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9-02-10徐晓帆
摘 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立足于核心素养这一大的教育主题,依次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纵观当前教育教学领域,引发诸多教育工作者们高度关注与探讨的热点名词当属“核心素养”了。从字面意思上来分析,核心素养是最为核心与关键的素养,具体是指能对学生日后获得长远性发展起到重要奠基性力量的素养与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大背景,各学科纷纷总结、梳理出了本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体系。初中语文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具体到初中语文学科来讲,其核心素养体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四大方面,这四大核心素养的习得与掌握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日后人生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无可比拟的重要影响。以下,我仅立足于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汉语是我们中国人所使用的母语,以汉语为基础所设置的语文学科本身就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工具性特征,即学生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满足于考试考高分,更重要的是要能利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基于此,“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被摆放到了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首要位置,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位置,理当引起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對此,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不简单局限于教会学生具体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想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促使学生能运用、会运用、善运用。此举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价值。例如,当前人们处在信息量极其丰富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层出不穷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对此,如何高效地把握想要的信息就成为人们所应当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也应当适应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爆发式增长的时代趋势,而在语文教学中我就会教以学生科学而合理的信息阅读方式。像《苏州园林》这一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抒发了其对苏州园林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整篇文章下来字符数偏多,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篇课文在结构布局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有些段落的首句便点明了整段的写作思路,像第三段的首句提到了“对称”,第四段的首句提到了“假山和池沼”,第五段的首句提到了“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等等,我们只需要快速浏览这些段落的首句便能大致明白整段所想要表述的内容,这便是所谓的“速读法”。通过学习《苏州园林》这一课文,学生在学习到众多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速读法”这一阅读方法,将其合理运用在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之中进行信息的浏览以快速获取自身想要的信息,便是学生建构自身语言知识并进行运用的良好体现。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品质”素养
思维是人们思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维度。大量的教育实践已表明,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人无论是思考的深度、广度等都较之他人有着更明显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所得出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结论也会更为深刻而全面,也更能具备创新性与创造性提出自身的独特看法,此外,还能举一反三般进行知识的灵活迁移,真正做到触类旁通。鉴于思维发展与品质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便将“思维发展与品质”纳入了其中,同时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与培养。
我便很好地将上述理念落实到了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对小说中各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让他们明确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为对不同人物的认识与理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原文的认知。通过阅读,不少学生都能意识到菲利普夫妇这两人的形象特点: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势利、爱慕虚荣、嫌贫爱富,但是却有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菲利普夫妇是《我的叔叔于勒》这一小说中的两个关键性角色,夫妇两人在性格特征上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在我看来,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听到这一说法,我并没有因为这名学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节奏而斥责他,而是鼓励其他学生也都开始认真思考,菲利普以及菲利普夫人两人在共性的性格特征上是否存在不同?如果存在的话,请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进行梳理与总结。这样一来,便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宽广大门,促使着他们在原来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与探索。也正是基于此,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始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所发展,以此为基础,他们在合作式的讨论中明确了菲利普除了爱慕虚荣之外还非常没有主见,而菲利普夫人相较于丈夫则更为小气,她有着精明强悍、临危不乱的一面,更有着尖酸、刻薄、泼辣的一面。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探讨对菲利普及其菲利普夫人两人的形象有了更为立体而全面的理解。这便是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素养初步得到锻炼与培养的有力体现。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前文提到,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但其实,其同样也是人文性特征明显的学科。这主要体现在以汉语为载体所形成的语文学科包含与容纳了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因素。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认识到语文教学活动应当致力于让学生感受到其人文性,并能让学生形成端正的文化价值观念,能做到理解、尊重、传承与发展我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也能对外来的其他优秀文化形成兼容并济、海纳百川的包容之感。这便是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目的所在。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包含着众多的诗词佳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在教学中,我不仅仅会带领着学生分析其中新遇到的字词,而且还会引导着学生细细品味其中之无穷的韵味所在。像在教学《关雎》这一诗经的名篇时,很多学生想当然地将其当做是一首描写古人爱情的诗,但其实,其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关雎》也是如此,其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用来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这样就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关雎》这一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当时朝代的婚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我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只是学会背诵以应付考试,更是带领学生细细分析与研究了作者其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任何作品的创作都是有着特定的背景的,《岳阳楼记》亦是如此,范仲淹写了岳阳楼的那么多景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表达出自己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升官降官,也不是自己的喜怒忧愁,他的眼界要更高,放眼的是天下芸芸众生,关心的是天下,追求的是古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一番分析,学生对《岳阳楼记》的认识不再是一篇辞藻华美的美文,更是一篇彰显古代文人志士崇高思想境界的经典佳作。如此,学生也能从中受到诸多启发,收获诸多感悟,这便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有力体现。
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美是人类的一种正常需求,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高级本领。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事物,这些事物之中其实都蕴含有无限的美感在内,需要接触的我们去感受、去欣赏、去进一步加以创造与发扬。这便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内核所在。
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就会通过写作的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以一双美的眼睛去看待与思考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小到一株小草,大到一棵参天大树,小到一束光线,大到一座巍峨高山,小到一名稚嫩孩童,大到一名鹤发老人,其中都有美好的因素存在,为此,我便会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认真对生活中的美好元素进行鉴赏与创造。像有的学生周末闲来无事有了一次去逛花市的经历,正是从这次经历中他得知就算再普通、再好养的花卉也不是放在家里简简单单浇浇水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养花者付出无限的精力去辛勤照料,如此,才能养好花。联想到自身,很少会对事物进行认真付出,即使学习时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然学习成绩始终提升不上去。也正是从这一次的买花之行中,该名学生懂得了应该以一种端正的态度去努力、去学习,才能让自身的语文学习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基于此,他还特意写出了一篇关于本次购花的作文,其中既有详细的过程,也有自身从中得到的感悟与启示,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我也观察到他很好地将努力的态度落实到了实处,并为之付出了无数努力。可以说,这就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进行鉴赏并进行再创造的一种良好体现。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广泛流行的大的教育时代背景下,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自身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引导,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有着丰富的外延与内涵,是能对日后长远性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如此,我们的语文教育才称得上是有效的教育,也才是有价值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杜松柏.浅谈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新课程,2019(14).
[2]季琼.以落实三维目标为抓手,着力培养核心素养——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6).
[3]李曉东.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2018(22).
[4]沈加彬.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18(50).
作者简介:徐晓帆,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