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忆过去非常苦,便惜现在分外甜

2019-02-10刘歆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金华老干部变电站

刘歆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1-189-02

摘 要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做好“我看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专题调研,原汁原味反映老干部的心声感受和意见建议,国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举办“我看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座谈会,邀请公司近20位离退休老干部参加。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座谈会上,老干部们忆往昔、看今朝,讲述时代洪流中的一个个电网故事。通过他们的话语,我们不仅看见了祖国的飞速发展与电网的不断壮大,也看见了电力人代代传承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 共和国 70周年 老干部 调研

一、开天辟地奋斗史

“我们电力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过程,这个变化和国家的发展一样,是史无前例的。”说起过去,原浙西技校党委书记郑皓同志发出感慨,并简要介绍了浙西电网合并前后的情况。

“当年经济困难,要办电厂很不容易。旧社会,资金困难、社会混乱、外敌侵略,金华地区电力发展缓慢。完全是靠解放以后,在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才把电力事业慢慢发展起来。金华最早的是湖海塘电厂,有两台200千瓦的美国机组。后来有了当时金华最大的水电厂金兰电厂。再到大跃进时期建成双龙水电站,当时水程全国最高196米,1960年的3月14日,毛主席还专程来视察,给与高度评价,意义重大。那时金华地区还只有小水电、小火电,自发自供,没有大电网,到1960年才有了35kV变电所。

直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电力迎来大发展,根据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的要求,浙西供电局与金华地区电管局合并,成立金华电业局。作为第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我们金华电业局的发展是和国家40年的改革开放同步的,有了现在这么大的规模,就像習近平总书记说的:‘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原金华电业局副局长陈伟国同志(主持工作)讲述了用电发展过程中的亲身经历:“60年代初,新安江地区住的电力工人比较多,集体宿舍是毛竹泥巴糊起来的,家里接的都是土电路,没有电表,收费困难,偷电欠费的情况很多。当年我们查电路,土电路各种各样,甚至有人把电路藏到棉被下面导致棉被烧着,用电管理、抄表收费真的很困难。在整顿以后才慢慢恢复正常,人们意识到电不能随便用。

现在的电网,不要说电压等级,已经从35kV到±800kV、 1000kV特高压了,就说居民用电,过去仅需要照明,后来有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到现在家庭用电一个月200度、300度也很正常,所以用电发展是非常快的。在思想观念上变化也很大,过去35kV不过兰江,改革开放后政府部门也认识到电力发展的重要性,供电不足,交通、生产等各方面发展都跟不上。过去的电力职工很艰苦,设备全要自己修,周末根本没有休息。现在能够实现智能化,故障设备即插即换,技术水平有了飞跃发展。过去的欠费问题也解决了,大家用电变得自觉,抄表收费也实现了自动化。”

说起电力发展,原金华电业局总工程师应敬华同志也是亲历者:“金华建有1座1000kV变电站、1座±800kV变电站,5座500kV变电站,超高压、特高压变电站数量之多,在全国地区电力层面是屈指可数,在发展过程中,也创造了中国电力史上的许多个‘第一。500kV双龙变是全国第一座超高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在国际上也走在前列。随后建造4座超高压变电站,在综合自动化方面、互联网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方面、机器人巡检方面的成功尝试,在国内都是首次。金华电力职工敢于探索,敢于拼搏,敢于创新,这种精神从老一辈代代传下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传承,做得相当不错。后来,在国内首先建成特高压±800kV直流换流站,其中对直流偏磁问题的攻克也是国内首创。在建设特高压1000kV兰江变时,采用国内设备与国外设备相结合,开辟了一条设备国产化的道路。在超高压、特高压方面,我们不仅仅是建造了7座变电站,而是在技术、管理方面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

金华电网在超高压、特高压带电作业方面的发展也是史无前例的,在500kV、800kV、1000kV线路上的带电作业更是前无古人。路是人走出来的,事业都是人闯出来的。在舟山大跨度的世界最高370米电力铁塔上首次成功实施带电作业,也是金华电力职工做到的。他们在全国做出榜样,做出贡献,创造了奇迹。”

二、日新月异大变革

共和国成立70年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电网建设方面,也表现在交通运输、物资供应等其他方面。这一点曾分管基建的原金华电业局工会主席支关兴同志很有发言权:“浙西合并的时候,我也是第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被他们叫做‘拼命三郎。新安江电厂110kV线路到衢州220kV沙浦变要进行升压改造,需要给铁塔镀锌。因为我有一定经验,就来到了新安江电厂。电镀的镀锌层太薄,就只能用熔炉;没有那么大的熔炉,就把两只熔炉铸成一只用。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我们自力更生,成功完成了这项大工程。我分管基建,参加了金华第一座220kV变电站的建设,到现在的500kV、800kV、1000kV,电力技术突飞猛进。以前一年建成一两个变电站,现在一年能建七八个,发展速度相当快。

