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农村建设下的体验式亲子农场规划设计研究

2019-02-10李旻瑶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7期
关键词:亲子农场景观

李旻瑶

(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武汉 430079)

引言

随着我国亲子旅游类型的不断发展,亲子农场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研究命题。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而从小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十分憧憬闲逸的田园生活、淳朴的乡间田野,想暂时远离繁华的喧闹,去乡村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生活,于是乡村亲子游在近几年间迅速地发展起来。“亲子农场”是亲子旅游的创新概念。亲子农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注重父母和子女的共同体验。在农场的规划设计中更多注重亲子心理感受,使儿童在自然和实践中得到父母的呵护以及健康的成长,也让父母在陪孩子体验的同时得到亲子感的满足。很多亲子农场都拥有良好的资源,如台湾的清境农场拥有良好的雾上桃源的自然环境,如日本的mokumoku农场有丰富的教育生产线等。亲子农场类型众多,但主要都是利用乡土文化所独有的感官体验和乡野农活的趣味性开展各式各样的农事活动,为亲子互动提供简单、有趣的模型,在亲子体验中达到寓教于乐放松身心的效果。

一、亲子农场的发展现状

在国内新生育政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因素的影响下,亲子农场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因其起源于外国发达国家,欧美的实例应用最为多见,模式也五花八门,但是专门对亲子农场进行理论化分析的文献资料较为缺乏,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专业的理论研究都比较少。因此,对于亲子农场的模式与体验性的探究还需要从更多的相关门类汲取有关理论,加以综合讨论。

国外的亲子农场,最初起源于欧美国家。主要是起步于农业的生产生活,其目的是让每个家庭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体验真实的耕种和收割,强调体验的真实性,不去进行表演化或者展示化这些活动。国外亲子农场的演变,从出现到游览到度假,三个阶段过渡之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己经进入到目前的最高阶段——“租赁模式”。在欧美国家的教育理念中,以柏拉图和卢梭的观点最贴切亲子农场的特点。自然教育法则提倡自然要义,这也是发达国家亲子农场建设的主要理论来源。

国内对亲子农场的研究是基于对亲子旅游的研究,国内最早研究有关亲子农场的是张磊,他所认为的亲子农场是亲子旅游的一部分,应该融入教育的观念,所以他把亲子农场的概念设定为亲子教育旅游的一种。后来李菊霞等研究者也把亲子农场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来进行研究,把各种旅游资源作为亲子教育性活动的基石,以最为主动与阳光的态度来教育孩子,打造儿童良好的性格,增强孩子的体质。从2010年开始各旅游门户网站开始出现“亲子旅游”一词,例如携程网、去哪儿网等,亲子旅游成为一个热点旅游类型出现在人们的视角之中,除去各地亲子旅游景点外更多的是亲子农场的游乐,游客群体多以父母和子女为主,一同去欣赏美景共同劳作,可见亲子农场在国内的火爆程度。亲子农场的受众多是以家庭为核心的结伴同游的大人和孩子。具有亲情和童真的标签,参与者意在农场活动中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二、亲子农场的前景

亲子农场的兴起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使得我们越来越关注这一新的设计项目,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在凸显农场对于受众家庭的有利作用,探索新的体验类型和互动活动,创新规划设计理念的同时使我们的乡村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在乡村生活的原住农民得到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亲子农场的规划设计整合农村闲置资源,使中国乡村旧貌换新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让农民参与到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来。

亲子农场体验性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增加对亲子农场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层面来帮助农场的规划设计,考虑多个方面的亲子性因素,使亲子农场的景观、建筑、植物、雕塑等环境元素的组合更好地适应亲子主题,使整个农场的亲子氛围更加浓厚,让参与其中的家长和孩子得到良好的心理和感官感受,培养家庭相亲相爱的和睦气氛。

三、针对亲子农场设计中体验感的研究

(一)亲子活动的体验因素

1.亲子双方心理及关系

亲子关系作为一种十分亲密的直系亲属关系,有几个特点:永恒性,亲密性和特殊性。陪伴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是陪伴同时也是父母对孩子爱护的展现,是亲情的体现所在。时下的有些父母更多的重视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家庭和亲情。出于为人父母内心道德上的愧疚,父母会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的物欲,这样的情感循环其实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的确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坚实的基础,但作为人类固有的精神需求,还需要获得爱,需要家庭的温暖。物欲的满足能让孩子得到一时的快乐和喜悦,但是长期伴随孩子的将是孤单和冷漠,单纯的的物质补偿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和破碎。

