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2019-02-10陈清玉

考试周刊 2019年104期
关键词:体适能实践研究小学生

摘要:体适能主要指人体各项运动机能指标,从教学实施的角度上看,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实施意义,如低年级学生的体适能实践项目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各项机能之间的协调性。小学阶段的体适能实践主要涉及脂肪结构分析、肌肉结构分析以及柔韧性结构分析等方面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体适能;实践研究

小学生在身体、心理以及思维成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从教育的角度进行阐述,体适能在学校范围主要展示为身体机能培养,通过各项体育项目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相关体育知识及身体锻炼技巧等。

一、 体适能的相关概述

体适能主要指人体各个部位的反应能力、运动能力与协调能力等。由于人体各个运动机能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体适能各项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以及敏捷性等。人作为社会活动中的主体,在社会行为的各项活动中主要通过体适能的方式进行各项行为活动,如在体育竞赛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反应能力、速度能力、敏捷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等实现行为目的。体适能主要内容如下:

(一) 脂肪结构分析

从体育锻炼的视角进行分析,脂肪结构作为人体运动中不可或缺的结构之一,其在人体内的含量出现比例不协调等情况,容易影响人体的运动机能。体内脂肪通常情况下主要指储存性脂肪和必要脂肪。前者是引起人體发胖的主要原因,后者主要指包裹神经系统、肌肉系统以及内脏的物质。若人体必要脂肪含量出现不协调等情况,容易影响人体运动机能有效发挥。

(二) 心肺结构分析

人体运动过程主要通过心肺功能加速身体能量的转化,进而使人体完成相关强度的体育运动,其涉及的人体机构主要为循环结构。经过相关数据统计指明,人体可在运动过程中增强心肺功能活性,使人体的生命活动获得一定改善。

(三) 肌肉结构分析

肌肉结构在体适能中主要涉及肌耐力和肌力等。前者主要指肌肉在人体进行特定体育活动时,肌肉能够维持一定形态的时长。肌力主要与人体运动中的力度强弱有关,即肌肉结构可以迸发的最大力量指标。

(四) 柔韧性结构分析

柔韧性结构主要指人体的软骨结构、肌肉结构、韧带和肌腱之间的协调性。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技巧的完成度需要一定强度的柔韧性结构。体育活动中的基础性动作与技巧性动作对于人体柔韧度具有一定要求,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柔韧性的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体受损害的情况发生。此外,柔韧性对于人体协调能力的培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较好的柔韧性结构在体育运动中可以较好满足运动者对于形体的动作要求。

二、 现阶段小学生体育教学情况阐述

现阶段小学教育总体上较为偏重学生的文化课程教学,而体育教学在形式以及内容上则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教学形式主要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较少涉及体育项目的教学。文化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往往在学校教育中占有较大比例,体育课程时间一度被压缩,不仅使体育课程的有效展开受到一定限制,还使学生缺少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在教学形式上往往根据固定流程进行理论内容学习,学生在此种教学环境中能够进行一定量体育锻炼,但由于形式缺乏生动性、趣味性等因素,导致学生在此教学形式下缺乏关注度与积极性。此外,体育教学形式的制定在内容上缺乏正确的理论、理念指导,造成小学体适能教学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体育课程以游戏形式进行,从另一方面上看,游戏形式可提高学生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但在教学上缺乏规范的内容指导,使其对于相关体育项目知识、技巧等方面存在理解不足等情况。针对现阶段存在情况,学校以及教师在此方面应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及观念,一方面改善教学流程实施的质量性,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了解相关体育知识及运动技巧,并形成良好体育运动理念等。

三、 体适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小学阶段的体育锻炼与其他阶段不同,其在形式、教学目的以及指标上较为注重学生的身体成长,以及基本的体育锻炼知识教学等。体适能对于该阶段的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实施意义,其在身体结构、运动原理的阐述上,可以为教学目标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及质量监督标准等。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身体机能发育的阶段,各项人体功能还缺乏一定协调性。相关科学数据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体获得更好成长。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较多,从体育锻炼的角度上看,若身体功能缺乏良好的抵抗力,则容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体适能在小学阶段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发展、理念进步的体现,更是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体适能运动与常见的体育运动方式具有一定不同,其主要为培养人体的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好适应环境的变动,并及时调整运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改善学习活动中的质量。1~3年级的体适能教学实践中,由于该阶段学生还处于低龄段,对于教学展开而言需要重视其神经系统、心理状态以及生理问题等因素,由此展开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培养,为其后续阶段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教学展开形式可采用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通过相互协作与交流完成相关体适能锻炼。3~6年级的体适能训练中,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在身体上已获得进一步的成长,体适能训练对于该阶段的学生应用意义上,主要为其运动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敏捷性、爆发力以及平衡性等能力培养上使其可以结合体适能教学理念的指导。对此,学校以及教师方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体适能的重要性,通过完善体育设施、课时安排等方式,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逐步获得身体机能的发展。

