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及意义

2019-02-11林云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黏性糖尿病足血小板

林云霞

(山东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菏泽 274300)

糖尿病足是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及周围血管相关病变而发生的足部溃疡、感染及深层组织损害等,多发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轻者可形成局部溃疡及下肢坏疽,重者可引致截肢,进而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血流变相关指标改变是糖尿病足患者的典型性体征,即血流变可作为衡量糖尿病足发生、发展、恢复等状况的可靠性指标。黏附因子,具体可指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VCAM-1),已知其若水平升高,则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血管病变。该研究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足患者为例,实践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诊疗并符合相应择选标准的145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Wagner分级分为3组,研究1组(n=46)、研究2组(n=52)与研究3组(n=47)。研究1组患者均为Wagner分级1级,即足部表面已现溃疡,但并无感染,研究2组患者均为Wagner分级2级,即足部已现深度溃疡,且并发软组织炎,但并无脓肿及骨性感染。研究3组患者均为Wagner分级3级,即足部已现深度感染,且并发脓肿及骨组织病变。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材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血流变检测:所有入选患者于治疗后7 d,分别采取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并置于抗凝管中,而后采用该院现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流变相关指标。黏附因子检测: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以检测相关黏附因子水平。

1.3 观察指标

(1)记录3组患者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小板聚焦指数及血浆比粘度。(2)记录3组患者的ICAM-1及VCAM-1水平。

1.4 统计方法

以SSPS 19.0为该研究的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表述为[n(%)],施以χ2检验。计量资料表述为(±s),施以t及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血流变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3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小板聚焦指数及血浆比粘度明显大于研究1组及研究2组,研究2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小板聚焦指数及血浆比粘度明显大于研究1组,经组间比较,3组患者4类血流变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小板聚焦指数及血浆比粘度对比(±s)

组别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小板聚焦指数 血浆比粘度研究1组(n=46)研究2组(n=52)研究3组(n=47)F值P值3.23±0.41 3.94±0.57 4.87±0.94 3.215 0.001 6.41±1.24 7.96±1.31 8.97±1.39 2.294 0.001 1.71±1.48 1.99±1.03 2.57±0.49 3.124 0.001 3.31±0.79 5.73±0.61 7.64±1.07 2.221 0.001

2.2 3组患者相关黏性因子水平对比

研究3组ICAM-1及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1组及研究2组,研究2组ICAM-1及VCAM-1水平明显高于研究1组,经组间比较,3组患者ICAM-1及VCA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ICAM-1及VCAM-1水平对比(±s)

表2 3组患者ICAM-1及VCAM-1水平对比(±s)

组别ICAM-1 VCAM-1研究1组(n=46)研究2组(n=52)研究3组(n=47)F值P值318.46±38.67 497.16±61.28 631.15±71.34 56.312 0.000 481.51±57.68 594.26±74.59 691.27±86.57 48.123 0.00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类终身性疾病,罹患该病的患者均须进行长期药物治疗,且在此期间可因多种因素,如体质相对较弱、有关知识认识不足等而产生不同类别及程度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就为较为典型的一种,其可使患者不堪其扰,继而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于临床上应深入研究此类病症的相关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以保障治疗效果,促进预后恢复。

糖尿病患者一般均长期处于高血糖及蛋白质非酶糖化状态,故机体存在多种病理性改变,如脂代谢紊乱、高粘稠及高凝血流、下肢循环障碍等,故容易发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微血管及微循环障碍等,并引起神经内膜缺氧缺血性病变,即可通过血流变及黏性因子诊断糖尿病足或调整对应治疗方式[2]。血流变反映的是血液及血管内的宏微观流变性规律,可经血液粘度、流动、黏弹性、凝聚,红细胞变形、聚集,血小板聚集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得出[3]。黏性因子存于细胞表面及胞外基质中,可因糖尿病相关病理性刺激而外放于血液中,而后ICAM及VCAM便会黏附和游走于白细胞中,进而导致糖尿病牵连血管病变[4]。

该研究以145例糖尿病足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3个级别组后,均行血流变检测及黏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3组患者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小板聚焦指数及血浆比粘度大小排序均为:研究3组>研究

2组>研究1组,且3组的四类血流变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ICAM-1及VCAM-1水平高低排序均为:研究3组>研究2组>研究1组,且3组患者的两类黏性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能可靠性反映糖尿病足患者的相关病理情况。

综上所述,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对糖尿病足患者意义性十足,相应检测结果可作为糖尿病足患者诊断及治疗的可靠性依据。

猜你喜欢

黏性糖尿病足血小板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