亲子间的关系实质是亲子之间双向的互动。亲子互动即家长和孩子间的言语、肢体、精神上的双向诉求,如求助、交流、求索、展示、游戏等行为。对亲子关系的探讨最早出现于1930年前后,是当时心理学领域出现的新兴研究。亲子间的互动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例如家长的性格、文化气质等。父母与孩子间的良性交流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会让父母拥有强烈的满足情绪。和过去时代的亲子关系相比,现在的家长更加注重花时间去陪伴孩子成长,两者间会产生更多的互动和交心,更愿意带领孩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发生更多的交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能够获得更多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家长也能更全面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双方都能在亲子间的互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

良好的陪伴,是由时间的累积凝结而成的。父母要愿意花时间来和孩子相处,保证互动时间内的亲子交流是优质有效的。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是需要家长花时间用实际行动去将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出来的,既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更需要父母学会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亲子间才能建立亲密关系,孩子才能在点滴小事上感觉到父母的爱和呵护,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

2.农场体验环节与过程的安排

农场教学环节: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田(生态梯田、茶园……)

农耕课堂(农产品耕种实践课堂、科普讲堂……)

农业博物馆

农场游乐环节:

农场嘉年华(亲子丛林探险、亲子露营、花海亲子观光……)

迷你农场(类似MyWorld的模拟经营游戏……)

亲子牧场(马场、牛羊放牧、家禽喂养……)

农场实验环节:

亲子农事体验(播种、收割、果园采摘、垂钓、养殖、浇水、施肥、除虫、茶叶采摘、耕作……)

亲子手工体验(磨豆腐、推石碾、食材加工、食材包装、养蚕、包粽子、泡菜、炒茶叶、贴标签……)

3.基于亲子性的空间和景观设计

亲子性从很多场所都有所体现,不管是交通站所还是公共游乐设施,都有专门的为儿童设置的设施。但是真正的亲子空间,是专门为儿童和父母提供交流的场所。所谓亲子性的空间,主要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互动空间主要指在商业环境下所设置的亲子游乐场所,即通过缤纷的颜色装饰,在室内搭建的为儿童玩耍游戏提供的小范围空间,通常设置有玩具器械与围合范围,安全性较高。而室外互动空间主要是指一些大型的游乐场,提供儿童娱乐的室外场所。

从空间上来分类,室内的亲子空间主要分为大型的商业空间,大型的卖场和社区儿童游戏设施。室内亲子互动空间的优点十分明显,它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不用考虑场地的因素,可以在相对封闭的室内随便搭建,方便转移。室内亲子设施的设备多为软体,有较为安全的保护的措施,空间相对较小,对于儿童活动的管理也较为方便。通常有围栏来围合儿童活动的区域,但这样的措施也是一把双刃剑,保障安全的同时割裂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和互动,家长止于观望,却没有体验。封闭的室内空间也不太利于大量家长孩子的聚集,游乐质量和健康都没有很好的保障。

与室内场所的封闭相比,室外的活动则多是与大自然为环境,发动全身的感官系统一起参与的活动方式。既能释放孩子的天性,又能强健体魄。室外的空间虽然宽敞,但是又缺少了亲子的体验性,需要人为的设置游乐范围,培养亲子环境,例如各种主题的儿童公园。随着国民精神需求的增加,大型儿童乐园逐渐发展起来,例如迪士尼乐园,成为家长和孩子们都十分向往的游乐空间。城市地价的不断攀升也造成了一些困扰,例如户外游戏空间被一再压缩,从而产生了众多的共象,例如重复的滑梯设置使得国内户外亲子空间了无创意,这种娱乐方式既单调也缺乏共同体验的乐趣。另外,场地设计缺乏人性化考量,很多不合理的游乐空间缺少与自然的协调与融合。所以,室外亲子性的空间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设计,为亲子的游戏体验营造高品质的场所。