四、 相关的改进思路及实施策略分析

(一) 合理制定体适能运动时间

根据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最新规定,1~2年级每周需要有4个课时;3~6年级需要3个课时。小学阶段的体适能训练一方面需要根据教学规定进行课时安排,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合理制定体育教学项目,使运动项目可以满足学生的基础身体机能特点,进而使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能力提升。实际教学流程中应指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的准备阶段,使学生在进行运动项目前身体可以获得一定舒展,避免出现相关的意外情况。此外,在开展专项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专业的热身动作,如在跑步项目开始前,教师通过动作示范以及指导等方式,使学生脚踝、腿部肌肉等热身运动具有一定规范性。最后,教师可通过来回跑小组竞赛模式,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跑步动作指导。另外还需在运动放松阶段正确指导学生身体机能的调整方法,使其身心可以获得进一步调整及提升。

(二) 合理制定体适能教学指标

体适能的教学指标制定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需要站在教学实施的角度进行制定。教学角度主要涉及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外在方面主要指国家规定的小学体育教学指标,学校以及教师应按照相关规定实施体适能教学;内在方面主要指学生的习惯培养、观念培养以及体育知识教学等。对此,在体适能实践过程中需要重视新时期国家体育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以学生兴趣、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有效性合理制定教学指标。

(三) 合理规划体适能运动项目

体适能运动项目需根据整体学生情况进行规划与制定。现阶段的小学体育项目主要有户外运动类型以及户内运动类型,如田径运动与球类运动等。体适能教学的展开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等。比如在户外运动中的田径项目,教师可先进行短跑项目的动作特点、技巧等教学,此外使学生通过基础性的动作训练开展短跑活动。对于部分难以适应高强度短跑项目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慢跑的运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身体机能在慢跑过程中可以逐步获得调整与提高。对于户内运动而言,教师可根据教学设施的布置情况适当开展,比如乒乓球、跳绳等体育项目,该类项目的教学实施可结合学生兴趣开展,使其在兴趣的引导下更好进行相关项目的体育活动,从而在体适能锻炼等方面上获得一定提升。

(四) 完善体适能运动整体性流程

体适能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此使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可以逐步得到改善。在实际的教学安排上可从运动内容、运动时间以及运动器材等方面着手进行项目制定。运动内容的内容布置需要结合趣味性、针对性以及质量性等特点进行合理布置,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使学生进行竞速跑、耐力跑等体育项目,由此使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得到综合性锻炼。运动时间作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传达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同时,通过环节性的教学实施使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器材方面需要教师结合学校设置进行合理布置,如塑胶跑道、单双杠以及球场等设施,教师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运用,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体适能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如在肌肉结构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单双杠进行锻炼,由此使学生在肌肉结构的锻炼过程中可以获得提升。

五、 结束语

本文根据体适能的原理、展开形式以及教学意义等方面,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探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成果改善体适能的发展情况。小学阶段的体适能主要作用不仅在于改善教学形式的开展方式,还在于通过身体机能各方面的研究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该时期的学生还属于成长阶段的“萌芽时期”,需通过体育训练良好的辅助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对此,学校以及教师需要重视体适能各方面的研究,由此改善教学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玲.“少儿趣味田径”对7-8岁儿童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D].2016.

[2]李郁.构建中学生体适能自主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19,39(6):47-48.

[3]翁志宏,松淑惠,鄭惠美.跳绳训练与核心肌群训练对小学生体适能改善之行动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2):76-77.

[4]钱军师.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体适能路径研究[J].休闲,2018(10).

[5]乔畅.“体适能”概念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179-180.

作者简介:陈清玉,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迎宾分校。

猜你喜欢

体适能实践研究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适能理论进展与健康关系的相关分析
体适能相关概念及其理论辨析
体适能训练概念的辨析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