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曲酶联合耳后激素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19-02-11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李凤娇张明薛新中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巴曲突发性耳聋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454000)李凤娇 张明 薛新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例数为120例,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实验组年龄范围为20岁~80岁,年龄均值为(55.86±5.02)岁,其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28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2岁~78岁,年龄均值为(56.18±4.86)岁,其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金纳多与甲基泼尼松龙联合治疗,在患者的耳后筛区给予患者甲基泼尼松龙干预,每次剂量为10mg~80mg,每天实施1次治疗。常规为患者注射金纳多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合理控制注射的剂量,每天注射2次,按照1∶10的比例与生理盐水混合,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每次时间为2h~3h,一个疗程为3次,连续实施4个疗程的治疗。实验组则接受金纳多与巴曲酶联合治疗,其金纳多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巴曲酶治疗前,对患者的凝血象情况进行检查,若其凝血象正常,则首次用药量为1.0ml,次日进行复查,若其FIB(纤维蛋白原含量)在1.0g/L以上,则实施0.5ml的巴曲酶治疗,若FIB在1.0g/L以下,则次日再次进行凝血象的复查,直至其FIB水平在1.0g/L以上,之后继续为其实施巴曲酶干预,以3次作为一个治疗的疗程,连续实施4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的疗效以及治疗满意度作观察分析。疗效分析:治愈:患者的听阀各频率均正常,或到达健耳水平;显效:患者的听力频率较治疗前增加,增加在30分贝及以上;有效:患者的听力频率较治疗前增加,增加范围为15分贝~30分贝;无效:未达到以上水平;以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以问卷表评价,包括特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数据分析 数据通过SPSS21.0作统计学处理,若P<0.05,则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实验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满意度 实验组治疗总满意率(88.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

3 讨论

目前认为,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耳聋的原因主要与病毒感染、内耳循环障碍等有关,其中病毒感染是病毒对患者耳内血管的听觉神经和红细胞有着较强的亲和力,多数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前存在感冒史,病毒在侵入患者内耳后,可亲和血小板和红细胞,从而出现血管阻塞,发生突发性耳聋。人在情绪过度激动的状态下,会大量对肾上腺素分泌,导致内耳小动脉出现痉挛,使得其小血管内的相关血流速度降低,最终其血小板与红细胞粘连,对血液运行造成阻碍,其供氧不足,从而出现突发性耳聋的情况。

耳后激素注射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糖皮质的应用效果较好。通过耳后注射的方式用药,可直接进入至患者的内耳,从而对淋巴液中的有效药物浓度保证,以此获得稳定的治疗效果[1]。巴曲酶是溶血素微循环的相关治疗药物,其可将Fib的相关浓度降低,使得内皮细胞对大量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剂释放,将血液黏稠度降低,对红细胞的聚集以及红细胞沉降抑制,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以及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的加快,从而对微循环障碍改善[2]。本研究显示,接受巴曲酶与耳后激素注射联合治疗的实验组突发性耳聋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金纳多与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且实验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巴曲酶与耳后激素注射联合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听力水平,且能够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巴曲突发性耳聋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