受西方自然教育的影响,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都逐渐受到高度的重视。在童年阶段,儿童最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游戏,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无疑是一剂良方。设计师应该重归自己的童心,创造更加充满童真、更具挑战性游戏空间,又不忽视健康绿色安全的基本条件。国外的设计师己更早地意识到我们的居住环境中缺乏相对独立的亲子空间,并在这个方面开始着手改良,从互动的角度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亲子空间,活跃地穿插在我们居住空间内。反观国内的室内外亲子性空间就显得局促而单调,这也提醒我们要努力设置更多的亲子活动平台。

亲子景观是景观感受研究与实践的特殊领域。基于不同类型的景观,人们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官体验,进而引发不同的景观感受。因此,景观规划设计与所要提供的景观体验有直接的关系,和所要引发的景观感受也有间接的关联。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除了对基本景观空间的环境塑造、景观绿化、景观活动的考虑,景观规划设计的深层工作就是对景观体验和感受的规划设计。

人类的景观是面向人类生活的,承载生活的景观最终是通过人类的感受而呈现的。借助于某些典型的纪念性景观,研究景观感受的基本规律,借以在当今人类生活中创造出更多激动人心、难以忘怀的景观,景观的形态空间、环境生态绿化、心理行为活动,都是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然而,景观规划设计的难点、重点、亮点最终归结于景观的感受。可以把研究景观的亲子性作为解决有关景观感受的出发点。

(二)关于亲子体验的互动场所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本文借用“亲子互动场所”一词表达。“亲子互动场所”,具有完整的体验空间,更类似于交流式的表达。因为“亲子互动场所”中的场景之间,建立了儿童和父母双方的关联;在内容意义上,具有情感渐进顺序;在路径的行进之中,会出现边走边学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和父母就可能体验到亲子的情感和教益。把空间的表现引入其中,实际是将游客丰富的自我感受引入了活动。在众多的亲子活动项目中,都需要父母和孩子调动自己的五感,开发智商和情商,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合作完成活动。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分散在园区内的,要求人们进入其中走动,一边运动一边互动。由此看来,不管是地形的高差,还是活动层次的穿插,都需要亲子双方共同配合去完成,而不是单一方向的学习和娱乐,能够观美景,学知识,听故事,尝美食,动手做。

按照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观点:“关注在儿童个体的整体发展历程中,寻找到自然要素的存在。在儿童身上发现与自然的契合点,自然教育理念是要遵循个体发展的内在秩序,以自然甄定儿童发展的目标与序列,保持基于自然之上的优良德行,避免德行的败化。自然给教育提供本源性的基础,既是价值观的自然根据,也是事实的依据,是事实与价值的合一。”

本文借鉴柏拉图到卢梭的观点,挖掘自然教育的灵魂思想,提出亲子农场的三要素:自然基地(场地)、亲子感受(体验)和活动环节(所设项目)。要利用好天然的教育场所培养孩子的天性,注重利用空间营造安全健康温馨的乐园氛围。

四、结语

亲子农场的发展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理论研究都比较少,更多的是实践的农场案例。欧美模式固然可以借鉴,但中国更需要的是一种更加适宜我们国家传统和生活习惯的亲子农场模式,国外的很多项目并不能适应中国的大趋势,只能引用其精华加以中国化,以此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亲子农场与普通的农场很不相同:它不太具有普通的农耕田地以及经济买卖用途等方面的功能,也就是说,它主要不是提供农产品的实际的产出,而是满足游客的精神需要;它是旅游类型的一种创新,也是符合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存在。于人或者说人们向它诉求的,是一种快节奏都市生活提供不了的、渴望自然渴望家庭真情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明确的亲情性,也具有很强的互动诉求,是一种新城镇化建设与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反映。

体验式亲子农场规划设计的研究,必须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而这些自然教育是通过筛选、精炼、融合、整合的过程使我们所设计的农场有了一个良好的亲子环境,再通过各种亲子互动活动的设计,教育体系的穿插的表现,情感色彩的渲染才能使人们在这个亲子农场中得到情感的交流与亲子心理需求的满足。■

猜你喜欢

亲子农场景观
农场假期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农场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亲子脸
亲子脸