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劳模精神助推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

2019-02-11肖竺袁静知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劳模精神高职教育

肖竺 袁静知

摘 要: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与隐性职业素养在文化传承、教育导向、道德提升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耦合。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是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是提升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劳模精神;隐性职业素养;高职;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接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发出“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广泛宣传劳模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等号召。在回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信中谈到:“大学教育更应该尊重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的历史功绩和卓越贡献,突出了劳动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培养实干兴邦的劳模精神,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劳模精神与隐性职业素养的内在联系

(一)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劳模只产生并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厚植于工农联盟,有超强的群众号召力和强烈的社会示范性。以劳模为主体的劳模精神内涵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建设、发展,经历了一个孕育成长、革故鼎新、精炼完善的过程。

无论劳模精神的内涵如何深化,其核心必定是“劳动”。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视角看劳模精神是一种“劳动者通过劳动实现个体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过程与结果”。一种过程,源于劳模精神诞生于劳动,且贯穿于劳动的始终;一种结果,源于劳模精神是劳动者自我实现后的精神积淀,即个体精神(个体在岗位劳动中的突出表现)升华为集体精神(全社会的进步)的“原料”。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首次并完整概括劳模精神内涵即“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二)隐性职业素养的科学内涵

高职教育过程不仅是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过程,更是培养职业素养的育人过程。职业素养是劳动者适应社会需求岗位的一种职业能力。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的“素质冰山”理论,解释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1/8部分称之为显性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是职业素养的表面、浅层和可考量素质。水下7/8部分称之为隐性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操守等,属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是鉴别职业人绩效优秀、一般和较差的黄金法则。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结构中最根本的部分,以隐性职业素养促进显性职业素养,才能培养出社会满意、企业认可的优秀毕业生和合格职业人。

就業是中国最大的民生,高职生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为职业素养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用人单位选拔录用高职毕业生时将隐性职业素养中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排在第一位,通用能力次之,专业岗位技能更次之。毕业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显性职业素养,但隐性职业素养欠缺,这就是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招聘应届高职毕业生以及他们就业上岗后离职率高后劲不足的真正原因。

(三)劳模精神与隐性职业素养是相融相通

(1)文化传承同根同源

劳模精神和隐性职业素养具有共同的文化归属,均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壤,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敬业、坚守、争优、创新、无私”等精华,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在爱国情怀上相通,劳模精神最高的奋斗目标是爱国爱民、舍己为人,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通过埋头苦干、在岗位内自我创新创业的方式,来诠释和表达对事业挚爱、对社会大爱、对国家深爱。隐性职业素养中首先要求高职生要呵护祖国、珍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只有拥有拳拳爱国之心,才能将自己炼就成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劳动者。

(2)道德提升目标一致

隐性职业素养中关于职业道德的价值观如: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友爱互助、团结协作等为提升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最初在本职岗位上自我创业,紧接着突破岗位、然后引领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最后在实现人生非凡价值过程中铸就的中国精神之一。

(3)教育导向高度一致

隐性职业素养中关于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操守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为高职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和社会主流意识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导向。劳模精神为高职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指引。二者都是要把高职生培养成与党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同步,具有持守不忘初心、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坚持立志成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行为选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聪明才智,将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的时代新人。

二、精心培育劳模精神在隐性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机制

高职院校劳模精神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劳模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从进校门抓起,学校在进行顶层设计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将劳模精神融入到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践标准和毕业标准的制定,而且也要融入到思政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职业素养等培养的始终,通过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格局,建好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传播育人三大平台,依靠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劳模文化传承等途径,切实让劳模精神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打造思政工作新引擎,助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开始阶段,无论科技如何发达,高职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如何大,劳动仍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学生和家长要高度重视劳动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通过家务劳动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责任感、自我服务能力和为他人服务的思想,诚实劳动可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个人美好梦想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劳动观。

高职院校和社会要成为弘扬劳模精神的研究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共同构建劳模精神教育“五模块”形式。一传道:搜集劳模先进事迹,利用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与宣传,将过去对劳模“脸谱化”宣传转变为“真情、真事、真话”宣传,引导学生找寻自己和劳模的差距,从而坚守初心。二授业:邀请与学生相似专业的劳模技能大师进课堂或者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劳模工作的地方,深刻体会劳模的主人翁、进取开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团队协作精神,使劳模精神得到认同、弘扬和辐射。三解惑:量身定制 “卓越工业文化大讲坛”、“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等特色课程,倾听劳模讲述自身成长与奋斗历程,通过教学互动使劳模走下神坛,实现“神”向“人”的转变,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和认同度。四促行:检验劳模精神学习成效如何的方法是践行。高职生通过走进劳模、感知劳模先进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主动服务同学、服务师长、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实现从他者到自者的转变。五共享:高职院校和社会要积极弘扬劳模精神主题,通过微博、QQ群、微信群网络多渠道广泛传播劳模精神,学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在全社会营造劳模精神的“知行场”和“养成域”,从而提高职业人的技艺水平与职业素养。

(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高职院校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创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办学模式和理念,坚持“对象精准、需求精准、设计精准、执行精准、评估精准”方针,聚焦“服务企业战略、服务基层需求、服务学生成长”目标,校企携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设置标准、教学计划、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监督和评价体系,通过“订单班”、“委培班”等教学实践形式实现校企结合的打磨,让包括劳模精神在内的隐性职业素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做到真懂、真信、真讲、真用,达到学思用结合的教学目标。

(三)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思政教育做为高职院校教育的“第一课程”,應打造思政教育教学“六支队伍”建设,即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其他专任课教师队伍、辅导员(含兼职班主任)队伍、学校管理者队伍、家长队伍和社会队伍,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努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思政理论课老师要把培育和传承劳模精神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新使命,突出劳模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诠释传播劳模精神,使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结构升级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践的需要,其他专任课教师要“明道、信道”致力挖掘本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功能,拓展思政教育的课程载体渠道和呈现方式,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另外在履行育人职责过程中,学校管理者通过传承劳模精神,将自己培养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和追求卓越的四有好教师,实现个人生涯发展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结语

总之,隐性职业素养的有无对高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生就业竞争力、职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实现人才培养“零公里就业”目标的关键要素,更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劳动者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劳模精神的持续引领下,与学生一起做弘扬劳模精神的研究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为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劳动者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孙兆化.我国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述评[J].职教通讯,2016(16):69-72.

[2] 李明达,杨多海.素质冰山视角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浅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5(06):53-56.

[3] 乔东,李海燕.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内涵[J].班组天地,2018(05):66-67.

[4] 张荣.以劳模精神推进高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析[J].思政教育,2017(08):69-70.

[5] 杨志强.弘扬劳模精神,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关系学院,2015(04):110-113.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政项目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基础课》(2018版)专题教学模式探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YKYDF201810;文章为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卓越院校辅导员队伍培育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C0528。

猜你喜欢

劳模精神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促进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企业如何弘扬劳模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