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9-02-10许艳

考试周刊 2019年10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兴趣高中语文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渗透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值得我们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兴趣

一、 从教学内容上渗透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教师应该倾心倾力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高中课本的必修和选修内容,选用了大量的古诗文和先秦散文,在课堂上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古诗文中及先秦散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循序渐渐地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 品读诗词歌赋,领会诗人情怀,陶冶情操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告诉我们对于自己的修养,更要有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敦厚,才能轻松愉快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读诗词歌赋,可以真正提高人的品位和智慧,多品诗的人,可以提升你品人、品生活、品理想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多多品读诗词歌赋,使学生感受到古人是如何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这种情绪的,从而开阔自己的胸怀,陶冶自己的情怀,提升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学会品生活、品人生。

比如学到苏轼的《赤壁怀古》《定风波》两首词,我先向学生详细地讲解了苏轼的生活经历和历史背景,以此引导学生对苏轼不幸的遭遇发出感慨,产生情感的共鸣。(苏轼幼年勤奋刻苦,心怀大志,勇于追求理想,26岁便考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最高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40岁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之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和打击,因而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寻求解脱。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这一思想情感冲击下的产物。)

接着和学生一起深入挖掘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情感。使学生明白:《赤壁怀古》中,苏轼借缅怀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抒发自己早生华发却功业无成的忧伤悲慨,两年后写的《定风波》又通过冒雨兼程的经历来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通过学习苏轼的这两首词,使学生懂得面对人生中的坎坷挫折,不应该消沉、绝望,而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以积极的、勇敢的、开阔的、豁达的精神力量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二) 品读《论语》经典,领悟“礼乐”之魅力,崇尚仁德

读完《论语》,你会明白,什么是学问。善于文辞,不是学问;知识渊博,不是学问;懂得“礼乐”的内涵,懂得做有“仁德”的人,才是有“学问”的人。

至此,你或许可以理解成为“圣人”的原因。

如学到《侍坐》,首先使学生懂得,“礼”代表天地间的秩序,“乐”代表天地间的和谐。和谐,万物化育生长;有序,万物各得其宜。和而不乱,是乐的精神;让人欢欣,是乐的功能。中正无邪,是礼的本质;庄重恭顺,是礼的职能。用乐来表现礼,使礼乐得到传播。“风乎舞雩”之和乐画面正是孔子之怀。

教导学生“礼之用,和为贵”的道理。其次,通过社会背景的讲解、孔子形象的分析,又使学生明白:圣人之所以为圣,是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通过学习《侍坐》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论语》中的名篇,以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有“仁德”的人。

(三) 品读历史故事,领略英雄本色,坚守正义

古人有云:告诸往而知来者。一个人应该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故事,领悟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如何坚守正义。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使学生懂得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不顾个人安危、顾全大局、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为国效力的烛之武就是英雄。

学习《荆轲刺秦王》,使学生懂得明知刺杀秦王会失败,可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了天下大义而慷慨出发的荆轲就是英雄。

学习《苏武传》,使学生懂得:具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极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的苏武就是英雄。

但是学习《鸿门宴》,使学生深入理解什么是“失败的英雄”。项羽心怀大志,“非有尺寸,乘势起于陇亩之中”,骁勇善战,破釜沉舟,“三年遂将诸侯灭秦”,可谓英雄。可是,“自矜功伐,奋其私志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可谓悲哉!哀哉!从而使学生明白项羽失败的原因,由此,学生也会深深感叹“师古”的重要性。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中,也会出现许多古代人物传记,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古汉语知识的同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物的高尚品格,感染学生,崇尚英雄。

二、 从教学方法上渗透

(一) 创设情境,配乐诵读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在诵读古典诗词中,借优美的乐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感染学生的心绪,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强烈的心理状态,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朗读时可以配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激发学生的豪放情怀,引导学生带着豪爽却又失意悲凉的心绪朗读《赤壁赋》这首词,反复诵读,以读来带动学生的想象——赤壁雄奇景象面前站立着胸襟开阔的诗人苏轼,以读来带动学生的心绪——苏轼在被贬谪、功业无成的情境下依然能够洒脱地以酒缅怀英雄先贤,进而为深入挖掘词的内涵打下基础。

(二) 深入挖掘,融入生活

学习古典诗文,就要引领学生与古诗文的作者有心灵的碰撞,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在意蕴,融合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古人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放在当代社会会有怎样的生活?如果你遇到和古人同样的境遇会怎么做?

例如学习《新城道中(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这首诗是苏轼34岁那年被调职离京后写的。当时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一怒,请求出京任职,于是被派往杭州任通判。苏轼在杭州出巡所领各属县,自富阳去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欢喜,写下了《新城道中》。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山村景象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有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当你被亲人师长朋友误解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当你的目标无法达成,理想无法实现时,你的心境如何?此时的你该何去何从?经过这样的心灵叩问之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当时的胸襟——苏轼无法立足于朝堂,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时,依然能够观赏秀丽绚烂的春光,依然能够表达出对山村景象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魄!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身处困境、面对挫折时,应该学习苏轼的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窘迫,我们需要的不是自暴自弃、萎靡不振,而是勇于面对,冷静思考,如何走出眼前的困境,是以乐观豁达、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跨过挫折这道坎!

通过《新城道中(其一)》的学习,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很好的熏陶。

(三)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因而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即以教材为点,根据教学目标向四面辐射拓展与文本有关的内容,如把主题、作者、题材、风格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放到一起進行比较联系阅读。这样更有助于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构建较强的语文素养。

例如,学习杜甫的诗,需要知人论世,教师可以拓展杜甫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通过这些诗句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了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其忧国忧民情怀不限于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贯穿于生命的始终,他是为君国黎民而歌而泣而生而死的,为解读杜甫的诗打下基础。

再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苏轼的《定风波》《临江仙》《江城子》《卜算子》《西江月》《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后赤壁赋》这些诗文,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选文。经过学习小组的整合,概述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天才苏轼;感性苏轼;哲理苏轼;文采苏轼……这样的学习为深入阅读《赤壁赋》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改善学生浮躁的心气,有助于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学生学到优秀的精神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确立人生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长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许艳,甘肃省金昌市,甘肃省永昌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兴趣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