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19-02-10曹惠英
摘要:普希金说:“阅读,就是最好的学问。”一个喜爱阅读的人,能从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高年段是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此阶段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培养策略
课外阅读习惯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力,但想真正提升核心素养,就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厚自身的人文底蕴,健全自身的人格。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五条明确的教学促进策略路径:一是建设班级文化,唤起读书热情;二是建立午读制度,保证读书时间;三是以笔助思促读,培养思维能力;四是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五是开展读书活动,加强阅读互动。
一、 建设班级文化,唤起读书热情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以润无声、细无痕的方式逐步沁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性情。要让学生沉浸在书香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从建设班级文化入手,努力營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受到无限的教育。于是,我们在班级建立了红领巾图书角,大大方便了学生在课间、静校时间的随手阅读,这里的书籍都是学生自愿借出的课外书,实现资源共享。图书角上方的墙壁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雏鹰争章展示台”公布每个学习小组完成课外阅读记录情况,课室后面的墙壁上开辟“快乐读书吧”,用于推荐优秀课外读物,以及展示同学们的读书收获(包括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手抄报等等),以激励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整个课室成了一个小书房,学生走过,可诵读,可欣赏,浓浓的书香班级文化熏陶着孩子们,让他们情不自禁爱上阅读,与好书交朋友。可见,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课室,不仅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
二、 建立午读制度,保证读书时间
课外阅读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而是在于日积月累。只有坚持每日阅读,才能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每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区的推荐书目,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推荐阅读,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后,再阅读三十分钟的课外书。然而,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推荐书目不感兴趣,阅读面窄,只爱看卡通、漫画及学习辅导类的书,内容较单一。个别学生阅读时间少,把时间花在了“玩”“看电视”或“游戏”上,到高年段仍未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是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的。于是我们及时调整了策略,建立午读制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促进,保证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每周一到周五13:00至13:30,是孩子们的午读时间,他们自主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完成每日半小时的阅读任务。自主阅读,学生可读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而小组合作阅读,则是组员共同阅读一本书,可齐读,可交流讨论,可发表自己的看法。每月我们还会选出优秀学习小组,没有获得优秀学习小组的选出优秀组员进行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学生从开始以齐读为主,慢慢地转向边读边议,读书氛围浓厚了,读书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例如:六年级第一学期,我们从区语文科推荐的书目中挑选了丰子恺的《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和鲁迅的《朝花夕拾》作为共读读本。在午读时间,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共读,读读描写鲁迅童年生活和风俗民情的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藤野先生》里的恩师,《范爱农》里的师友等;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议议当时的社会……在这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中,孩子们读、谈、说、议,走进了《朝花夕拾》,走近鲁迅,逐步养成持续的课外阅读习惯,为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三、 以笔助思促读,培养思维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这句话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写又可促进读的深入。会读不会赏析,只读怕写,是当前高年段学生课外阅读时常见的问题,这也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而提高思维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动笔的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划重点、划好词佳句的能力,强调看过的书要有痕迹,可圈可点可勾画,还要设有读书笔记本,将好词佳句、新鲜观点和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温习,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得鼓励学生结合亲身感悟,多动笔,可记录阅读心得,写读后感,还可以进行仿写或改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实践,学生的赏析能力、写作动力明显提高,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上升到更高层面。我们还将优秀的作品在班级文化中展示出来,供大家阅读欣赏、取长补短,形成你追我赶的榜样效应,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四、 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部编版语文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册教材增设“快乐读书吧”,意在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阅读方法的教授对阅读习惯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注重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阅读时提高阅读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时,教师可对小贴士的两个阅读方法予以重点指导:一是理清人物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读懂故事。以《童年》为例,可引导学生利用人物环形图进行记录,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人物出现的先后写一写,把复杂的人物关系理一理;二是通过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把发生在人物身上的重要事情简要的记录下来,结合故事情节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评价人物,这样理解人物形象就会印象深刻了。三是学会质疑问难。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疑问或困难记录下来,并尝试解答,可查阅资料找答案,可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还可以标上问号,做做旁批,说不定读着读着就找到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引,学生在阅读时读得更深入,更好地体会书中的内涵和情感,还能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另外,高年段在阅读指导上与中低年段有较大的區别,除了要引导学生迁移阅读单元的一些方法外,还要做好中小衔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做好整本书的阅读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如《童年》共有十三章,二百页左右,学生可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速度,每天阅读一章,十来天读完;也可每天读十页,二十天读完。阅读进度可快可慢,随时作出调整,如当天较忙可少读几页,较为空闲时可多读几页。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规划,切实可行就可。
五、 开展读书活动,加强阅读互动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高年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的事物充满探索的热情,所以教师应当用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以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读书笔记和阅读记录展示
经过两年的动笔实践,孩子们的读书笔记有很大进步,不仅摘录好词佳句,还记录读后心得体会。我校还是广州市智慧阅读试点学校之一,学生每周都要完成阅读平台的打卡任务。为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建设,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读书笔记和阅读记录展示,六个小组摆满了读书笔记和阅读记录,同学们翻阅着、欣赏着、学习着、评价着……最后评出10名最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此次活动,既展示了学生读书的开展情况,又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信息,受到更多的阅读启发,相信校园、班级里弥漫的书香会更加浓郁。
(二) 制作读书卡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养成制作读书卡的习惯无异于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培养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制作出独特的、有价值的读书卡,很多学生不再漫无目的地阅读,开始认真读留心记,注意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人物个性、主要内容等。
学生们设计的读书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有好词佳句的摘抄,有自己的读书感悟,还有人物资料卡、好书推荐卡……一张张别出心裁的卡片充分显示了同学们的巧妙构思和读书热情,掀起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推进了班级阅读文化。
(三) 阅读成果汇报会
学期初,教师指导学生针对性地选择课外书籍;学期末,根据相关主题,进行阅读成果分享。汇报会上,学生畅谈书中的精彩片段、喜欢的作品、心得体会、从阅读中学到的道理……最后,大家将自己的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卡、手抄报等作品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形成班级的阅读手记或班刊。丰富多彩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成就感,让其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阅读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正逐渐养成,核心素养不断提升。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好书伴随孩子的成长,让阅读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习惯,进一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允侠.课外阅读为学困生开启一扇心智之窗[J].小学时代,2010(1):37.
[2]刘丽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J].黑河教育,2018(12):55-56.
[3]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曹惠英,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