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护理干预在小儿下肢骨折患儿急诊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9-02-11冯民子
冯民子
(山东省临沭县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700)
患儿发生下肢骨折后,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使其活动受到限制,因儿童具有爱玩的天性,很可能出现烦躁、哭闹等不良情绪,加之部分家长对疾病和护理知识的认知不全,因此给予患儿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其骨折愈合,提高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1-2]。为此,该研究选取该院急诊科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76例小儿下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式护理干预在小儿下肢骨折患儿急诊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急诊科收治的76例小儿下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38例)和试验组(38例)。常规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8.27±1.59)岁;骨折至入院时间为1~27 h,平均入院时间(10.81±5.26)h。试验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67±1.82)岁;骨折至入院时间为1~15 h,平均入院时间(10.12±5.03)h。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儿经CT检查确认为下肢骨折;家属知情并同意加入。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骨折端严重移位;不积极配合研究者。该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指导、基础生活护理等。试验组患儿采取家庭式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式为:(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将病房布置成童趣温馨的风格,将房间的窗帘更换成天蓝色,减少患儿对病房的恐惧心理。在面对患儿时,要保持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的语气,收集患儿的病情、生活习惯、饮食效果以及爱好等,以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病房内的电视可定时定量的播放动画片,避免因长时间卧床休息使患儿感到枯燥,引起烦躁苦恼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保持耐心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通过鼓励等方式转移其负性情绪。告知家属应适当调整患儿的学习时间,不可给予其过高的心理压力,进而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2)生活护理干预:需保持患儿的蛋白质和糖的供应充足,建议家属给予患儿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其因长期卧床而出现便秘。告知患儿要养成慢饮慢食的效果,若是需要喝冷饮,可使用有弹性的吸管进行饮用,年纪较小的患儿在喝热饮时,需要经过护理人员或家长的协助,避免出现烫伤事故。可给予患儿穿脱较为便捷的衣物和不需要系鞋带的鞋子,避免其出现摔倒。同时也要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其出现压疮等并发症。(3)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开展训练,若是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患儿,可鼓励其采用主动性的康复训练。若是症状较重,还需卧床休息的患儿,护理人员可指导和协助家属,给予患儿采用主动性和被动性结合的康复训练,可对其下肢进行按摩,以免长期卧床导致患儿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对患儿的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促进血液流通,使下肢得到适当的运动量。等待患儿病情明显恢复后,可给予其进行适当的下地运动,促进其下肢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长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内自制问卷调查表,包含护理方式、服务态度、护理有效性等10项问题,每项为0~10分,满分共100分,其中满意为得分>90分,基本满意为得分位于75~89分之间,不满意为得分<74分,分数越高表明家长的满意程度越高。护理满意度为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依从性:根据患儿在护理过程中持续配合状态进行评估,优:能够维持良好的配合态度,良:在护理过程中偶尔出现配合态度或表现行为不佳,差:完全不配合护理和治疗,或经常出现表现行为不佳。优良率为优率与良率之和[3]。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对两组患儿的数据都以SPSS 20.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资料以χ2为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进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儿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骨折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常规组(n=38)试验组(n=38)t值P值9.83±1.76 6.25±1.25 3.44<0.05 12.82±2.71 9.26±2.06 2.21<0.05
2.2 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
两组患儿经护理后,试验组优良率(96.83%)明显高于常规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n(%)]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常规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家长护理满意度(92.11%)明显高于常规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目前临床针对不同类型的下肢骨折多采用石膏固定、手术或手法复位等方式进行治疗。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缺乏自我意识保护,对疾病和护理知识的认知不够全面,因此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帮助患儿促进骨折愈合。家庭式护理干预是通过护理人员向患儿给予专业的护理指导,从心理干预、生活干预、康复干预等方面对患儿开展护理干预[4]。从该次研究结果可知,护理后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同时试验组依从优良率(94.74%)明显高于常规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家庭式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减少患儿对住院的恐惧感,护理人员保持耐心地与患儿进行交流,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安排适量的动画片播放时间,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避免因哭闹等情绪影响病情康复,进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5-6]。该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常规组(26.32%),同时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生活护理的干预,给予患儿科学的饮食指导,避免其出现便秘,做好皮肤护理,避免患儿因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受压而出现压疮。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儿进行关节和下肢的运动,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也使得患肢得到适当的按摩和运动,减轻了下肢肿麻,进而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护理人员通过细致的护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取得了家长的满意,进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7]。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下肢骨折患儿采用家庭式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