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零缺陷护理模式提高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生活质量的实际价值观察
2019-02-11天津市环湖医院300100贾钰晔
天津市环湖医院(300100)贾钰晔
脑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病,是指患者脑实质血管发生破裂后出现的出血症状,也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的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零缺陷护理属于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注重早期、多手段和全程化的护理干预,旨在促进脑出血患者尽快康复[1]。本次研究将分析对于脑出血患者采取零缺陷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样本,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3~87岁,平均(64.2±0.3)岁。对照组:包括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2~86岁,平均(63.6±0.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常规线性资料对比具有高度的均衡性,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脑外伤手术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患者的病情监测、输液治疗以及用药指导等;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零缺陷护理模式,具体方式如下:①术前护理:首先应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由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发病后将产生恐惧、焦虑和担忧心理,部分患者对于手术疗效缺乏信心。因此,在手术前需要告知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向患者列举成功治疗病例,帮助其树立康复治疗信心。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密切监测,密切观察其瞳孔意识以及肢体活动等相关情况,给予患者呼吸道管理,防止由于分泌物过多对呼吸道形成阻塞而引起窒息。③术后护理: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其意识、呼吸、瞳孔和脉搏等加强监测,需要每隔15min监测1次,每4h进行体温测量1次,控制好患者血压水平,防止由于血压过低,引发脑血流量的灌注量不足进而加重脑水肿和脑缺血。若患者体温上升时需要判断感染引发或是中枢性高热,如若为中枢性高热,则可在其头部以冰袋进行降温。术后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每日定期开窗通风,并对室内环境进行清洁和打扫,对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调控,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感并缓解其患病后的负性情绪。
1.3评价指标 ①应用NIHSS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此量表中共计11个条目,0~45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②两组患者均于出院时应用SIS生活质量评估表对其生活质量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s)表示,实施t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之前NIHSS评分均较高,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5.11±1.02)优于对照组(7.36±2.17),且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出院时SIS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在记忆与思维、情感、日常生活能力、行动能力以及交流五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且两组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通过在其手术治疗期间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效果,因而探寻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意义重大[2][3]。零缺陷护理模式是临床中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中强调超前防患,并做好全过程与全方位的管理,实现各环节及各要素趋于零缺陷。主要目的是确保手术全程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和干预,防止发生疏漏而影响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出院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这表明通过采取零缺陷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改善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零缺陷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其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