早年的变压器很大,80-90吨重,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困难。没有足够大的车辆装载,就用滚筒搬运,从衢州火车站到沙浦变,将近10公里。现在桥梁承重都是100吨以上,过去只有60吨。设备过桥害怕塌方,要用枕木把桥拱垫着。路被压坏了我们还要填路,支付铺沥青的费用。现在国家公路运输发达,都是柏油路,运输非常方便,这70年的变化真是相当大,国家的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

当年分管物资供应的离休干部俞如镜同志说:“当年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材料由中央统一供应。钢材少,我们就去东北进木材,物料紧张,物资供应的困难程度难以想象。变压器的供应也是国家统一管理,只能从沈阳的生产厂进货。我们要派人去沈阳一路押车回来,一个站一个站监督,保证挂车厢的时候不被丢下,不然就大大延误运输时间,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当时的变压器质量差,但是资金有限、供应困难,只能修修补补一直用。我那时候仓库里堆了3000多种物资,小到螺丝、螺帽都有,因为不一定买得到,所以要备着,管理供应工作都很困难。改革开放以后就不一样了,国家发展很快,过去要跑西安、东北要货,打个电话到晚上也可能接不通,现在坐在办公室里一个手机,厂家人员就过来了。国家搞市场经济,物资丰富了,物流运输也发展了,我们各方面工作都好做了,人民生活慢慢变好,真的带来了很多好处。”

三、丰衣足食好生活

公司离休干部经历了建国70周年的整个历程,他们把如今的幸福长寿归功于祖国的繁荣昌盛。91岁的离休干部郑星同志说:“1950年,我参加了湖海塘水电工程的开工典礼,锣鼓喧天,非常热闹。1970年,我转到湖海塘变电所值班,经历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如今,我离休后住在湖海塘边的海棠花园,四世同堂,颐养天年。这三件事是我与湖海塘的不解之缘。”为庆祝建国70周年,他特意作诗一首,名为《海塘之缘》:参军从电七十年,湖海塘畔结电缘,海棠高楼夜远眺,艳丽辉煌映中华。

91岁的离休干部李尚耕同志说:“其实家庭条件的变化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化。我先天体质不是太好,我总想着长寿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变好了,才有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我后天又患上老年病,高血压、糖尿病30多年,不过活到现在,生活依然能够自理。我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吃不愁、用不愁、穿不愁,还能帮助子女。4个子女,子子孙孙30多号人,每年春节团圆,其乐融融。主要是国家好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提高。解放前,中国在国际上没什么话语权,被一个小小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现如今,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美国打贸易战,是两强之争啊。”为了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感恩,他还现场唱了一首 《西厢记》的插曲《花好月圆》。

四、敬业爱岗精神传

当省公司“浙电记忆口述历史”团队找到原金华电业局总工程师郑庆钧同志时,他本身体不好不想参加,但当被告知是为了“抢救”浙江电力的光辉历史时,他明白这不只是个人的事情,因而为此通宵准备材料。从1956年分配到上海电管局工作,到2015年还参加温州供电公司、金华配电工区的安全性评价,他做了整整59年的笔记,完好保存至今。他说:“新安江电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水电站,我自愿报名参加建设,放弃了上海的优越条件与深造机会。那时候条件的艰苦不可想象。新安江电厂施工用电调度我在现场,第一台机组启动我也参加了,见证了新安江电厂建设到浙西电网的发展全过程。我在防雷技术上研究多年,在带电升压工程中,做了很多技术突破和大胆尝试,应用全国第一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我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作为总工,35kV、110kV、220kV变电所投产的时候,我都在现场作总指挥,做绝缘监督也都是亲临现场。为了保证大家看上联欢晚会,每年春节晚上都是我值班。我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就要认真钻研,回报国家和单位,后来被评上了‘国网公司老有所为标兵。以前没有资金只能用穷办法,现在条件好了,以换代修,对于电力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而有限,年轻人还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当年我就想搞高压试验基地,可惜没有条件,现在看到金华公司双创中心有三台高压试验装置,我感到非常欣慰。”

应敬华同志在会上也提出建议:“过去我多次参加全国会议,接触过很多国网公司领导。老一辈电力事业的领导,清廉、勤奋,无论是工作作风、敬业精神,还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一辈的传统,应该传承下去,电力后辈都值得学习。领导干部还是要从基层走出来,结合实践经验,对管理很有好处。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要对事业负责,而不是对领导负责,做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双龙变培养技术骨干时,我也总务实地说,要学技术、学业务,提高责任心。自身境界的提高,对教育下一代也很有帮助。我们为企业而学,为国家而学,也是为自己而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的我们过着舒适的生活,无法想象当年的艰辛,却也能从老干部们的话语中感受到老一辈电力人创业拼搏的精神,并深受感动和鼓舞。年轻电力人要向老干部们学习,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为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不止。

猜你喜欢

金华老干部变电站
北京老干部之歌
张金华
岁朝清供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陈金华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