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安全隐患分析讲座对血液科实习带教效果的影响体会
2019-04-26李苗
李 苗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 400038)
血液科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经过临床带教实践,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故为确保护理安全,对于护理人员均开展安全医患分析讲座,以便保障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1]。因此,护士长及科室管理人员在护理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护理意识,以便培养出职业道德规范、理论与实践能力并存的优质护理人员。本次研究就本科室实习生实施互动式安全隐患分析讲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95名于2015年~2016年和42名于2017年~2018年在血液科实习的实习生作为研究样本,分为参照组95名和研究组42名。参照组平均年龄(21.9±2.4)岁,学历:大专45名,本科50名。研究组平均年龄(21.6±2.8)岁,学历:大专18名,本科24名。实习生在血液科轮转时间为28天。对比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均衡性高,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实习生给予常规性护理安全分析讲座。研究组:实习生在进入科室前,由护士长对实习生开展互动式护理安全隐患分析讲座,严格要求实习生均参与。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分析引导环节。护士长围绕护理安全隐患主因、引发因素进行发言,同时通过多媒体案例演示,从护理安全认知意识形态、护理资源分配、执行力度和医患沟通四大板块分析,继而引导实习生提问,并提出应对策略[2]。其次,互动环节。在护理安全主因和安全案例分析后,护士长鼓励实习生主动发言提问,师生共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探讨包括:预防护理、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解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实施安全隐患讲座分析后的带教效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以计数资料为主,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并给予x2检验。参照组和研究组数据对比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研究组实习生临床护理发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实习生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n(%)]
3 讨 论
血液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形成原因主要有四点:首先,护理安全认知意识形态问题。临床中护理实习生均是90后,动手操作能力较低,服务意识普遍比较低,缺乏护理安全工作理念,进而造成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其次,护理资源分配问题[3]。医院中护理人员床位与实际编制要求存在差距,致使新进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存在过多漏洞和问题,致使带教老师和实习生抱有懈怠心理。第三,执行力度问题。实习生刚接触临床实践,无法充分融合教材知识和实践,致使实习生概念性理解出现偏差。同时护理实习生面对高强度工作环境产生紧张、疲劳等心理,逐渐出现执行偏差,导致实习生在实践中出现各项操作执行问题。第四,虽然患者文化程度有限,但是患者会根据自我理解能力分析健康知识,致使患者与护理实习生标准化操作出现偏差,加上护理实习生非专业性解释,致使患者与实习生出现专业知识对抗问题,引发安全风险。
基于以上护理安全原因分析,科室对护理实习生采用互动性安全隐患分析讲座教学。第一,提高护理实习生责任意识。带教过程中,教师对护理实习生的专业操作进行规范,以便强化实习生责任意识,再通过医护整体素质氛围营造和责任意识思维培养,让实习生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第二,对于工作流程和评价制度进行强化,从查对制度、无菌操作等着手,标准化护理流程,促使实习生概念性偏差及执行问题减少。第三,从专业化和基础技能训练着手,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对于护理人员的病情和复杂程度进行分析,并要求专业化,以便让实习生学习到新知识、能力[4]。实践过程中带教老师需注重实习生的知识掌握、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最后,在实践护理中带教教师以身作则,多与患者家属及患者交流沟通,促使实习生可以进一步做到技术上的精益求精。除此之外,互动式安全隐患分析讲座,有效带动实习生学习气氛,激发带教人员与实习生的主动性,改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安全判断思维能力。经过本次互动式安全隐患分析讲座后,研究组实习生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
综上,对于血液科实习生带教中采用互动式安全隐患分析讲座,有利于降低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带教效果,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