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9-02-11赵云霞
赵云霞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国宾部胃肠镜室,北京 100853)
上腹痛、萎缩性胃炎以及胃溃疡等都属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肠镜技术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研究显示[2],胃肠镜对检查患者胃部糜烂、溃疡等症状由显著的临床效果,无痛胃肠镜技术主要是在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检查和治疗。本研究以我科收治的88例行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对其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行无痛胃肠镜治疗的88例患者,其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20~71岁,平均(56.28±3.42)岁。采用随机表格法分为甲组(n=44)和乙组(n=44)。纳入标准:均符合行无痛胃肠镜麻醉治疗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肾等严重器官疾病患者,存在麻醉禁忌症患者。对比2组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甲组采用无痛胃肠镜麻醉传统护理,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监测,并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药物指导等护理。对乙组采用无痛胃肠镜麻醉优质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对此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以往病史,并及时排除其中存在肝炎、心脏病等麻醉禁忌症患者,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整个流程,麻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效果持续的时间等,告知患者麻醉期间和麻醉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避免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现象。术前还应对所使用的麻醉药物、仪器等进行详细核实;(2)呼吸道护理,对此护理人员应保证对患者进行持续低流量供氧,将氧流量维持在2.5~3 L/min,并且“咬口”一定要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并进行妥善固定,防止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生“咬口”脱出。由于患者麻醉后全身肌肉会处于松弛状态,对此应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舌后坠以及呼吸暂停等现象,为了保证其呼吸顺畅,护理人员可以将其头部后仰,及时对患者口腔分泌物进行清除,避免出现误吸现象;(3)输液护理,开放患者上肢浅静脉留置通路,并对其进行妥善固定,在对患者输液和护理时应注意对其保暖,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与麻醉师进行良好的配合,防止出现药物配伍禁忌反应;(4)麻醉后护理,在对患者诊疗完成待患者清醒后即可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将患者送回病房后需要对其血压、呼吸以及心率等进行密切观察,并询问患者术后感觉,对于术后出现低血压、心跳过缓和恶心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进行无痛胃肠镜诊疗完成后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同时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满分设置为100分,患者所得分数越高说明对护理工作越满意[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结果采用(%)进行分析,计量结果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甲组7例不良反应,恶心2例、呕吐1例、低血压1例、误吸3例,发生率为15.91%;乙组2例不良反应,1例恶心和1例误吸现象,发生率为4.55%,组间比较(x2=172.8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2组满意度
甲组满意度评分为(9 0.1 6±2.7 3)分,乙组为(99.05±0.46)分,组间比较(t=2.81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胃肠镜诊疗已成为目前消化系统急诊诊断和治疗最为常见的手段,临床主要采用胃肠镜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检查,在最佳时间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4]。无痛胃肠镜麻醉方式相对于传统胃肠镜检查的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痛感和不适感较弱。其缺点在于患者对无痛胃肠镜麻醉诊疗方式了解相对较少,因此极易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详细讲解诊疗流程和效果,并在患者术后为其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不宜做剧烈运动和高空作业。调查显示,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1%;而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并且甲组满意度评分为(90.16±2.73)分,乙组为(99.05±0.46)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此护理方案值得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