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的效果分析
2019-02-11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肝脓肿是指机体感染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导致肝脏出现化脓性病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若治疗不及时,易并发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多采用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但该术式创伤大,并发症多。为此,本院对肝脓肿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肝脓肿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35~75(49.79±2.68)岁;肝脓肿直径:2~9 mm,平均(6.52±0.61)mm。对照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36~72(49.80±2.71)岁;肝脓肿直径:2~8 mm,平均(6.48±0.58)m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34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选择西门子Acuson 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患者腹部实施常规扫描,结合患者脓肿部位选择离皮肤最近的部位作为穿刺点,对穿刺皮肤实施消毒、铺巾等操作,然后对患者实施局麻,协助其采取侧卧位,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迅速插入脓腔部位,对穿刺针实施固定处理,拔出针芯,缓慢抽出脓液。若患者脓液过稠,可使用少量氯化钠溶液稀释,抽吸部分脓液后,使用0.5%甲硝唑溶液对其进行反复冲洗,再抽吸,完全抽吸干净后,注入抗生素,结束后迅速拔针,对脓液实施细菌培养,术后5~7 d对患者脓腔状态进行复查,若恢复良好,且脓腔消失,可拔管。对照组:34例患者应用传统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术,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对其实施全麻,于患者脐上缘作一手术切口,分离相关组织,以充分暴露病灶,对病灶实施穿刺,抽吸脓液,清除坏死组织,冲洗脓腔,吸净腹腔液体,待创面止血后,对其进行引流,术后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
1.3疗效评定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缓解,脓肿消失,超声检查显示肝内仅存在实性强回声或无回声区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脓肿直径为1~2 cm,超声检查显示肝内无回声区缩小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2]。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依次为16、15、3例,总有效率为91.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13±1.43),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为(2.65±1.91)d,住院时间为(13.52±2.46)d;对照组依次为(6.25±1.85)d、(7.26±2.36)d、(17.24±2.35)d。观察组各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出血1例,高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出血及高热各3例,腹膜炎及胆瘘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将肝脓肿分为真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其中以细菌性肝脓肿较多见[3]。有研究显示[4],肝脓肿的病死率高达10%~30%。该病以脓毒发热、腹泻、腹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血培养、X线、B超、CT等进行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手段。既往主要对患者实施传统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但较多研究显示[5],该方法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慢,且术后发生出血、高热、腹膜炎、胆瘘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本研究对肝脓肿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根据脓肿部位及深度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结果表明,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体温及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对肝脓肿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安全性更高,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速度更快。
综上所得,对肝脓肿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