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
2019-02-10毕智高梁颖孙琪李贝贝
毕智高 梁颖 孙琪 李贝贝
摘 要 毕业设计是实现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材培养目标的关键途径,是衡量教学水平的直接依据。在阐明当前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的趋势,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油气储运工程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20
Thoughts on Improving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Take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major of Yul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I Zhigao, LIANG Ying, SUN Qi, LI Beibei
(School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Yulin University, Yulin, Shaanxi 719000)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key way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talents and the direct basis to measure teaching level.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urrent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e declining trend of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Key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Oil&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编筐窝篓,全在收口”,毕业设计对达成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犹如“画龙点睛”。而实践表明,近几年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因此及时准确把脉会诊和辨证施策刻不容缓。
1 学校及专业概况
榆林学院是榆林市方圆300公里唯一的本科院校。2003年升本以来,确立了“立足陕西、辐射周边,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办学定位,2016年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成立于2006年,隶属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级一流培育专业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 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我国对油气能源特别是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保持旺盛态势,未来10年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将迎来新的建设高峰期,届时将逐步形成调度灵活、运行稳定、供应可靠的全国性油气储运智能管道、智慧管网与销售体系;同时,油气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将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形成多元市场竞争格局。
随着“气化陕西”发展战略的实施,我省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储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灵活的天然气管网输配体系的省份。如今已建成投运天然气长输管道33条,总里程超过3400公里,年输气规模达165亿方,形成了统一对接气田资源,纵贯全省南北、延伸关中东西两翼、通达市县、辐射村镇的全省“一张网”天然气输配体系,并有效推动了城市与工业燃气、天然气发电和化工等下游产业的发展;我国首条全长735公里、年设计输量1000 万吨的神渭输煤管道也投产在即;此外,以“西安氢谷”为引领的氢能产业也在我省加速布局,日加注能力1000公斤的加氢站已在建设,将是西北地区首座用于商业运营的加氢站。
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正处于由传统能源产业向高端化加速升级的阶段。西气东输、陕京线、榆济线等国家天然气主干线贯通送气;榆林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 1000 万吨每年;全国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制油国家示范工程投料试车成功;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一期项目开工。预計到“十三五”末,全市原油产量1500万吨,天然气产量200亿立方米,煤化工规模8000万吨,载能产品规模800万吨。榆林已逐步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和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 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原因分析
3.1 学生方面
(1)入学门槛降低,综合素质下降。我校油气储运专业近3年毕业生的入学成绩呈下降趋势,以2012年入学平均分作参考,则下降幅度依次为2.5%与6.1%。相关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常发出“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感慨。
(2)态度不端,投入不足。涉及重修、就业、考研、公务员及各类资格认证考试的学生很难妥善协调其与毕业设计间的关系;部分学生由于专业基础不牢,技能匮乏,导致在做毕业设计时缺乏信或心力不从心;弹性评价机制带来历届近乎100%的合格率,使得不少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的敬畏之心,认为仅仅是走个过场,心存侥幸而仓促突击、虚构、抄袭、伪造、篡改、代写毕业设计以敷衍交差;目前尚不完全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环境的干扰,使部分学生迷失了方向,[1]导致做毕业设计时缺少动力;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2]
3.2 教师方面
(1)师资建设滞后,任务繁重。我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中级职称以上的在岗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约为1:10,毕业设计仍需从相近专业借调力量,但比例仍超过1:7,而且教师还需承担教学、实习实验、科研、竞赛或管理等任务,任务繁重,分身乏力;如图1,对2014届油气储运过程专业毕业生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5份,有效回收83份),44名学生选择了指导时间不足和简单指导,占53%,认为指导时间充足和耐心细致的学生有16和25名,分别占19%和30%,还有23和14名学生认为教师指导时间严重不足或推脱敷衍。
(2)指导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有待加强。个别教师理想信念动摇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风浮躁、教学敷衍,急功近利、言行失范 [3]等种种现象不一而足。己德不立以何树人? “问泉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部分教师由于自身不注重知识积累与更新,视野不够,教学活动中捉襟见肘,教学一线阵地逐渐失守,教学活动变“鸡肋”,因而“假装上课”、“ 翘课”、“ 低头族”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部分教师对地方经济社会、行业动态和发展方向缺乏了解,实践经历不足,对设计类选题的目标、程序和特点等缺乏宏观认识,方向把控不到位;对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最新标准规范不够熟悉或理解不透;指导教师之间各自为阵,缺少交流;[4]对需要应用的相关专业软件无法提供有益的指导。
3.3 管理方面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修订版于2015年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本科毕业设计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并建立起相应的质量管理和过程监控制度。而“办法”是面向全校所有55个本科专业的指导文件,通用性强而针对性不足。为加强流程管理,学校也引入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但基本流于形式。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通常于第7学期末开始学生分配和选题,第8学期全面展开(12周),各个环节层层推进,是一项历时长、程序多的系统工程,每个责任部门应各司其职,恪尽职守,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清、宽容迁就及信息反馈滞后等情况 ,各项工作不易落实。
3.4 其他方面
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技术理论基础,具有相应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应用水平,且能够服于地方经济、行业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设计内容涵盖油库、油田联合站、长输管道、城市燃气及LNG接收站等油气储运产业的主要模块,工程实践性极强。[5]针对油气储运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调研是不可或缺的环节。[6]由于经费无法保障,现场调研环节往往走马观花,形同虚设。同时文献资源建设更新滞后,专业应用实践类资源更是严重不足;实验条件、工作场地、软件资源等资源的不足也都一定程度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4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4.1 净化网络环境,德育为先
