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2-11曹宝卿
曹宝卿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500)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以踝部疼痛、软组织肿胀、表皮出现青紫、瘀癍、不能行走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踝关节空间结构狭小、骨折表现多样、分型较多,传统X线拍摄检查易发生重叠,不能够全方位显示骨折情况,易发生漏诊[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从多角度、多平面呈现骨折状态,提供更清晰、全面的骨折信息,对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及术后复查提供有效依据[2]。基于此,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研究已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1.57±5.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6例,高处坠落21例,扭伤29例,其他4例;骨折分型(术中检查结果):旋后外旋型35例,旋后内收型26例,旋前外旋型22例,旋前外展型17例。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者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②年龄不超过65岁;③患者或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多发骨折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重症疾病者;④合并踝关节骨折或手术史者;⑤手术禁忌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进行X线DR检查,3 d内进行CT检查。X线DR检查:常规踝关节正侧位扫描拍摄。CT检查:仪器选择GE-OptimaCT660-64排螺旋CT扫描仪,取患者仰卧位,对足部由远到近进行扫描,扫描范围:胫骨下段约1/3处至足部轴位包含骨折线上下2 cm。扫描参数:高分辨率扫描,螺距1,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180 mA,层厚0.625 mm,重建间距0.625 mm。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冠状位、横轴位、失状位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三维成像、表面遮盖成像。所得结果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生进行独立判读经商议得出影像学诊断。术后进行复查判断复位及内固定质量。
1.4 评价指标
(1)以术中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X线DR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Lauge-Hansen骨折分型符合情况,包括旋后外旋型、旋后内收型、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2)分别采用X线DR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术后复位质量及内固定质量进行评估,骨折部位解剖关系恢复正常,对线和对位完全良好或移位、关节台面小于2 mm为解剖复位;骨折部位基本恢复正常解剖关系,移位、关节台面大于2 mm为非解剖复位;根据具体手术方式观察所有入选者内固定置入物位置胡外露长度,钢板偏转手术预定角度超过5°或偏移超过1 cm造成对位不正,螺钉外露长度超过1/3或穿入关节腔,对关节面造成损害则视为内固定质量不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分型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T三维重建对总骨折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98.00%,高于X线DR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骨折分型[n(%)]
2.2 术后复位质量
术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总解剖复位率为80.00%,低于X线DR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复位质量[n(%)]
2.3 内固定适宜率
术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内固定适宜率为96.00%,高于X线DR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内固定适宜率[n(%)]
3 讨论
踝关节承担人体全身体重,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曲关节,结构及力学机制复杂,但由于周围缺乏软组织保护,因此常发生脱位、骨折等损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X线DR拍摄检查都是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主要诊断方式,但基于踝关节结构复杂,常因重叠影像而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漏诊现象常有发生[3]。相关研究提示,距骨外移1 mm则可能导致胫距关节损失接触面达40%,旋转角度达到5°及以上则可能导致踝关节应力分布异常,关节面移位及平整度对关节面韧带弹性及应力平衡影响巨大。因此,踝关节骨折治疗更强调解剖复位的重要性。
解剖复位及良好的内固定质量与术后踝关节恢复具有紧密联系,术后复查对患者骨折部位复位质量及内固定质量进行早期预判,对复位不佳及内固定质量不佳的患者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过程中,对评估多种复杂关节骨折具有显著优势[4]。该研究通过Lauge-Hansen分型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折分型,对踝关节损伤程度及损伤机制进行快速且准确的评估。采取X线DR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及术后复位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显示,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T三维重建对总骨折分型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DR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踝关节骨折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价值效果高于X线DR检查,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此外,术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总解剖复位率低于X线DR检查结果,检出内固定适宜率高于X线DR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敏感性更高,能更敏锐发现解剖结构,对术后复位质量及内固定质量评估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综合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三维成像、表面遮盖成像对骨折关节及周围组织进行立体重建,有效规避平面扫描的问题,可从多角度对骨折走线进行全面了解,关节面损害程度及骨碎片分布情况为术前评估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信息,利于对患者骨折情况作出准确判断[5-6]。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准确分型,利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且对术后复位质量及内固定质量评估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