘波,王喜喜,唐强.头穴丛刺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9):11-15.

[9]张娜,唐巧萍,熊友红.靳三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 34(7):657-660.

[10]李志锋.脑瘫患儿高跪走、交替半跪和蹲走动作训练效用的下肢表面肌电分析[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4.

[11]郝新征,刘欣.德国Motomed gracile12儿童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推拿及运动疗法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J].包头医学,2013,37(3):153-155.

[12]李敬满,高明月,彭晓燕,等.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8-9.

[13]沈敏,李泽萍,崔艳,等.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28-829.

[14]陈秀洁.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5-189.

[15]康贝贝,徐磊,卢明甲,等.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9):891-890.

[16]李司南,童光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下痉挛型脑瘫儿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及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83-86.

(收稿日期:2019-04-19  本文编辑:孟庆卿)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用于外科患者护理的效果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观察
社区健康教育课堂对更年期妇女干预效果观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