智能网络终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成为“电子海洛因”,蚕食着缺少自制力和甄别能力的青年学生。各种娱乐至死、推崇消费享乐及“三俗”等海量信息,蒙蔽其心智、瓦解其意志,摧毁其体魄,本该钟灵毓秀、朝气蓬勃的年纪却变得浑浑噩噩,未老先衰。
毕业设计质量下滑,本质上讲只是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德育教育滞后的一面投影。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做到及时止损增益,政府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念好“紧箍咒”。全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通力合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青年共同营造“清凉”的信息环境,引导学生合理利网络资源,丰富业余生活和社团活动,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
“德者,才之帥,才者,德之资”。新时代的教师应在平凡、细微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好 “人师”;同时应务本回归,敬畏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延展讲台,坐得板凳十年冷,匠心筑梦,勤心不退,做好“经师”; 三省吾身,历境炼心,淬炼一双洞幽察微、见微知著的慧眼,因势利导,问诊把脉,做好“药师”,且将两者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
2018年8月,教育部[7]印发的《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关于“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内容,直指时弊,可谓一剂猛药良药。
“在油气储运专业的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除了聘请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外,还聘请校外资深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每个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大都不少于 1 小时。当时国内还没有长距离输油管道,因此,专门安排从事输油管毕业设计的学生去上海卢家湾发电厂学习柴油机驱动,去上海杨树浦水厂学习大型离心泵的运行”。[8]这是65年前北京石油学院成立之初油气储运专业答辩中的一个写照,至今尤让人肃然起敬又惭愧不已。
对于那些因为没有考上目标大学而彷徨失落的学生,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挫折教育,功不唐捐,“上不了好大学,但依然可以好好上大学”,以“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境界,开阔其格局;帮其树立国家前途、民族兴衰、社会进步与个人命运休戚相关的忧患意识。学校深处“红色文化”腹地,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多数也会成为“石油人”,更应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从“铁人”精神、“八三”精神等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中汲取营养力量, 苦干实干,为国家争气加油。
4.2 引育并举,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搭台,院系唱戏、统筹推进,形成分层次、分重点、目标明确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9]既要强调高端引领,又须结合实际。一方面要以“吐哺握发”的胸襟、“千金买骨”的气魄、“三顾茅庐” 的致诚和“楚才晋用”智慧,不拘一格,延揽四海有志之士;另一方面要立足校内,把有潜力与后劲的人才发掘出来,培养一批本校中青年学术骨干,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形成团队,打造名牌;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适宜的人才评价标准,引导外引与内育平衡发展,协调好“女婿”和“儿”的关系,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做到人尽其才;职能、教辅部门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凝练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
4.3 广开财源,优化资源配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应主动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与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捐助,办学要紧跟时代脉搏,与区域发展同气连枝。以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导向,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构架集群效应,[10]以积极开放的姿态 ,寻求区域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经济相关体,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途径发挥自身的才智和组织优势,深耕厚植,凝练“干货”,借助地区“双创”、“ 培育”和“转化”等平台通道开拓市场,稳步推进优秀科技成果的流通和转化进程,纳入良性循环,实现特色、差异发展,涵养气质,打造区域品牌。
以“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形成优势”的原则配置资源,向油气储运专业在经费、实验实习场地、仪器设备、办公场所等投入逐漸倾斜,使 “一流专业”的建设在条件上得以更充分的保障;院系和专业内部也要积极调动和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对原有的实验室条件进行升级改造,挖潜增效,提高设备和场地利用率。
4.4 其他方面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制定精准的制度标准,对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全过程加以管控;[11]100%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及时吸纳评审意见予以整改;调整毕业设计启动与双选会的时间;实施双向指导等措施加以改善;[12]建立数据库,对企业需求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动态追踪分析并及时修正等。
5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具有强基固本作用和凝炼性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立德树人是其根魂,任重道远。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827)
参考文献
[1] 李国华.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再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20-122.
[2] 楼盛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上大学学报,2008.25(3):309-312.
[3] 袁占亭.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时代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16(23):17-21.
[4] 汪玲林,金辉,龙剑平.理工科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指导法研究与实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8-91.
[5] 肖荣鸽,姚培芬,潘杰,等.油气储运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规范化改革与探索[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2):44-47.
[6] 赵丽新,常向东,土建华,等.做好调研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4):123-125.
[7]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2018]8号[EB/OL].(2018-08-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8] 严大凡.油气储运专业建业一甲子回溯[J].油气储运,2012.31(6):401-406.
[9] 许安国,赵冠远,沙迪.用机制创新破解高校人才工作难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4(3/4).
[10] 顾永安.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 发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35-38.
[11] 凌振宝,程德福,林君.加强全程监控与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4-16.
[12] 屈霞,刘自强.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