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究
2019-02-10方丽芬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渗透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具体的渗透中教师要创新课堂人文素养培育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在课堂授课中做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课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人文素养精神,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执行统一的合格中学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策略
一、 引言
随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只是关注学生的理论成绩,更是要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门课程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要求他们对我国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文化选择、文化强国等知识必须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而这些内容中都涉及了大量的人文素养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良好的渗透这些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本文通过论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希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帮助。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主要指人的内在的品质。人文素养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欣赏,是现代人的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人的价值观和哲学的统一体,科学精神、艺术精神、文化精神和道德精神都包含在内。从具体层面来讲,现代初中生人文素养主要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中学生对日常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框架,能合理的解释和宣传我国保存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让自己开阔眼界,成为一个行动的先行者。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中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现形成的对文化知识蕴藏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伦理道德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我国优秀的文化元素,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以及环境熏陶等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修养、品质,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人文素养培养是让学生能够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培养出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自强自立,内在综合素质比较强的现代中学生。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思想重塑的关键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对学生帮助是很大的,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和体验,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将道德情感、价值观、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和出发点。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渗透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学习兴趣一般
初中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全面,同时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正处在转变的时期,教师良好的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我们发现,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的重视度并不高,教师将其当作一门副科进行教学,课堂鸦学普遍存在理论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为主,过程一般为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记忆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重复式内容多,课堂雅雀无声,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内在品质得不到发展,同时由于互动少,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被削弱,他们不能就人文内容和精神进行借鉴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探究性少
与其他课程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和人生态度,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讲授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并在学习中让他们接受人文教育。我们发现,当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板书教学为主,缺少其他的教学辅助工具,当前的多媒体导入新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翻转课堂和微课都已经在一些理科中广泛应用,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这门社会性学科中应用极少,造成学生不能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不能从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上对一些社会现象做出合理解释,人文素养在他们身上根本体现不出来。
(三) 课堂教学缺少与生活的联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比较注重学生实践的学科,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慢慢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很少将书本内容进行生活的延伸教学,教学内容比较传统应试化,与生活的联系很少,不注重通过引入一些典故寓言、名人轶事来让学生体会书本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内容,造成学生不能认清现状,分析问题,个人情感发展很慢。同时初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也很少,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去总结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失去了该门课学习的价值。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一) 创新课堂人文素养培育方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學模式直接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学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丰富的课堂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让学生在相互探究中培养其人文素养,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解惑者,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问题中提高自己的人文内在品质。比如在教学《家的意味》中,在新课开始前教师要制定好本节课的人文素养培养目标,让学生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同时要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能够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提高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让人文素养培养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丰富化的体现。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打工者春节回家过年》的影像资料,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展示完图片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效问题,比如“你心目中对家是怎么理解的?”“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中国人回家过年体现出哪些人文因素?”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积极地思考想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性再达到感情的升华和深入,贴近学生生活,也更加让学生感同身受,人文培养效果很好。教师在讲完本节课之后,可以对课文中蕴藏的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讲给学生,让他们知道尊亲是尊重父母、顺乎其心;弗辱是不使父母感到屈辱;能养是让父母得到衣食的温饱,课堂效率比传统教学更高效,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关于中国人“家”的人文精神的氛围中。
(二) 在课堂授课中做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果说教师的知识决定这教学内容,那么教师的品格和修养就影响着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知识和能力无法取代的教师的优良的品质。教师要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精神,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用自己崇高的思想和品质去教化学生,让他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人间的真情,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关注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思想产生共鸣。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态度和睦,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和建议,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从根本上解决道德与法治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唯成绩论”的思想。在将人文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时,教师可以从自己亲自经历的一些事情结合课本人文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死记知识点上,更多的是在思考和想象,让自己的智慧得到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发展。教师要有高度的整合课本、驾驭课本和掌控教材的能力,不能受制于课本的条条框框,多结合案例和师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人文素养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积极主动的姿态,感知教材内容,产生灵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产生理性的认识。比如在学习《我们的情感世界》中,为了做好人文关怀,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与学生彼此分享一些生活轶事,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生活中的一些不同人的情感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采用赏识性的方法,比如拍手、伸大拇指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自己的情感。在正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运用多媒体和各种活动创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 在课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实践中,最终也要服务于实践中,教师除了将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延伸外,也要通过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人文素养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博物馆,让他们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们伟大的创造力,认识到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改变社会、改變大自然,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从实践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当一名交通小协警,与交警一块处理行人不遵守交通的情况,让他们懂得秩序对社会的影响,只有每个人都遵守交通秩序了,我们的生活才会井井有条,人们的思想观念才会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社会不文明现象给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有效解决的途径,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处理一些问题,从而促进他们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不只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是要从课堂人文素养接受程度、互动探究性、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人文素养等多角度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注重自己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主要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组织形式不够丰富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太少有关。下一步,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自学、互学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培养人文素养,教师也要做好对学生的关怀,从自身人文修养和品质中让学生耳濡目染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胡灵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6).
[2]张新亮.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新课程,2018(32).
[3]刘艳芳.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亚太教育,2019(6).
作者简介:方丽芬,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竹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