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2019-02-11陈红杨艳
陈红,杨艳
(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医院,云南昆明 650500)
对于静脉血栓形成来说,是指在深静脉腔内血液不正常的凝结,对静脉腔造成阻塞,致使静脉回流出现障碍,在机体下肢多发[1]。因为ICU患者大都是昏迷患者,其需长期卧床,深静脉置管多,再加上应用保护性约束带,导致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比较高[2]。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大都存在局部疼痛、肿胀等,如果不及时给予其有效的干预,就很可能发生肺栓塞、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预后。为探讨在ICU患者中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抽选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该院ICU医治的患者(100例)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ICU医治的患者(10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50例,乙组50例。48例是男性,52例是女性;患者年龄在26~73岁之间,其平均年龄是(46.25±4.28)岁。通过比较两组的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进行相关研究。
1.2 方法
给予乙组常规护理干预: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向患者讲解起病情,主动同患者沟通,消除、缓解负面情绪,提高康复信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翻身、坐立等运动,并给予被动运动指导或者床上主动运动指导,床上主动深呼吸,8次/d,床上膝关节屈伸运动,15次/组,4组/d,双下肢交替进行运动。给予患者以踝关节为中心的屈伸、足内外翻以及足环绕等运动,15次/组,4组/d,双下肢交替进行运动。嘱患者健康饮食,戒烟酒,并为其制订科学的、合理的饮食计划,禁止食高胆固醇等食物,主要是清淡饮食。而甲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护士长带头成立深静脉血栓小组,并出任组长,抽选工作年头较长的、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当作小组成员,并给予小组成员专科培训,确保小组成员可熟练掌握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预测工具,可早期识别下肢深静脉血栓。经风险评分表评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认真记录、观察。定期重点观察患者的下肢皮温、色泽、是否肿胀,为其制定护理计划,给予其针对性预防措施。按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把风险具体分为三级,低风险:小于10分;中等风险:11~14分;高风险:15分及以上。具体预防措施:给予低风险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无法下床活动者要在床上开展被动活动以及穿循序减压弹力袜等;对于中等风险患者来说,给予被动活动、循序减压弹力袜以及间歇充气泵等;对于高风险患者来说,给予被动活动、循序减压弹力袜、间歇充气泵以及肝素。注意在肝素使用前要评估其出血风险。进行连续性动态评估,对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分值11分及以上的患者来说,要定期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评估,详细记录。制定流程,主要是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预防流程、间歇充气泵操作流程等。做好早期宣教,特别是对于中高危患者来说,在患者神志清楚时,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具体症状、危害性、预防意义,向ICU患者讲解床上活动方法,得到患者配合,增加患者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在乙组和甲组患者的护理、治疗中,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护理后,经彩超测定股静脉血流速度(平均速度、血流峰值速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股静脉血流速度经(±s)表示,t检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经[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乙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7)。详见表1。
表1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n(%)]
2.2 总结股静脉血流速度
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峰值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88,P=0.000)。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2,P=0.000)。详见表2。
表2 总结股静脉血流速度[(±s),cm/s]
表2 总结股静脉血流速度[(±s),cm/s]
组别血流峰值速度 血流平均速度甲组(n=50)乙组(n=50)t值P值54.61±6.52 39.48±4.62 13.388 0.000 33.89±5.25 25.11±3.23 10.072 0.000
3 讨论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来说,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都比较高的疾病,其起病较为隐匿,发病早期可能不存在明显的症状,所以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3]。由于ICU患者的血管损伤、制动、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等,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但因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使用肌松剂、使用镇静剂、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等,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比较困难,临床检出率很低,随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4]。有研究表明:给予患者双下肢锻炼指导,可促进下肢肌肉血液循环,提高下肢血流量,而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因为ICU患者的病种繁多,特别是高龄患者、新进手术患者、内科重症患者、创伤患者等,需长期卧床,按摩其下肢肌肉或者开展辅助锻炼,可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5]。因为ICU患者存在自身特殊性,一些患者已经丧失自主运动能力,给予其下肢肢体锻炼指导,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而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同时也不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副反应很少甚至是没有副反应,所以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应首选机械方法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肢体活动、间歇充气泵等原理就是经机械运动,溃于下肢静脉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6]。在该次研究中,提高医护人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防范意识,选择规范评估工具进行评估,给予ICU患者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有效识别高危因素,按风险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动态调整,而降低ICU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为探讨在ICU患者中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抽选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该院ICU医治的患者(100例)开展研究,得到结果是:乙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峰值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给予ICU患者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增加其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同时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给予ICU患者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静脉的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