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11于纯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腰丛收缩压心率

于纯磊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人体随年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步衰退,体内钙质大量流失,老年人发生骨折概率较高[1]。临床治疗骨折等骨科疾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老年人受年龄因素影响,普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对手术及麻醉无法耐受,为此需采取有效的麻醉措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2]。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好,主要缺陷为操作过程中麻药极易误入血管,导致阻滞范围不全及神经损伤,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降低麻醉风险[3],该次研究以该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共计200例开展该次研究,依据病例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n=100,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57例,女性患者数量为43例,年龄为64~78岁,平均年龄为(68.57±2.42)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56例,女性患者数量为44例,年龄为66~79岁,平均年龄为(68.64±2.48)岁,其中胫腓骨骨折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股骨颈骨折44例,常规资料(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1.2 方法

入室后,护理人员为两组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密切监测各项生理指标,静脉滴注6~8 mL乳酸林格注射液,静脉滴注1~2 mg咪达唑仑及1μg/kg芬太尼。

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上侧卧位,L4位置以髂嵴为基础确定,采用利多卡因(1%)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与L4间隙旁开脊柱正中5 cm位置作为穿刺点实施硬膜外穿刺,进针方向保持垂直。针头位置达到L4横突位置后略向斜上方倾斜,并于横突上缘位置进针1.0 cm,如阻力完全消失,可将针芯拔出,回抽过程中如无脊液或回血,缓慢注射20 mL罗哌卡因(0.5%)。将进针点设置为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角下方2 cm处,保证进针方向垂直,如存在异物感,可注射25 mL罗哌卡因(0.5%)。操作中需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如患者麻醉中产生低血压,需提高输注速度,并结合症状改善情况注射6 mg麻黄碱,如患者麻醉中心动过缓,则注射0.5 mg阿托品。

研究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患者侧卧位,患肢位于上方,并向头部方向屈曲30°,腰丛神经阻滞麻醉于腰部大肌肉间隙位置入路。利用该院高频超声探头扫描患者腰丛神经,扫描点设置为脊柱正中连线与两侧髂骨最高点连线的交点,如患者产生低回声区域,则在对应位置穿刺进针,回抽无回血后注射5 mL罗哌卡因(0.5%),周边药物浸润患者神经束后完成操作。如患者局部麻醉后无不良反应,需持续输注上述麻醉药物20 mL。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以患者臀大肌下方入路,超声扫描点为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区域,坐骨神经超声显影为三角形,尖端位置向上,同时可见结缔组织高回声。超声探头长轴与穿刺针长轴保持90°进针。将麻醉药物注射患者坐骨神经周围,药物总量与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养殖。

1.3 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等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后15 min、麻醉后45 min、手术结束即刻等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间[(±s),min]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间[(±s),min]

组别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4.22±1.24 5.73±1.62 7.401 0.000 13.74±3.42 21.49±5.74 11.598 0.000 492.28±78.79 238.57±54.42 26.495 0.000 9.61±2.77 13.34±3.79 7.945 0.000 19.42±6.13 26.75±6.21 8.400 0.000 187.59±34.33 206.54±39.44 3.624 0.000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该次研究数据分析,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间及各项临床指标使用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间

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间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

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s)

表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s)

组别麻醉后15min 麻醉后45min 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31.74±9.72 121.49±9.74 80.34±8.52 75.16±8.24 75.57±7.26 71.42±7.56 129.28±10.79 119.57±9.42 79.22±8.79 72.04±8.02 75.18±7.46 71.58±8.04 130.61±12.77 113.34±9.79 81.43±8.26 71.09±8.45 75.89±8.05 70.22±7.36

3 讨论

下肢手术是骨科手术的常见类型,老年患者受年龄因素影响,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逐步退化,骨骼与脊柱较为脆弱,在选择麻醉方式的过程中需在满足手术基础要求的同时,降低对老年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提高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安全[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后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及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间优势显著。常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显著,可满足手术需求,主要缺陷为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较大,气管插管及拔管过程中极易产生应激,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效果提升[5]。常规椎管内麻醉临床应用广泛,其主要优势为镇痛起效速度快,麻醉平面低,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较小,部分老年患者受骨质增生等病理改变的影响,穿刺难度大,需大量应用麻醉药物,极易影响循环功能,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的应用也会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确切,起效速度快,如老年患者存在韧带组织钙化等问题则会导致穿刺难度增加,部分患者椎管间隙过于狭窄,也会影响麻醉药物的扩散作用,使麻醉平面升高,患者血压、心率等均会受到不良影响[6]。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于患者目标神经干区域,麻醉起效速度快,整体操作简单,适合凝血功能障碍及心肺疾病老年人麻醉中应用[7]。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通过对老年患者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等腰丛神经组织以及对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可实现单侧下肢完全麻醉,将其应用于髋关节以下的下肢手术麻醉中临床效果显著。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需要结合患者体表解剖位置完成定位,对医师临床经验要求较高,麻醉穿刺具有一定盲目性,并发症发生率高,阻滞成功率偏低。利用超声引导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利用超声探头可清晰显示出目标神经周边区域的解剖结构,也可观察麻醉药物扩散效果,有效降低阻滞不完全发生率[8]。该次研究中利用罗哌卡因作为局部药物,可降低麻醉对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提高麻醉安全性。

由此可知,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丛收缩压心率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