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向企业需求的机电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19-02-10严麒骏
严麒骏
[摘 要] 对中职学校而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就业,这就意味着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密切相关。在如今企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双重重压之下,中职机电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就需要做出改变,以面向企业需求为根本,分析企业对机电类学生的要求和标准,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完成课程的改革和优化。
[关 键 词] 中职;机电类专业;企业需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76-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经济日益繁盛,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企业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就业目的,中职学校必须要做出改变,本文即谈一谈在面向企业需求的背景下,中职机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中职机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
在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中,由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还没有达到更完善的状态,因此教学中暴露出多种问题,在此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统一思考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中职学校中,多数学生只认识到就业的方向和目的,但是却缺乏学习的目标,难以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尤其是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难以把握课程的重点,让学习质量大打折扣。
(二)学生的实训、实践环节较少
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其就业方向决定了需要他们具备充足的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实训和实践的课程较少,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就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
(三)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达标
由于师资力量缺乏,难免存在部分教师自身水平较低,工作经验不足,难以帮助学生拥有更高的技能标准,甚至课程教学的水准不够,难以让学生完成高效的学习过程。
(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现在的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不足,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标准,很容易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的情况;同时与学校合作的广度也不够,学校往往与一两家企业进行合作,就会导致部分不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难以完成就业。
二、企业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而是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想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一)應用型实践人才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首先就需要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能够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工作内容中,在就业的同时,不需要长期的培训和学习,就能完全适应工作的节奏,这就是企业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应用型实践人才的强烈需求。
(二)创新型技术人才
创新是20世纪最关键的一个词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需要创新,所以学生要想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也必须要学会创新。所以成为创新型技术人才同样是企业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要求。
(三)素质型管理人才
管理人才则是现代企业中最为稀缺的高素质群体,一个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首先要具备实践能力,能够指导员工进行工作;其次要具备创新能力,能不断提出新的建设性意见,带领整个团队前进;最后还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对工作认真,对员工真诚,能够拥有足够的领导力和威信。
三、面向企业需求的机电类课程改革
对机电类专业而言,其课程改革包括理论、实训、创新以及素质管理四个方向,每一个方向都应该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改进,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
(一)优化课程设计,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传统的机电类专业课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参加实训实践,这样的学习程序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往往对学习的内容和目的不明确,导致理解出现偏差或者遇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学会使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试验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本质,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当中,帮助学生迈出成为应用型实践人才的第一步。
在机电类专业的课程中,制图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图纸是每一个工程师之间的共同语言,也是每一个机电专业的学生在象形思维能力方面的展现,更是空间构思能力与创新思维的综合体现,所以说对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一项内容。而学生在学习制图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思想,来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制图的操作相结合。具体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室教学来实现,教师优先讲解所学的制图理论概念,然后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演示理论的具体表现,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所学的制图过程,并且获得相应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在这样的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制图中的概念和要求,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印象,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积极组织实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实训是中职学校最关键的课程内容,学生必须经过实训,才能获得相应的工作能力,从而拥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训是他们达到企业需求的最关键步骤,所以中职学校应该完善学生实训课程的内容,增加实训课程的时间,扩展实训课程的方向,同时还要符合企业的要求。因而,中职学校就需要扩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应用型实践人才的孵化基地。
从校企合作的深度上来说,学校应该与企业达成共识,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展实训内容,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体验学习企业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形式,拥有实际体验的收获和经历,从而在就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安排实习机会,通过进入工厂实际体验工作,来提前获得工作的经验和熟悉度,并且让学生对自己做出评判,能否适应这样的工作形式与内容,如果有所欠缺,也可以及时补充和调整。从校企合作的广度上来说,学校应该与不同阶层的企业进行合作,学生能力强弱不一,学校应该将优秀的学生推送至更好的企业当中,而相对落后的学生也要有合适的就业机会。
(三)开展实验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达到应用型实践人才的标准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挑选优秀的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深度学习,一是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二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他们实验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在实验室的深造,帮助学生成为创新性技术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企业迫切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实验室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首先需要具备独立设计小型机电类产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实践中掌握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改进,挖掘其中的关键要素,从而通过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来进行优化和调整,达到创新目的。
(四)注重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对中职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师还应该渗透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品质和德行,对个别优秀的学生,就要增加管理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管理的观念,掌握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向着素质型管理人才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让个别学生管理班级来获得一些管理的技巧,将学生培养成为班级的核心人物,具有一定的领导力和威信度,带领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機电类专业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的问题,以保证课程改革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实际效果。
(一)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
在机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首先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首先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掌握理实一体化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有实践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在试验和实训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指导;最后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室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实验室教学需要定时更新项目,以追随社会潮流
如今时代发展迅速,为保证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标准,在实验室设立项目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考虑是否与时代潮流相符;同时实验室的研究项目也要按时进行更换,以考验学生不同方向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均衡发展的空间。
(三)需要预测机电类行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储备型人才
在机电行业当中,技术发展的速度超乎想象,因此教师还需要拥有预测行业发展方向的能力,根据行业发展的规律,把握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从而提前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机会,帮助学生追随行业的发展趋势,获得更高层次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机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企业对于人才标准的不断提升,中职学校就必须根据现存的问题和企业的需求标准进行课程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实训以及开展实验教育等方式,来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应用实践和创新拓展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倪敬.面向企业需求的机电类课程教育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
[2]桂伟,叶涛,常虹.面向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机械专业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
[3]刘艳.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校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林区教学,2018(3).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