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德育管理方式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2019-02-10梁美玲
摘要:立德树人的提出要求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将管理与德育融合起来,优化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在本文中,本人将从体验式德育、德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就如何优化小学班级德育管理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优化方式;实施对策
德育是一种教育行为,而德育管理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德育教育的过程。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德育管理的重要性是高于德育教育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学生作为一块蒙上尘埃的美玉,那么,德育管理就是扫除尘埃,展现学生魅力,促进学生继续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德育管理是践行育人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班主任将管理摆在了首要位置,以严苛的手段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不曾想,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管理方式遭到了学生的排斥,不仅加剧了师生矛盾,影响课堂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还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现状,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我在组织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尝试采取以下方式优化德育管理方式,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一、 实施体验式德育教育
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感知能力较强,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德育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与其长篇大论地向学生灌输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不如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其设计多样的体验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能发挥自主性,透过现象感知其中的道德内涵,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借此约束自我,自觉地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一般会把握节假日时机,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在丰富班级管理活动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地受到良好德育的熏陶。以“国庆节”为例,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经历70年的风雨洗涤下,中国在不断地成长。但是,生活在美好时代的今天,我们不能忘却革命先烈们做出的牺牲,要牢记历史,坚定不移地跟着党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此,我在国庆期间为学生布置了“厉害了!我的国”体验式德育教育活动。在此次活动开展中,我以1949年为分界线,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历史与当前这两个小组。其中,历史小组的学生需要借助多样的渠道,搜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所经历的浩荡,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在小组中合作演绎历史场景。而当前小组的成员,需要搜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实现的发展情况,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国庆假期期间,开展了“厉害了!我的国”主题活动,我利用一节主题班会,指导学生们共享搜集到的信息。在大量信息直观、形象的展示下,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一般,从积贫积弱的中国走进繁盛兴旺的新中国,为无数英烈、劳动人民、科技人员等的无私奉献所折服,自主地产生爱国之情。
二、 融合德育与课堂教学
德育内容是纷繁复杂的,是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实现渗透,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小学教育管理活动开展中,教育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每一名任课教师都要承担起育人重任,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体验过程中,既能掌握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又能受到德育的熏陶,塑造起良好的道德品行,实现健康发展。由此,我在组织德育管理活动的时候,会与其他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合作讨论各学科的教育价值,并指导任课教师将德育与知识内容结合起来。以数学为例,尽管数学属于自然学科,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如: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等。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会对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采取情境教学、故事讲授等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再以语文为例,这是一门人文学科,其中自然而然地蕴含着丰富德育因素。因此,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深入文本之中,挖掘德育因素,如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自然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 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两部分。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将显性教育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未将隐性教育纳入到班级管理范畴之中,导致学生在价值、情感、意志品质发展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此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因为隐性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在组织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对隐性德育的实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采取以下方式践行隐性德育。
(一) 关怀学生
尼尔·诺丁斯在其关怀理论中指出,榜样、对话、实践、认可这四要素在德育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四种要素的落实是以关怀为核心的。因此,在组织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想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首先要给予学生关怀。在過去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了实施教育管理的重点。且将大部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导致部分学生在过大的学习压力下,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与我产生了诸多的矛盾,严重影响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我反思传统的管理方式,尝试以关怀学生为切入点,将德育与管理结合起来。我对学生的关怀体验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比如我执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小同学,他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孩子,成绩也较差,由于父母工作忙,对他的生活、学习疏于关心照顾,他出现厌学情绪和逃课现象,无论我怎样耐心地与他讲道理,他都是无动于衷,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改变了教育的方法。此后的一段时间,我经常找他谈心和辅导教育,还鼓励他每天都要依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放学后我也常辅导他完成当天的作业,而且每次都在班上公开表扬他,在他的作业本写上一些带鼓励性的评语。如:“孩子,你有进步啦!”“孩子,你能行!”等等。这样慢慢地他上课认真起来了,课堂上也很积极举手、大胆发言,对学习有了求知欲,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往后的日子不知不觉地他对我产生了亲近之情,乐于就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我分享。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关怀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关系,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实现继续发展。
(二) 赏识学生
赏识学生是关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班主任践行班级德育管理要求的重要途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自卑情绪,这种不良情绪使得他们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不知道如何参与集体活动,如此导致班级管理质量不尽如人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身上存在着不少的闪光点。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如果班主任可以透过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发展情况把握学生的特长、优势等,并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还可以使学生在班主任的赏识下,树立自信心,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以我执教班级的小A为例,该学生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每门功课都无法有效掌握。在任课教师和我的一再督促下,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进反退,而且,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也不像之前那么积极地回答问题了。就算老师上课点名回答问题,表现得畏畏缩缩的。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大,这个学生的异常表现愈加明显,慢慢地变得自卑起来。针对该情况,我在日常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对这个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尽管可小A不敢在他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却可以使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基于此,我会在课堂上,对小A想出的新方法,给予其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对他善于思考的行为给予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四、 推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参与主体,其同样也是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掌握着管理学生的权力,大部分学生只能在班主任严格的指导下,践行各种行为。久而久之,失去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兴趣,同时个性发展也被扼杀在摇篮中。在以人为本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在组织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将管理班级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过程中,实现自主管理,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具体地,我在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首先会组建班干部队伍,由班长、学习委员等在承担各自的管理任务的过程中,监督、指导其他学生,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实现班级成员的协同发展。在组建办干部队伍之后,我还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任命组长、学习指导者、纪律监督者等,使小组成员在各司其职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和指导,做好班级的管理者。在组建班干部队伍和小组团队的时候,我会指导小组团队的组长,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向小组成员布置各种班级管理活动任务。如此班级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各司其职,高效地完成班级管理任务,提高班级管理质量,还可以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养成职责意识、管理能力等,实现有效发展。
总之,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班主任在组织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打破传统单一管理手段的限制,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体验中感知道德内涵;在学科教学活动参与中受到德育熏陶;在班主任的关怀、赏识中树立良好品质;在自主管理践行中提升管理能力,树立责任意识,进而实现健康发展,提升德育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纪俊玲.分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7):117.
[2]周莉.打造人文素养管理灵魂塑造诗意般的育人环境:人文素养视域下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J].学周刊,2018(28):164-165.
[3]張丹.试论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91.
作者简介:
梁美玲,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北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